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生成理论最早是由叶澜教授提出来的,对课堂教学生 成的概念目前还没有见到“公认或定论”的表述。有人认为: “课堂生成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教 学目标得以达成;同时,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为教学的继续互 动和目标的再生服务。”也有人对此作了形象的解释:“当学生 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 他们归于平静?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 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正>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学生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在现代情绪心理学中,情绪是指与人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描绘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境: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观点的论述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都有一个精神蕴含特征与基本价值取向.李政涛在<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这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思想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回到“原点”的思考是重建体系的出发点。谬误“发生于思维之链的起源,从这一错误的起端即前提中,通过许多步骤,将推导出一系列错误的结论,或者招致这些错误前提必然会带来的后果。” 当学生精神萎靡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茫然无措时,你能否给他们指点迷津?当学生缺乏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情景: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跃?——乡村的教学资源有限,那么如何在这种有限的资源下让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跃?……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处于教育实践的第一线,每天都经历着纷繁杂多的教育问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导引下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的新课堂时,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站上讲台的第一时间,你能迅速进入状态吗?在变得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的学生面前,你能妥帖应对他们的质疑吗?在教案的预设思路中,你能随机应变去吸纳现场生成的精彩吗?在把握教材、凭借文本的同时,你能机敏应对节外生枝的干扰吗?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交往  相似文献   

11.
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毫无头绪时,你能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注重实效。认识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的三个层面:广义性生成、过程性生成、即时性生成1.广义性生成——有效即生成。  相似文献   

13.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读出学生眼中的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是活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起初、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的状态决定。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是丰富而具体的综合。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也许,还可列出无数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我在实践中尝试着用自己的智慧与耐心激发孩子的兴奋点,但又抑制着空洞的热闹,让那一只只高举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导引下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的新课堂时,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站上讲台的第一时间,你能迅速进入状态吗?在变得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的学生面前,你能妥帖应对他们的质疑吗?在教案的预设思路中,你能随机应变去吸纳现场生成的精彩吗?在把握教材、凭借文本的同时,你能机敏应对节外生枝的干扰吗?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交往中,你能挥洒自如地正确引导吗?……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也许要作很多方面的努力,但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课感”水平。所谓“课感”,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课堂运作情状的直觉感知。说具体一点,是教…  相似文献   

16.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读出学生眼中的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我能否让学生感谢到我的精神和脉搏与他们一起欢笑?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惊喜?  相似文献   

18.
李云艳 《广西教育》2014,(24):68-68
正作为教师,当你观摩一节名师的课堂时,是否会为学生的出色表现而惊叹?是否会因精彩的课堂生成过程而拍案叫绝?是否会被名师的有效引导而深深折服?佩服和赞叹过后,当你静下心来回顾那些精彩片段和细节时,你是否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问题和巧妙的追问是贯穿整节课的灵魂,是叩开课堂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课堂上,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学生只有自主、积极地去解答和探究问题,学习效率才高。但现实情况却是这样:在多数时  相似文献   

19.
韩炳辉 《考试周刊》2010,(39):83-83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是叶澜教授的一段激情而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变成"能",那么数学课必定魅力四射;如何让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变成"能"呢?解放学生,释放个性,人文关怀为我们诠释出数学课最动人的课堂之美。  相似文献   

20.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 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