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用“活”教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现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例题背景,舞活课堂“龙头”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例题都有其背景材料,常见的“准备题”和“复习”就体现了这一点。教材设计“准备题”或“复习”的目的,大都为例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其对教材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聚焦于教师教材观对教材使用的影响,选择16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教师的教材观及其对教材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存在“保守型”“妥协型”和“创生型”等多类教材观,依次映射“解读教材”“解释教材”和“解构教材”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高职教师的教材观普遍还没有深度理解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价值和应用,从文本的教材到媒介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并未与教材共生共荣。因此,要整合教材观,推动教材观之间的互补;革新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材理解与教材“二次开发”意识;深化教师合作,营造教材深度使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学不能仅仅是翻译课本知识,更要教出教师自己的“思想”.要教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要教出教材例题方法的合理性,要教出教材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要能拓宽知识面,揭示其文化背景,揭示其深刻的本质.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有教师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是十分重要的。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有时只是一个情境图,或者是几个小精灵之间的对话,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都给解读教材增加了难度。那么,如何解读数学教材呢?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来谈谈平时教学如何解读教材。一、走进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每一个要求,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在解读教材时要仔细揣摩教材中的各个例题或习题,思考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用“活”教材,力求引入要“活”、例题要“活”、习题要“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其文字语言表述都经过反复推敲,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几乎都是经典范例,每幅插图、每道例题都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孽中,教师不可无视教材,在重组、改造教材时不能改变教材原有的意图和所承载的目标,要做到与教材共舞,使课堂教学实在、有效。  相似文献   

7.
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理解一节教材应理解该节教材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和在全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该知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内容上的内在逻辑顺序是什么;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教材中正文、例题、练习题、课后习题的设置意图是什么等.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重要教学原则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8.
王慧 《青年教师》2009,(8):35-36
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这足以说明解读教材一定要吃透教材,很好地领悟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教材中每一个主题图、例题中的每个问题所蕴涵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钱华 《中学物理》2012,(3):32-34
“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正不断探索的事情.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了例题开发的“三步教学法”的高效教学模式.在此仅以人教版《物理》选修3—4的一道光学例题为例,谈谈教材例题的二次开发及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用好——读懂教材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要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这样处理教材时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用足用好教材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善于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挖掘例题中的本质因素.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例题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抓住例题的本质因素,在教学中强化知识的整体意识,凸现例题的一例带类作用.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促进知识的同化,构建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何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用好、用活教材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以下通过两个教学案例,对“如何活用教材”进行探讨。一、用生动的生活情景整合例题在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材上有3个例题: 例2:星星百货商店上午卖出 3只不锈钢锅,下午卖出2只,每只不锈钢锅的售价是a元,一共收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准则,但如何教却因人而异.不少教师在常态课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会用教材教的含义,使得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为,脚踏实地地研究教材,思考为什么这么教,理解教材选择例题的重要性,才是一个教师真正成长的标记.  相似文献   

15.
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首先要让学生喜爱数学,爱上数学课。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数学呢?这需要教师善于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觉得学数学并不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学会了,并善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之中的无限乐趣。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教师能从立体上掌握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材”,而后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化深奥为平易。所谓立体掌握教材,是指教师要具体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并且横向了解所教教材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纵向了解这一册教材与前后各册教材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只有理解教材中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和不同教学设计的优劣性,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对比和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和浙教版三套教材中关于"克和千克"教学内容的教材立意、素材选择和特色方法,给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地理教学的成败。我们要依托教材,但也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如何有效运用地理教材,是每一个地理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全面理解教材熟悉教材,这是基础。一套好的教材必然是专家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又经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定,一定有其独到之处,正因为这样,教材才成为最重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超越教材”、于永正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都曾经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一种理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走进实验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教材”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超越教材”,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