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前 《新闻世界》2014,(9):71-72
在综艺节目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省级卫视的跨屏营销推广成为常态。去年以来,安徽卫视推出一档名为《超级演说家》的原创节目,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和口碑影响。节目的成功引发线上线下多屏共振,除了节目模式的差异化、节目制作精良等原因,与独具特色的节目跨屏整合宣传推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李承倩 《视听》2021,(2):187-189
在场景时代的大背景下,品牌的营销侧重点逐渐转向构建品牌场景.跨屏技术的成熟使品牌的场景建构和场景化传播都变得更加顺畅,如何将品牌场景化和跨屏传播紧密结合,形成全新的营销逻辑和营销路径,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本文以知名品牌小米为例,梳理小米品牌探索实践品牌场景化+跨屏传播的特点及其营销逻辑,以及小米品牌场景化+跨屏传播存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当今阅读方式深刻转型的基础上,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公共图书馆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吴永功 《青年记者》2022,(21):66-67
2022年,大众日报开展持续两个多月的“走在前、开新局”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强省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此次重大主题报道是大众日报深入推进融合转轴,加快建立以新媒体为主轴的全媒生产机制建设的一次实战大练兵,在报道中带着问题深度观察、实现全国媒体跨屏互动、创意驱动“青春化表达”等实践,有效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  相似文献   

5.
2020年3月20日,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主创的一场"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地方——小强带你游开化"景区云直播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创下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超1亿点击量历史纪录,成为后疫情时期电视融媒跨屏传播的一个新亮点.本文主要从传统电视主流媒体转型网络跨屏直播的创作过程进行思考,并就如何融媒传播发展总结实践经验和提出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6.
窦晓进 《今传媒》2016,(11):19-20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技术哺育长大的孩子们已经能够迅速熟练操作和掌握这些技术,作为老师如果不能很好利用这些现代技术,则是非常难以达成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与交流."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使用新兴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方式,也是目前独立学院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凯 《传媒》2015,(19):72-7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商品的广告宣传手段已从传统方式向多屏、多类型节目植入的形式转变.本文结合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第二季》为例,分析"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综艺节目广告的植入模式、传播效果及受众细分等问题,并对"交互式"的广告植入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竞 《出版广角》2022,(2):82-85
近年来,博物馆凭借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文化体验,热度不断攀升.无论是主动同报纸专栏、电视频道、商业机构谋求合作,还是调整内部管理、组建年轻化团队、布局新媒体平台、重塑内容产品,如今的博物馆传播不再局限于"以物为媒、以人为媒",复合媒介的应用成为传播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三星堆博物馆立足于古蜀文化,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改善,为博物馆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许程丽 《新闻战线》2021,(19):109-111
主流媒体要立足特定的时空坐标,在空间上,放眼全国,聚焦地方,牢牢抓住本地红色资源,发掘本地党史故事;在时间上,横跨百年风云,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回顾中找寻前行动力。按照“报道可成史料”的要求精心打磨,使其既有厚度又有温度,既有特色又有创意,以富有感染力的主题报道讲好党史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丁慧彤 《新闻传播》2022,(15):12-15
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文物博物馆节目普遍具有小众定位的特点,受众黏性较弱,媒介的社会教化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媒介的革新发展为实现文物博物馆节目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现代媒介技术及叙事技巧,多元化呈现文物博物馆文化的历史内涵,受众在“解码”节目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视听艺术的魅力,同时在文化认同的情感建构中,收获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基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从现代受众的行为、认知、情感三个方面出发,探索文物博物馆节目跨屏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极目新闻独家策划高铁赏樱活动,联动全国15家媒体,高品质打造原创内容生产,共建共享传播渠道,通过多平台联动互力形成优势互补的传播合力,让活动推进与新闻传播产生"化学反应",扩大报道整体传播效应,开启探索自主可控平台影响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朱琳 《传媒》2016,(11):80-82
“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移动网络与社交媒体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格局,政务新媒体也因此闪亮登场了。2015年,河南省政务新媒体在规模数量及影响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河南省政务微信由井喷式激增进入到务实发展阶段,如何更高效地回应公众的诉求,实质性地提高政府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盛丽 《新闻世界》2022,(5):67-70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准确的策划是做亮人物报道的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劳动午报》报纸人物版、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APP客户端的报道实例,从内容、栏目、体裁、平台四个角度分析人物报道策划,提出了相同岗位中寻找不同特质、将“旧人物”与新热点链接增强时效性、人物要有人情味避免“高大全”、设置多个栏目增加报道精准度、围绕重要节点策划系列报道、巧妙运用新媒体丰富报道内容与形式等做好人物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马宁 《声屏世界》2021,(11):5-6
2019年11月20日,央视频APP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个国家级5G短视频平台正式上线.依托总台大量优质内容补给,基于5G+4K/8K+AI等全新科技,凭借拥抱互联网的开放思维,央视频在上线短短一年后就已成为新主流媒体的领头羊,不断打造出云监工云充电云招聘等现象级传播.文章以央视频APP为对象,探析主...  相似文献   

16.
施勇 《中国编辑》2021,(7):74-76,85
面对快速崛起的新媒体以及碎片化的互联网环境,社科类图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实现社科类图书产品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运营,是当下社科类图书编辑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书系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打造社科类图书出版方面的经验得失,从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以及基于价值认同的品牌传播等视角,对社科类...  相似文献   

17.
刘依卿 《今传媒》2015,(2):38-40
晚报因其信息量丰富、报道风格亲民,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科技传播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在宁波最受读者欢迎的《宁波晚报》为例,在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的报纸中,运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两周的样本,分析其科技报道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全媒体环境下晚报的科技报道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睿 《出版科学》2015,(6):75-79
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介的品牌影响力积淀,新媒体产品的商业模式与体验创新成为品牌成功的关键.本文立足新媒体适应于"互联网p的发展局面及其媒介特征,分析新媒体品牌构建面临的机遇,以及用户体验与品牌空间的关系.以新闻资讯App为例,提出适合于该类产品的形象识别构建的"图—文—页"基本设计要素体系.针对这三类要素在App界面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环节的应用总结其创新设计要点,从而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品牌形象设计提供建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之一,随着“互联网+”思维融入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中,对高校学科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调研了湖南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情况,分析了学科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建设,从学科用户需求和体验、学科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培养和团队建设、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和学科服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5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完善和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献策献计.  相似文献   

20.
郭愚 《传媒》2021,(4):47-48
都市报与市民生活较为密切,在抗"疫"报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笔者以《钱江晚报》为例,分析了其在全媒体抗"疫"报道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以机制改革为引领,实现全面的移动端转型;注重内容品质,多部门联合打造;突出创新创意,强化IP运营等方面.这些做法中不乏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对都市报全媒体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