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圣经·旧约》记载:古希伯来统一王国的第3代王所罗门在位期间(公元前977~937年),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伟的耶和华圣殿(简称圣殿),作为犹太教宗教活动中心。所罗门死后不久,统一王国分裂为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北方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人灭亡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巴比伦所灭。犹大王国境内的耶路撒冷落于巴比伦人之手,圣殿为大火所焚。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巴比伦,统治了巴勒斯坦地区,波斯统治者对犹太民族实行了较为宽容的政策,允许被虏至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殿。公元前516年,在耶路…  相似文献   

2.
古根汉姆博物馆创办人所罗门·古根汉姆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瑞士犹太裔家庭,其家族在19世纪美国采矿业中发迹致富,家人原有喜爱艺术的背景。后来,所罗门结识移民美国的德国贵族女画家希拉·瑞贝,瑞贝成为其红颜知己和美学导师。瑞贝倾心于纯艺术创造上的非具象艺术,相信其中充满神秘内涵。1929年所罗门受瑞贝指导开始系统购买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非具象艺术家的创作,并于1937年成立所罗门·古根汉姆基金会。  相似文献   

3.
全面反映美国艺术历程的大型展览《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于2007年2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并持续至4月5日。这个由纽约的所罗门.R.古根海  相似文献   

4.
汪汉利 《世界文化》2008,(10):10-11
索尔·贝娄是一位犹太作家,却并不喜欢被贴上“扰太作家”的标签。作家专门作出过声明:“我从未意识到自己在文学创作时是犹太人,只知道自己是索尔·贝娄,我也从未努力要使自己犹太化。”贝娄之所以对“犹太作家”很反感,是因为他不愿意仅被看作是民族作家。在贝娄看来,他所探讨的是人类的普遍真理,而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一个大型的个人油画展绝非一日之功可以铸成。2003年冬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杨飞云油画艺术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他20多年来在油画艺术上取得的丰厚成果,让人看到一位中国画家是如何驻守在油画这个坚定的目标上,不断地朝艺术的深入境界持续地探索和积累。杨飞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学习和研究油画的旅程。当时,以印象派为主的欧洲近代绘画和前苏联绘画的创作风格堪称中国油画吸收和借鉴的主要经验。然而,杨飞云的艺术视线却未为此所拘,他对欧洲古典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学习油画就应该研究古典油画的高深…  相似文献   

6.
陈宜明是一位革以后成长起来的画家,当年他与他的同伴以非凡的勇气和才能创作出一批反映革和知青题材的作品,受到美术界同行们的普遍关注。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年青人已过不惑之年,面对目前五花八门的各种新潮艺术。陈宜明以理性的思考和平静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在他自己的轨道上从事艺术实践。[编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由于深厚的宗教因素和一度在艰难中求生存的历史,相较于其他民族,犹太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一直以来,犹太人严格遵循犹太饮食法,这对界定"我者"与"他者"、构建犹太民族身份认同产生了巨大作用,使犹太人在数千年中即使丢失了领土,也还是能够重新凝聚在一起.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犹太饮食...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在红墙绿瓦的故宫或是气氛庄重的国家美术馆陶醉于民族艺术的不朽杰作之时,是否想到过在巴黎或是伦敦的那些金碧辉煌的艺术圣殿里,白皮肤蓝眼睛的人们也在为自己传统的艺术圣物而激动不已。当你胸怀五千年历史的荣耀走出国门,却突然发现西方拍卖行里中国古代大师的那些杰作常常不抵西方作家价格的零头,你内心情绪的反差会激起何等强烈的波涛!轻视,好奇,视如未见,客气,喜欢,几乎构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画的各种反应。甚至那些表现出惊喜和赞叹的西方人,当你说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同样伟大时,他们往往就要收住笑容而摇头不已了。就…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世界文化名城圣·彼得堡,碧蓝的涅瓦河水冲刷着瓦西里岛的花岗石堤岸。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守护在河滨码头的司芬克斯雕像静静地面对着一栋三层高的米黄色楼房。大楼正门上方四根巨大的希腊式廊柱间,矗立着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赫尔库列斯和百花与青春女神芙罗拉的大理石塑像。门楣上镌刻着一行简短的题词:“献给自己的艺术———1765年”。这就是享誉全球的俄罗斯高等艺术学府———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1765年是这座俄罗斯高等艺术教育圣殿奠基的年代,艺术科学院古典主义传统的黄金时代是在斯特洛甘诺夫…  相似文献   

10.
艺术大师不是封号,不是职称,不需要钦点,也不用评定。因此,当下艺坛大师辈出,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民间馈赠的,有本人自诩的……大师热潮也感染了素以冷静超然著称的文化官员,他们也在五年规划中发下培养50位甚至100位艺术大师的宏愿,透过“捧杀”的鼓噪、自吹的喧嚣和热昏的呓语,我们发现,这些艺术大师无论人格修养还是艺术成就,都与公众心中的崇高和伟大相距甚远。却有一位弱女子,似乎与伟大崇高从不沾边,一生饱受摧残,屡经磨难,以94岁高龄在荆楚大地孤独地死去,身后冷落,名声不显。然而,却是她,创造了足以彪炳中国艺术史册的现代抽象绘画艺术,此人便是李青萍。  相似文献   

11.
谈京剧     
京剧正式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因深受欢迎,其发展势头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迅猛,后出现了诸多流派,名家名角纷纷涌现,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种艺术门类,至使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化中之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程式严谨,知识博大精深,至今依然是中国舞台剧中最高雅和完美的艺术之一,又被称为国戏,国粹。  相似文献   

12.
今天,相对于当代艺术中较活跃的装置、行为、影像、观念艺术等门类而言,版画在国、内外的交流展示中,则显得消极冷静。相对于历史上版画的空前繁荣而言,现实的版画更显尴尬。然而,在此我并非批判版画,而是从艺术作为一种社会交流方式的角度,思考传统版画的现状及在当今语境中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向阳的金秋     
军旅画家由于其创作总体的现实主义取向,而成为当今画坛上一支颇有声望的令人瞩目的群体。一批军旅画家经历多年的探索和开拓,不仅取得了出色成就,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孙向阳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4.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有两个赫赫有名的赫本:一个是奥黛丽·赫本,另一个叫凯瑟琳·赫本。1993年1月20日,以端庄、典雅闻名于世界影坛的奥黛丽·赫本因癌症辞世。10年后的2003年6月29日,以反叛、坚强著称的好莱坞另一位银幕女神——凯瑟琳·赫本走完她96年的人生旅程,也悄然离世。在中国影迷中,大多熟悉那个在《罗马假日》里扮演安妮公主的奥黛丽·赫本,而对凯瑟琳·赫本却了解不多。其实,就艺术成就和影坛地位而言,凯瑟琳·赫本更是一位值得景仰和铭记的人物。她的艺术成就、她的反传统的独立人格,以及她同斯宾塞·屈赛那缠绵26年的恋情,无一不…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对于艺术的收藏和赞助从未缺席,尤其文艺复兴出现的那些伟大的艺术收藏和赞助家族,他们对艺术的贡献不仅只是赞助了艺术事业,培养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艺术家,更是影响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本刊遵循时代线索,分期聚焦历史不同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收藏大家族,探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从事的艺术活动、伟大的贡献,以期引发读者关于艺术赞助方式演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大家族对于艺术的收藏和赞助从未缺席,尤其文艺复兴出现的那些伟大的艺术收藏和赞助家族,他们对艺术的贡献不仅只是赞助了艺术事业,培养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艺术家,更是影响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本刊遵循时代线索,分期聚焦历史不同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收藏大家族,探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从事的艺术活动、伟大的贡献,以期引发读者关于艺术赞助方式演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海 《东方文化》2000,(3):124-126
1997年春,借着在法国学习的机会,我去了一趟西班牙。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她是格列柯、戈雅、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的故乡。而且,这里还生活着一位我早就从画册上认识了的当代画家塔皮埃斯(Tátpies)。我之所以对塔皮埃斯的艺术有兴趣,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那种浓重的“中国风”。碰巧,我来到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的悉尼,是多元文化艺术汇聚的城市,众多澳洲艺术家纷纷以悉尼为创作基地,悉尼市的公共部门与民间艺术组织,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使悉尼具备了国际艺术大城市的面貌。悉尼的公共艺术是观察这座城市的重要指标。尽管澳大利亚的历史仅200多年,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永恒的,艺术没有时间性,然而,艺术审美的标准却不断地在变化;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不分地域,然而,艺术的具体载体即表现形式却有着此地、彼地的特色。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和融合,而不是抉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独树一帜,攀登到艺术的高峰。2002年8月22日至9月1日,在中国福建惠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正是这一理念的积极体现。该届艺术节的主题“传统艺术与当代实验”,旨在使中国艺术借助传统走向现代,脱离艺术地区化、局部化的藩篱,在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世界文化》2007,(11):6-7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