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七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季,一个光着脚的青年人,只身从成都走到昆明,又从昆明走到中缅交界的克钦山茅草地,再进而走  相似文献   

2.
文章描述了现代著名文学家艾芜1938年在湖南永州宁远的生活和交往。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述了现代著名文学家艾芜1938年在湖南永州宁远的生活和交往.  相似文献   

4.
凹糟墨水瓶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墨水用到只剩一小半时,钢笔怎么也吸不上墨水,非得把墨水瓶倾斜才能吸上,这样容易弄脏手,很不方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普通的墨水瓶底是平的,所以我想设计一个凹槽墨水瓶。凹槽墨水瓶越往下,  相似文献   

5.
席斌 《科学启蒙》2013,(1):16-16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创意或发明构想吗?如果有,请将你的创意作品投给我们,让我们一起来PK一下谁的创意最容易实现、更先进吧!创意擂台随时欢迎你来挑战!挑战成功的同学,我们会提供稿费,并且每期还将选出一个最佳创意奖。快快给我们投稿吧!  相似文献   

6.
范泉与艾芜     
艾芜是范泉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范泉几十年的编辑生涯里,艾芜都是他热情而有力的支持者之一。在这样历时久远而又密切的合作中,他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范泉非常珍惜他们的情谊,始终与艾芜保持着非常亲密的联系和非常真诚的莫逆之交,这种友谊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艳阳天 《家长》2013,(1):45-46
十多年来,我的脖颈上一直挂着一枚钥匙,无论走到哪里,看到它,我就想起我那一辈子与泥土、风雨结缘的纯朴、善良的农民父亲。 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娃,父亲格外疼我。8岁那年,有个算命的瞎子预言我将来会远离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父亲很伤感,回到家对我说:“豆子,按‘半仙’的话,要想留住你得打副银锁给你锁上,可阿爸没钱。既然命里注定你要出去,可在外头闯累了一定要记得回家啊!”说完他用根红头绳穿起灰不溜秋的大门钥匙挂在我脖子上。幼稚的我不理解其中深意,只知父亲疼我,很开心,便一直挂着。  相似文献   

8.
长颈鹿有长长的腿,还有长长的脖子,每逢看见朋友们走过来,他都要弯下长长的脖子和他们打招呼。时间长了,长颈鹿觉得长脖子酸痛酸痛的,很难受。“我弯下长脖子来问声好,倒不如仰起头来看云彩呢。”长颈鹿想。于是,他不再和小个子的朋友们打招呼了,每天目中无人地独来独往,他觉得很自在。有一天,长颈鹿在森林里散步,突然听到一片欢笑声:“小白兔,新年好!”“新年快乐,小胖猪!”咦,新年到了吗?长颈鹿突然觉得很孤单,他想起了以前和朋友们在一起,多快乐多有意思啊!“都怪我,只顾自己舒服,不愿意和大家打招呼,现在没人来…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艾芜小说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视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作品作跟踪式赏析;二是对旧作《南行记》细品味再挖掘;三是运用新批评方法作比较文学研究。一度出现可喜的局面,但研究现状中的缺憾和误区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以许地山和艾芜的个人经历、文学作品、艺术个性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二者在东南亚文学创作领域的相似与不同,发现其文学创作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影响,探讨他们所蕴含的不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艾芜文集     
艾芜 艾芜(1904~1992),现、当代作家,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祖籍湖北麻城。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艾芜等,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2.
艾芜小说《山峡中》的人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峡中》是艾芜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在人物描写方面,作者通过弱弱对比,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等。生动地描绘了一群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盗贼的另类生活,揭示了他们所信奉的盗贼生存哲学,并成功塑造了小黑牛,魏大爷,野猫子等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作者不仅准确概括出了人物的复习性格和必然命运,而且从人性的高度揭示了这一切的社会根源,较好体现了作者对小说时代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山峡中》是艾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中极具文学批评史意义的一个文本,对它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批评不断深化的演进历程.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周立波就给予了《山峡中》“哀诉凄婉的流浪者之歌”的评价;50-70年代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文学史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根源的意识形态化解读.其中,陈翔鹤内转的批评视角则肯定了《山峡中》的文本地位和价值;80年代的批评视域从之前的窄化开始走向宽广,出现了较为系统的以文艺理论为支撑的批评和比较研究;90年代以来,《山峡中》的文本意义与主题意蕴等,更是得到了较为丰富的多元阐释.  相似文献   

14.
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伦敦上空的鹰》等影片的同学,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影片中的军人每人脖子上都挂着两枚金属牌子,这就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军队普遍装备给军人的“黑匣子”——军人身份牌。军人身份牌是证明军人身份、记录军人信息的重要凭据和载体。最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28日,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9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这位19岁的数学奇才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对《三峡中》的最初的评价是1936年3月周立波在对《南行记》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对于《山峡中》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发现"。五十年代陈翔鹤对于《山峡中》有了更细致的解读,从《山峡中》发表到改革开放之前,对《三峡中》的解读始终是作为对艾芜《南行记》或者是其短篇小说创作例证分析的一部分。这种状况直到八十年才得以改善,无论是对《山峡中》的人物形象、文本结构、审美风格、艺术特色,乃至比较研究都有了深度的挖掘,并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艾芜与巴蜀地域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蜀地域文化构成了艾芜现代体验的独特个性 ,决定了他厚重的气质 ,并滋生出进取、浪漫的情怀。在五四新文化洗礼下 ,艾芜超越了巴蜀地域的生存状况 ,巴蜀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 ,仍深刻影响到他的人生和作品  相似文献   

18.
论艾芜《南行记》中的自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艾芜的《南行记》中的“我”可以从“小我”和“大我”两个方面来理解。“小我”更多地带有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性格的影子,“大我”则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是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展示苦难人生的真实画面 ;同时又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塑造了众多敢于向命运挑战的流浪者形象 ,描绘出一幅幅雄奇险崛的异域风光。因此 ,艾芜是一位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20.
《山峡中》问世以来,对此书的研究已出了不少的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品中“野猫子”这个人物形象丰富内涵多重视角的阐释;对小说艺术特色尤其是环境描写的关注;把作品放在比较文学领域进行拓展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