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索门     
本文以"门"为视角,梳理了《红楼梦》中"门"的多种设置及其艺术作用与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2.
红楼的泪水     
《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颂歌,是一幕女性的悲剧,是一杯用女儿泪水酿成的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  相似文献   

3.
红楼海选     
方果子今天上学时,女生朱凌对他显得特别热情。朱凌对方果子从来不热情的,今天这样当然是有原因的。朱凌和方果子搭讪:“《红楼梦》又要拍电视剧了,听说这次选演员跟选超女一样。”  相似文献   

4.
红楼之梦     
在我的印象中,《红楼梦》很早就有了越剧版的电影。露天电影是那个时代的特产,我正是站在露天电影场上看到了“黛玉焚帕”。漫天的雪花满地的白,我夹在人缝里看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哭得绝不比黛玉逊色。鼻涕都抹到了棉袄的袖口上,眼泪一半落到雪地上,另一半流进了心里。细细回想起来,那年我约7岁。  相似文献   

5.
这年头儿,有人一提起贾宝玉就一脸鄙夷,有人一提起林黛玉就满眼不屑,可我喜欢《红楼梦》,刻骨铭心,骗不了人。谁真懂得宝玉呢?那般诚挚地关怀着,天地间万事万物,人间有情。谁真懂得黛玉呢?碧落红尘,潸然泪下,只为今生知己。  相似文献   

6.
红楼三题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8.
研究《红楼梦》的材料主要来自“脂批”。由于“脂批”是手抄本,存世量很少,一般人很难看到,所以《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集校·增补本》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她离家两年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在欢乐的时光里绽放自己的美丽,并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家有儿女》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被称为是"老少皆宜"的情景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其中的经典台词。刘梅:孔子的老师是谁刘星:钻子,没有钻子哪来的孔子呢  相似文献   

11.
李相 《文教资料》2013,(10):7-8
对于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合的批评,自五四起就争论不休。作者认为,残缺的美,才是极改的美,才更加耐人寻味,并具体阐述了未完的红楼留下的美。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巧姐,作者用笔不多,但将其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这一直是红学研究的一个迷.本文就巧姐被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之谜以及她存在的必要性做简单论述,从而使我们对巧姐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公正的评价,也由此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红楼"佛语     
张威 《华章》2010,(22)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的世俗世界.作者在追求人的无限性这一理想时,对理想世界表示了赞美和向往,对现实世界表现了嘲笑与贬低.  相似文献   

14.
张之先生的《红楼梦新补》是《红楼梦》续补工作中一个勇敢的创新和伟大的创造。作者从曹氏原著形式和主旨的完整性出发,从对程、高续书所造成影响的拨乱反正出发,完成了《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探佚学功底和强烈的求真精神。全书构思缜密,笔致精彩,用语考究,论述精辟,体现出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充满了诗的意境,洋溢着浓郁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红楼女性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通过描绘林黛玉等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是其悲剧的根源。无论是封建叛逆者,还是封建卫道者,都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程乃珊 《新读写》2009,(7):91-91
从来不在文章中写自己的女儿,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  相似文献   

17.
儿子呱呱落地之时,混沌蒙昧,一双小圆眼睛东张西望,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无比好奇。在以后的时光里,他对给予他生命、把他带人这个新天地的人,维系了一种亦亲亦怜亦恋的情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来不在章中写自己的女儿,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于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  相似文献   

19.
20.
情解红楼     
鲁迅先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精到的见解。曹雪芹确有很多打破传统之处。记不清我从哪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要想感动读者就要先刺伤读者”。初听时觉得这话够狠的,为什么读你的作品而你却要伤害别人的心灵呢?再一想,想到了“刻骨铭心”这个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