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闪动着青春的希冀, 闪动着,闪动着……那是最美丽的眸子。——题记那双眸子像春,包容了世界的美丽: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柔媚、可爱,但不醉人;好奇、神气,但不神秘;俏皮、爱美,但不庸俗。千金难买的青春哟,青春的眸  相似文献   

2.
我平时很少读中学生的作品,总感觉这一代喝可乐、吃肯德基长大,成天在应试考试中疲惫地度过青春年华的孩子缺少应有的思考和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但阅读这三篇文章,使我以往的想法有所改变,其情感的流露、知识的容量和语言的表述都使我眼前一亮,文章可圈可点,能引起读者的兴味。  相似文献   

3.
瓦尔登湖     
我离开森林和我去那儿一样有着充分的理由。也许对我来说还有其他更多的生活要去体验,而再没有时间来花在这一种生活上了。显而易见我们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遵循某条路径,使自己墨守成规。我在那里住了不到一周,一条从我  相似文献   

4.
孙娴 《宁夏教育》2006,(3):62-62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聪明、智慧和内心世界。有些人的“窗户”是始终敞开的、明亮的,一切都让人看得那么清晰,那么透彻。而有些人的“窗户”有时却往往是“关闭”的,只有把它打开。才能看出他的灵性,他的聪颖。  相似文献   

5.
<正>"长大了我要嫁给我爸。"据说六岁那年,我举着一只鸡腿,向全家人郑重宣布,众人爆笑。之后二十年里,我爸每次听到这个历史段子,就会闪亮地笑起来。老爸和我的亲密远近闻名。他为我发明了一套暗号系统,管我叫"银银"或"OO",前者是江西方言里的亲昵词"人人",后者是英语里"Only One"的缩写;在人群里,我俩从来不会走  相似文献   

6.
<正>《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大卫·梭罗,19世纪超验主义的先驱者,现代环保主义的鼻祖。他在19世纪干了一件罕见的事情,就是拿了一把斧头,到康科德郊外的林中自己搭建了一座小木屋,然后每年劳动6周,其余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他的一切所需均依靠自己动手获取,这样在湖  相似文献   

7.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3,(2):114-115
书名《瓦尔登湖》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译者徐迟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时间2009年6月定价25.00元"什么时候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好呢?这本从19世纪以来一直畅销的书。"小浣问我。"一口气读完,然后放在床头,每天读一两页。特别是像明子这样的人,最应该好好读。"我说。前不久我刚给明子推荐过《瓦尔登湖》,我也借机重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8.
1845年3月,美国人梭罗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在那里亲手建造了一座小木屋,独居到1847年。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这本书是一个孤独者的日记,向读者展现了梭罗在那木屋里的沉思冥想,以及简单而馥郁的生活。自此,瓦尔登湖以及梭罗,皆因此书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9.
陈宇冰 《新读写》2010,(1):34-35
俗话说“文不厌改”,但“改”不是教师的专利,新课标也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写作教学中注重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建立多维评价平台。通过多方互动,实现作文的再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845年至1847年,亨利·戴维·梭罗先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自己盖的小木屋里度过了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他在湖边渔猎,耕耘,沉思,写作,融入自然的梭罗先生能够更加看清自然,理解自然,体验自然,以平等的态度和对话的方式记录了对自然、人类以及超经验主义理想圆融交汇的思考。作者从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描写了季节、黎明、村子、田庄、湖水、山林、阳光等清新、健康的大自然,又体验了阅读,享受了寂寞,接待了访客,批判了习俗,探求了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类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使阅读者谛听到心灵与自然交融、灵魂与肉体渗透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1.
<正>整体赏读《瓦尔登湖》这部书本来就蕴涵了四季,然而这篇《春天》,寥寥数语囊括了整个初春。就让我们进入这美好又富有朝气的森林,与梭罗共同倾听这自然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真正适合我的写作风格。尝试过很多,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我在书迷会活动中,偶然发现了它——《瓦尔登湖》。随手翻翻,却发现了我长久以来寻找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像外出寻觅了一天食物的鸟儿一样。我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中。换上一身舒适的衣服,打开床头的小灯,我随手拿起了亨利·戴维德·梭罗《瓦尔登湖》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瓦尔登湖》和《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两本优美纯净的小书,都是美国的文学作品,也许你在阅读原著时能觉察到作者气质、追求、思想的异同……译者徐迟说:“这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上的万物都间接或直接地从太阳获取能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东升西落,在人类眼里变幻无常,神秘莫测。瑰丽的日出和辉煌的日落最先吸引了原始人类的目光,激起人类心灵的震动。人类摸索自然的规律,依赖太阳,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自然,太阳也成了人类最原始的崇拜之一。很多原始部落的人类都将自己视为太阳的子孙,以太阳作为自己的庇护神和图腾标志。在我国甘肃仰韶文化彩陶里有丰富的太阳纹,甚至连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都被认为暗寓着太阳崇拜。英国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美国的文化巨匠之中,有一位提倡回归本源、走进自然的作家梭罗,他与爱默生、富勒一样都是追求简朴生活的一代宗师。在哈佛大学毕业以后,梭罗放弃了家里给他谋划好的事业,开始了一个大地漫游者的漂泊生涯。1845年,他来到了波士顿市郊的瓦尔登湖。他惊讶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人间竟然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围宁静得可以听到一片落叶的声音,树木和空气都清新得像是刚刚用水洗过一样。他想,再也没有比这样的地方更适合读书思考写作了。没有人打扰,没有人间的喧嚣,时间也消失了。他选择了密林中的一小块空地,这块空地就在湖边,一边是密林,一…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国的江南水乡周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是两个闻名于世的美景之所,它们迷人的魅力,除了自身所拥有的美丽景色外,客观上还得益于现代工业的快速推进。在古老文明一步步惨遭破坏的背景下,《绝版的周庄》的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月《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字里行间散发着清新、自然的芳香,给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然与心灵越来越远,精神越来越麻木,这本书带着我们回归心灵的纯净世界。尤其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再读这本《瓦尔登湖》,不禁对清澈见底的瓦尔登湖神往。  相似文献   

19.
姜洪根 《江苏教育》2009,(7):111-113
导读:1845年至1847年,亨利&#183;戴维&#183;梭罗先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自己盖的小木屋里度过了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他在湖边渔猎,耕耘,沉思,写作,融入自然的梭罗先生能够更加看清自然,理解自然,体验自然,以平等的态度和对话的方式记录了对自然、人类以及超经验主义理想圆融交汇的思考。作者从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描写了季节、黎明、村子、田庄、湖水、山林、阳光等清新、健康的大自然,又体验了阅读,享受了寂寞,接待了访客,批判了习俗,探求了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类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使阅读者谛听到心灵与自然交融、灵魂与肉体渗透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读《瓦尔登湖》。翻开《瓦尔登湖》,感受着梭罗把自己的恋情消融在瓦尔登湖上,把自己的魂魄投注于瓦尔登湖中:在天气好的夏季里,从稍远地方望去,它呈现出蔚蓝色,特别在水波荡漾的时候,但从很远的地方望去,却是一片深蓝。在风暴的天气下,有时它呈现出深石板色……甚至从同一个观察点,看瓦尔登湖是这会儿蓝,那忽儿绿。置身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