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No.3园田大臣和邓小平副主席兼副总理的会谈(1978年8月10日)(一)关于中苏同盟条约第1631号电,绝密,特急关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邓小平副主席的发言内容如下:①(1978年8月10日)(一)关于中苏同盟条约第1631号电,绝密,特急关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邓小平副主席的发言内容如下:日方在和外交部长的会谈中好像提到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我已经数次对日本友人说过,这一条约实际上早已经失效了。现在,再次在政府层面明确申明这一条约已经失效。我们没有以某种形式明说这件事,说明我们并不重视这个条约。按照这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8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承诺将于战胜日本三个月后从东北撤兵,即应在1945年11月至12月问撤兵.然而,直至1946年5月3日苏军才宣布全部撤离中国.苏联延缓撤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有必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苏联在1945年8月9日百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下,迫使蒋介石政府的代表于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有关旅顺口作为苏联海军基地的条款,为期30年。苏军占领旅大地区后,斯大林曾感慨地说:“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1952年底,苏军撤出旅顺。在朝鲜战争背景下,1952年3月28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提出:苏军继续留在旅顺。斯大林复电欣然同意。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党内围绕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赫鲁晓夫特别需要得到中共的支持,积极推动向中国提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14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周年纪念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当天晚上在北京举行了庆祝晚会。参加晚会的有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吴王章、郭沫若、刘宁一、理事会秘书长钱俊瑞和在京理事多人。参加晚会的还有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李海秋和使馆人员以及在京的苏联专家。参加晚会的共有1,200多人。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向灾难的深渊。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美英等国举棋不定,苏联则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根据这一条约,苏联不仅对中国的抗战给予道义支持,也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这对中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二三十年代,中苏关系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国民革命时期,苏联是世界上唯一支援国共合作和北伐的国家。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反共政策,于1929年颁布《绝俄令》,中断了中苏关系。自“九一八”事变,东北…  相似文献   

9.
苏联为防止日本进攻,避免东线战争,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本文试从中国抗战牵制大量日本陆军主力而改变日本战略目标;日本本身不可克服的军事物资和战略物资的弱点;苏联不断努力的和平外交及其远东战略防御能力的加强等三方面,论述太平洋战争前日本不可能北进侵苏,苏联没必要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相似文献   

10.
中苏友谊是永恒的、不可分离的、牢不可破的。苏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慷慨无私的援助,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本月十四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七周年纪念日,我们特刊载本文,供教师进行宣传教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有效期为5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一时震惊中外。该条约的正文共4条,其主要内容是:维持彼此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第三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同时,条约还另附有一项共同宣言:“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史学界历来认为这一条约“是我国外  相似文献   

12.
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是当今中日四个双边关系文件之一。关于缔约谈判的外交档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以"开示文书"的方式公开了一些。这里节选了时任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访华(1978年8月8-13日)的相关会谈记录进行编译,是5份佐藤正二日本驻华大使发回日本外务省本部的电报。内容包括与黄华外交部长的3次会谈、与邓小平副总理的1次会谈、与华国锋总理的1次会谈的记录。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中日双方在和平友好条约问题上的分歧与一致,还能感受到当时中日领导人对中日关系以及国际形势的担忧与期待。关于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的馆藏号,文中表示为1/01-396/17,即CD号/整理号/文件号。文中凡有下划线的地方,皆为原档中就有。方括号[]内为编译者的补充说明文字。这里特予注明,后不另注。  相似文献   

13.
杜鲁门政府在1945年中苏谈判之前和谈判期间,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有所变化。谈判前,杜鲁门政府尽量晚告知国民政府协定内容,并对中方表示会继承罗斯福的决定,且拒绝解释协定内容和介入中苏会谈。这表明其谨慎被动地遵守协定且向中国施压的态度。当苏联在中苏谈判中提出超出协定的要求时,杜鲁门政府在外蒙古问题上采取了不干涉的妥协态度,在东北问题上则积极主动介入中苏谈判,还就某些内容作出具体解释,以抵制苏联的要求,坚持其对协定的理解,并最终使中苏达成了美国能接受的一系列协议。这种态度变化,源于苏联对待协定的态度、美国利益的考虑和彼时国际形势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东铁路是沙俄依据《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管理。“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边境安全,单方与日本、伪满洲国就让售中东铁路问题进行多次谈判并签订了《苏满关于中东铁路转让协定》。这不仅违反了中俄协定,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步伐。  相似文献   

15.
1950年2月14日,在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直接参加下,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维辛斯基外长代表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图为“人民日报”所载两国政府的公报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全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苏联的解体,战后四十多年来对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和支配作用的雅尔塔体制也随之宣告崩溃,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转变,但雅尔塔体制曾对国际政治格局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相条约》的签订正是雅尔塔体制在远东政策的产物,也是美苏在远东地区政治上相互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在斯大林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导下,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中苏两国的强大同盟,是保卫和平事业的可靠堡垒。  相似文献   

18.
1941年4月13日,援助中国抗日的苏联和正在与中国交战的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事后,斯大林亲自前往车站为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行,并与之亲切拥抱。对于条约本身和这个招人注目的举动,当时国内外就议论纷纷。反对者认为:因苏日中立条约规定两国互相承认蒙古和伪满洲国的主权,故“该约之缔结,实系危害中国之地位”。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条约签订第二天即发表声明,宣称“苏日两国公布之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大公报》等报纸以《苏联与日本妥协》、《侵害中国之权》等为题著文对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自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在莫斯科签订以来,到今年二月十四日已经整整五年了。全中国人民莫不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诞生的五周年而无限地欢欣鼓舞! 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的友谊,是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就已建立了的。但在过去,这种友谊遭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种种扼制,得不到发展。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可能将这种真诚的深  相似文献   

20.
苏日中立条约的作用与意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中立条约。它的正文共四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双方维护彼此间和平友好互不侵犯; 二、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一国或数国的军事行动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期间应守中立; 三、条约有效期为五年,可自行延长; 四、条约应速批准,尽速在东京交换批准书。在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同时,苏日双方代表还签署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共同宣言:“苏联保证尊重满州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