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现象学自产生以后,由于其重视对人身体的研究而给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用身体现象学的观点来审视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在当下的教育中,存在着学生身体被忽视,生命力微弱;学生身体被规训,主体性式微;学生身体被分解,完整性缺乏等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哲学身心二元论、我国传统学习思想的影响以及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不无关系。要改变教育中身体被贬抑的现象,超越当前的抑身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身体及其知觉参与,提高其生命活力;释放学生身体因子,焕发其主体精神;注重学生身体的知觉协调,培养其整体性认知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身体教育和学校体育是体育理论的重要支撑,没有身体教育就不会存在学校体育,失去了学校体育身体教育也不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身体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源泉,身体教育需要学校体育提供一个优质的发展环境,学校体育依赖于身体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教育和学校体育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二者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身体教育的复杂性不仅要适应于学校体育的纲领性发展要求,更应该体现促进健康的功能.学校体育和身体教育会越来越紧密地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教育学生们要对生命有个正确的认知,明晰生命的意义。对生命要人事处有个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菲薄之力。一、初中思想品德中加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从身体特征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期,在身体成长变化比较大。不仅性机能已经发育成熟,就是身体的外形特征以及体内的机能在迅速健全。针对初中学生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变化进行  相似文献   

4.
身体有尊严,但教育却忽视了人身体的尊严。教育通过使身体与尊严隔离、让身体疲惫常态化、把身体工具化等方式来侵犯身体的尊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对身体的贬低、学生面临挥之不去的烦恼、学生无法自主决定其命运、教育中具有权力主义的色彩和教育再造了尊严的概念。身体尊严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教育满足学生身体的基本需要,倍加呵护学生的身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尊严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歌 《下一代》2011,(10):30-32
教书首先要育人 我国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德、智、体全面培养学生。我们作为新中国教育的同龄人,深刻体会到,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发育得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德育和智育的成败。当年有些功课并不好,纪律性也不行的学生,由于身体发育得好,心理素质好,成年后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所以,三育中虽然体育现在排在后面,但当时,从重视程度上看,育才是非常重视体育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劳动等多方面的素质。要给学生提供价值导向和心理支撑,以促使学生自由道德人格的觉醒,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钱玉梅 《考试周刊》2013,(95):115-115
体育教学,不只是教育学生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更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同问题作斗争。这一切不仅需要强壮的体魄,而且需要出色的心态相辅相成。所以,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导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家提倡 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倡导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注重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要把握 好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以免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高中体育教育应该从生命的运动本质出发,从学生的生命意识出发,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高中体育教育不能局限于身体教育的狭隘空间内,而是要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通过生理、心理的科学分析,阐明教育首先要讲科学,不仅要遵循学生身体的发展规律,更要遵循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是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体育教学同各科教学一样,既有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神圣使命,又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当把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光荣的职责。一、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一)教育学生为祖国而锻炼身体体育课的特点与其它学科不同,体育教学内容是各种体育项目,教学方法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为主。体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向学生进行体育目的任务的教育。身体既是个人的,又是属于国家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有志的青少年都应为祖国而锻炼身体。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普通教育工作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要在教育观念上求变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受教育者,使他们都成为合格的公民。教育的作用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的人才观,即教书  相似文献   

13.
《家长》2009,(11):4-4
2008年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青春期教育纳入小学教育。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有关知识;三、四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五、六年级学生要知道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和个人卫生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的要求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发展。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着重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要合乎学生的年龄与生理、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要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是教师利用示范、讲解、口令提示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学生要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6.
正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但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而且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美育、终身的身体教育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不但要开设体育课,而且要求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好学校体育活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身体锻炼的方法,为指导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在人们把从事身体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保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形式内容,这种伴随人生一起发展的体育,即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作为体育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  相似文献   

18.
身体是人之成为人的首要条件,是教育生发的逻辑起点。“以身为本”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逻辑基础。身体的存在与人的生命本质、认知方式和实践模式紧密相连。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身体被推置于灵魂、心灵的对立面,时常受到贬抑、冷落和规训,由此导致学生脆弱、个性缺乏、主体性式微等问题。基于现实呼唤和学科属性,教育亟需回到身体的原点上,以关怀身体,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重视身体,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以及解放身体,焕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教育规定来重申身体的积极意义,实现教育中身体的回归与在场。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在身体与心智同教育携手并行的路途中,身体逐渐成为心智发展的绊脚石,身心主题被窄化为"心"的问题,身体变得可有可无。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身体与教育的关系,实现教育的身体在场。教育的身体在场要重塑身体形象,还身体以自由,重建身体与知识的天然关联,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情感体验。教育中的身心分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地位的边缘化。在身心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传统中,身体的形象总是同欲望、冲动等联系在  相似文献   

20.
学校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具有了健康了身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需要我们校医的大力支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加以正确指导。我们不仅要做好健康教育,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健康心理。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如何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做了一些研究。一、心理环境的营造所谓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在校园建设中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