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华文报刊和华人社团、华文学校一起被称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宝",是华人社会的重要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延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开展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发展好海外华文报刊,对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现中国软实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是华侨华人研究的对象之一,加强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是侨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使命.相关资料整理工作主要从资料范围的界定与收集、资源库建设、专题网站与交流平台创建等方面开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将其纳入国家智库体系、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报告、设立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研究中心以及加强交流与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海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的一张张名片;海外侨胞在海外的一言一行,对中国的形象都有着直接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达国家吸引移民政策的双重推力之下,中国持续出现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不断增多,并日渐成为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就这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专访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指的海外华语广播电视主要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所办的以华语播出的广播电视台或广播电视节目,同时也包括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所办的以华语播出的广播电视台或广播电视节目。后者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外国政府和非华裔公民主办的面向华侨华人的广播电视台或广播电视节目;其二是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主办的面向华侨华人的广播电视台或广播电视节目。但不包括外国政府和民间组织所办的面向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的广播电视台或广播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因特网上有关全球华商网络的信息,包括网址、主办者、栏目的特色等,为读者通过因特网获取华侨华人信息、加强海内外华人联谊、促进经贸合作等提供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也是增强华侨华人身份意识的重要文化工具。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众多,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高,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星洲日报》是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在将近百年的办报史中,它生产优质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担当不同文化对话的使者,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现了华文媒体在维系华人身份认同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站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5):31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华侨港澳台学生是高校中的细分学生群体,面向该群体开展阅读推广很有必要。暨南大学图书馆以精准阅读推广理论为指导,立足“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依托“华侨华人文化周”“海外华文作家讲座”两大品牌,构建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阅读推广体系,推广了华侨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华侨港澳台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精准阅读推广,应做好项目设计、精准定位读者、依托特藏空间、重视多元合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丈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张荫桓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在出使外洋的三年间,他积极创建华侨学堂,并主张设立海外领事馆,竭力维护华侨、华人权益,极力维护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世界传媒机构之间的竞争,既是文化间的先进性,感召力的竞争.也是国家间的精神产品之生产能力和推销能力的竞争。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为代表的国内电视传媒.多年来始终将向海外推介中华文化.为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提供精神家园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近年来中文电视文艺的创作、接受及获奖状况.可以发现.受华人社会欢迎的节目,栏目.其共同特征是具有浓烈的民族情感.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上述诸特征的获得.则源于创作者在选题、创作等环节.贯彻”受众本位”的理念.强化节目的针对性.从而使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跟海外受众的实际欣赏需求结合起来.做到了文化、情感和娱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华人形象在西方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认识模式,一种是赞颂华人文明的深远,另一种则是歧视华人,这两种都是对中华文化的误读。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华人形象能从普世价值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与体贴中华文明、同情华人的生存,并由此反观自身文化的困境。这种文化取向与文化认识给予东西方文化传播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12,(18):2-2
8月30日,由新华通讯社东盟编辑部和马来西亚世界华人媒体集团共同设立的新闻网站“新世华网”(www.newchinesenet.com)正式上线。新世华网由新华社东盟编辑部主编,立足于向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提供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华侨华人文献专藏建设实践基础上,着重论述在印刷型华侨华人文献收集过程中,如何在熟悉文献总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书目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语言,将专科文献学知识与华侨华人专业学术素养有机结合,筛选、采集到全面、系统、连续、专业的学术性资料,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另外,拓展文献捐赠与交换等非常规采选渠道对于华侨华人资料,尤其是灰色文献的有序化集纳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沈其良 《图书馆论坛》1997,(6):28-29,31
本文阐述了华侨华人信息的特点,论述了Internet中华侨华人信息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策略对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的华侨华人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应用,并提出了开发集成检索系统,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利用网络技术,主动积极地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开拓华侨华人信息网络咨询等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传播领域,海外华侨华人群体是"公共外交"重要载体,在我国开展公共外交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广泛开展民间交往,从而做好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和外宣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在我国对外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海外侨情新变化与舆论新动向 在新历史时期,应根据当前全球和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侨情变化情况,研究华侨华人受众群体的舆论动向、心理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置议题,才能不断提升内容品质,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华人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流落在世界四方的中国文物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故人与旧物,惺惺相惜,于是就有了这一支淘宝回家的海外兵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