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搬家     
张锐 《师道》2024,(1):51-53
<正>从小到大,每隔十几年就要搬一次家,而每搬一次家,都要丢掉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儿子今年上初中,到了可以和我们一起做决定的年龄了。家中日用品什么的,我和儿子没有发言权,需要遵照妻子的指挥;家里的书有点多,也必须有所取舍才行,我和儿子当仁不让地把这个权利争取到手。我们把书从书柜里、地台里取出来,然后席地而坐,一本一本地挑选,顺便回忆一下当时阅读的感受。有些书需要装进箱子里随我们搬往新家,另一些则要堆在墙角等着当废纸卖掉。  相似文献   

2.
进入图书室,一排排书架立刻呈现在我眼前。我来到一二年级阅读的书架旁,看见了有趣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书。我顺手拿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看到精彩片段,我似乎也进入了故事情节,在和大头儿子做游戏。我正想着,旁边不知谁大声说了一句话,扰乱了我的思绪。我又向前走了两步,来到三四年级阅读的书架旁《。科幻故事》《、脑筋急转弯》《、小知识》这类书多一些,我想,我们读这些书可以开发智力。退后两步,我又来到五六年级阅读的书架旁,大哥哥大姐姐看的书更丰富了,有《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指导老师:王新荣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教儿子爱书     
我小时候,书非常地珍贵和难得,父母经常告诉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书本。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时念过的书,我至今保存得很好。但现在到了儿子这一代就不一样了!儿子很小的时候,我给他买了许多童话绘本、儿歌绘本,但儿子经常把书当玩具,又揉又撕又啃,这些书还没等看完,就已破烂不堪。当时我以为儿子还小,就没有当回事。直到儿子上了小学,看到儿子乱七八糟的书包,我才意识到,应该教他如何爱书惜书了!儿子发新书的那天,我特意找出了我上学时念过的几本简装旧课本,找出了几年前给他买的一本已经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并和儿子刚发下…  相似文献   

4.
在接儿子回家的路上,儿子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幼儿园里的开心事:“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本书,是小老鼠的书,很好看的。”儿子所说的小老鼠的书,是一套由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合作创作的经典绘本,见儿子那么喜欢,我借来那套读物的第一册《鼠小弟的小背心》。  相似文献   

5.
每逢节日,我问儿子要什么礼物,儿子从两岁起,就总是稚气地回答:“妈妈,我要书。”星期天带儿子逛商场,看见柜台里的书,儿子也要拉着我去挑上一两本。日积月累,家里到处是儿子的小人书。他常常记不起想看的书放在何处,所以,总是缠着我去帮他找书。找书煞是浪费时间,我就请木匠为儿子做了个小书架。书架不高,儿子可以自己取放。书架分为三层:下层放美术类书和水彩笔,中间和上层是儿子经常看的故事、儿歌等文学类书。儿子看到自己的小书架,像小兔似地在书架前蹦蹦跳跳。从此,只要他想看书,便从书架上  相似文献   

6.
书虫的家     
我的儿子五岁半,还未上学,但最爱读书。这大概是继承了我和丈夫的爱好,因为我俩都是爱看书的书虫。我们手里有空时总是习惯性地拿起一本书来消磨时间。儿子耳濡目染,也就爱上了书。说起儿子读书的事,我这个做母亲的,还真有不少故事要说呢。  相似文献   

7.
儿子的童年     
儿子小时候,具备了婴幼儿讨人喜欢的两大特点:既白又胖。他长得不漂亮,尤其是鼻粱矮,鼻孔朝天。他的属相是猪,我们叫他名字“迅迅”时,都变成了“亨亨”。儿子说话和走路是同步学会的,刚好一岁零一个月。正是春天,我便借机给他断了奶。断奶后由于一度营养跟不上,本来会走路的儿子又开始爬了起来。为这事,母亲一直埋怨我。久而久之,儿子也知道了这段“灾难”。有时他跟我讲理,我生气地说:“吃我的奶长大的,还敢顶嘴。”他反驳说:“吃着你的奶好好的,突然停止了供应,害得我从人类社会又回到了类人猿时代。”儿子从小爱看书,一岁多给他一本画书,他就翻来覆去地看,不厌其烦。看书的习惯,一直伴随着儿子长大。为了他的学习,有时不让他看杂书,他就偷着看。在他自己的小天地里,到处都是书。有卡通书,有军事杂志,有武侠小说,有科幻知识。他上厕所得用半个小时,家里人多轮不开便纷纷指责他。可不管你怎样急,他都是慢腾腾的。为这,他上厕所前,我们都会监督他手中是否有书。后来他将书藏在上衣里,有时干脆提前放在洗衣机底下。我在洗衣服时,经常发现底下被水淹了的书。晚上,怕影响他第二天上学,我们就不断地敲门催他睡觉。每  相似文献   

8.
陈凤兰 《小读者》2013,(10):74-75
我,中文本科生,中学语文教师;儿子,初三学生,语文英语超烂,数理化兴趣浓厚。 我浪漫而感性,一首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听一遍又一遍,泪流满面一次又一次。儿子睿智而理性,哪天不摆弄一下电阻器、发动机、试管等物理化学器材,就睡不着觉;哪天不看《我们爱科学》、《青年科学》之类的书就不得劲。  相似文献   

9.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家长。她对我说:“潘老师,我儿子告诉我,班上教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书是甜的,孩子们读书吧!儿子问我:‘妈妈,老师说的真对,书是甜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是吗?’我说:‘是的。’潘老师,这段时间,孩子来家就知道主动看书了,真不错。”  相似文献   

10.
我总觉得,我和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孩子的父亲,我也是;他是老师,我也是。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生交汇,我的体验才会如此真切。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一书总共选取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二十二封家信,其中谈及了学习、劳动、生活、理想、做人、真理、美、爱情、友谊等诸多话题,这些话题的探讨对我们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这些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大量提及的词汇是"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贫  相似文献   

11.
放暑假了,儿子高高兴兴地领回了奖状、奖品,还有一份家校联系书。翻看着儿子的奖品、奖状,我比儿子还高兴。可当打开家校联系书一看,各门学科都写着A,只有作文一项写着刺眼的B。这使我这个也当教师的妈妈陷入了沉思,儿子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好呢?我们这里二年级是不写作文的,所谓的作文,只是平时一周两篇的日记。拿过儿子的日记本,我一篇一篇地翻看着。看完了,原因也找到了:儿子的日记不是空洞无味,就是记流水帐。空洞无味的日记是无事可写,而流水帐的那几篇,是我们刻意为他写日记而搞的几次家庭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在暑假期…  相似文献   

12.
儿子特喜欢粘着我,只要我下班回到家,不管做什么都要我陪着他,连上厕所都不例外。被孩子喜欢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我所有的时间都被他占据,自己感觉好累好累,每天只有等他睡着了,才能有自己的时间。可是等儿子睡了,我也困了,连翻书的力气都没了。我曾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让老公陪儿子玩玩,可一直没成功:一是儿子不要他;二是老公乐得清闲,且美其名曰:你看我又不会陪他玩,再说儿子喜欢跟你玩呀。这样的状况导致我每天很晚才  相似文献   

13.
李得福     
正李得福,姨妈家的邻居,一个古怪的老头。他的儿子小洪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小时很喜欢去姨妈家,就是能够和小洪满村子疯玩,还有他家那些插图很多的书。这个老头却从不理会我们小孩。李得福一家只有儿子和他两个人,家里一贫如洗,四周墙壁却画满了各式人物,在村子里显得那样的另类和神秘。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家那几箩没有封面却有很多插图的不知名的书。我和小洪最入迷  相似文献   

14.
蔡英 《教育文汇》2010,(11):48-48
这几天,我和儿子共读了黄蓓佳写的《我要做好孩子》一书。这本书文字清新幽默,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仿佛再现了孩子的生活场景。儿子如饥似渴地看完了一遍又开始看第二遍,我笑着问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常秋杰 《山东教育》2002,(15):61-61
一、创造情境家庭的风格、特色是一种情境,父母是创造家庭情境的主人翁。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生活习惯、爱好等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与丈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看书。每当我们看书的时候,儿子也学着我们的样子,找一本他喜欢的书聚精会神地看,看书确是我们家的一种风格。为了把这一风格保持下来,我有意买各种各样的书看,这样不但自己得到了提高,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现在孩子已上了小学,爱看书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通过读书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据他的语文老师反映,儿子的阅读和写作能…  相似文献   

16.
自己虽然不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却也是每日必闻书香的教书匠,因此对培养儿子的读书习惯可谓信心百倍,光耳濡目染不说,就算遗传因子起点作用也绰绰有余了。然而,6岁的儿子却总是不屑一顾地一次次对书说“不”。在我穷追不舍地几次“诱看”之后甚至谈书色变,偶有几回儿子拿着书作短暂浏览后,会如释重负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已经看过书了。”  相似文献   

17.
童言有感     
从儿子出生,我们就一直在注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教育好孩子,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还不会坐的时候,我就常常指着书上的图画给他讲故事,不知是书上的图案吸引着他,还是他能听懂故事,每当这时他总是不哭不闹,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随着儿子的长大,他渐渐恋上了图书,在他只有八九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坐在床上看好长时间的书,奇怪的是他也从不撕书。到他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背儿歌和古诗,每当他能背出一首,我们便给他很多鼓励的话,儿子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由于我们的正确引导,儿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爱动脑的习惯。说起儿子爱动脑,我想起了儿子在两岁时的两段趣话,也是这两段趣话,让我了解了孩子,不断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儿子可畏     
读过大学著过书的我,面对身高还不到自己一半的儿子,却越来越有一种“畏惧感”。 为赶一份书稿,我下班回家便一门心思爬格子。儿子见状,也学斯文:“爸爸写字我画画。”于是,他搬来凳椅、拿来纸  相似文献   

19.
儿子总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就是强迫他看,他也只是看诸如画报、漫画之类带有直观色彩的书,而对于我买的大百科全书、童话选、简易历史读本、地理书籍等则“不屑一读”。 为了给儿子阅读的动力,培养他阅读的兴趣,我对儿子说:“我们两人每天问对方一个与对方年龄相符,涉及各种科学、符合实际、合情合理但要有点深度的问题,要求早上问晚上予以解答,谁能把对方问倒就算谁赢。一月一累计,对问题的解答次数多且令人满意的一方有机会到恐龙园玩上一天……”  相似文献   

20.
自从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除了舍得在幼儿读物上投资外,还坚持每晚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书学习。在我们的影响下,儿子也看儿童故事书。一家三口各看各的书,室内静若无人。儿子日渐长大,对识字产生了兴趣。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我便将门、窗、桌、椅等看得见的物体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