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步青曾说过:“假如由我来命语文考试的试题,我将只出一篇作文。”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郭思乐教授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创造者,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对转变当前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和行为大有裨益。笔者在总结多年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生本理论,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主动意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放宽作文评价机制,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之在作文写作中能够实现抒发情感的需要,开创性地提出“三段八步”作文教学模式。“三段”是指“前写作阶段、写作阶段、后写作阶段”三个阶段;“八步”是指“观察、阅读、思考,情景、提纲、作文,交流、展评”在课堂教学中的八个步骤。实践证明,“三段八步”作文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课型极其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高缓慢,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而且它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一些作文课型:一、写作方法指导课这类课要求通过读、议、评、说、写等课内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实用而有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学做到…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水平,让学生“通过写作关”,“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作文”,关键还在于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法,上活作文课,激起学生作文兴趣。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种做法,并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其“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在“情”与“趣”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情感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那么怎样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5.
经过两年多的作文教改实验,我们认真研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来源以及作文指导、修改的方法。认为:学生写作兴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作文指导课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作文评改应调动学生积极险,师评、学生白评、小组互评相结合,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应从“三自”做起,培养学生做作文教学的主人:在活动中,自主地积累素材;在情境中,自然地投入写作;在评改中,自由地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6.
叶人奇 《福建教育》2005,(7A):48-49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跨越呢?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分析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一直高于大纲的标准,相当严重地脱离儿童的认识水平,加之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整体中,一直处于较薄弱的地位,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对小学作文的特点缺乏认识,把握不准;不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不重视“积累”与“倾吐”的关系;不注意激发习作兴趣,激起习作动机;指导往往直奔写作要求,不注重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害怕作文。尤其为了应付考试,套话、套作频频,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学生作文优秀率不足20%,多数…  相似文献   

8.
张永娟 《广西教育》2013,(37):69-6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最怕上的就是作文课,常常谈作文而色变;有些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没有创意……笔者认为,种种原因在于写作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传统的作文课上,教师的作用远远不如正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不仅授课时间较短,而且与学生的互动也少。教师重布置,少了沟通与引导,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按部就班地完成“审题、构思、打稿、誊写”的状态。而这一过程缺的就是“互动”环节。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推行“真快乐”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真快乐”作文,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真’为出、发点、以‘快’为过程、以‘乐’为追求目标”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怕作文”到“爱作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之一。学生认为难写,教师认为难教,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两难”境地。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乐中写     
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 为“我要写”。当学生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去观察、思考时,便会诱发出写作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感受到成功喜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写作的原望,这样作文教学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几年来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与做人     
近年来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发现,诸多学生在作文时,或只能纯客观地记述,提炼不出深刻的主题,或主题不精辟,开掘不深入,或缺乏真情实感,突现不出自己的思想志趣、道德情操。虽然在作文讲评时强调过“思想意义”的重要性,以期学生能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作文质量有所提高,可是收效甚微。下面笔者就“作文与做人”这个论题,结合学生作文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奏完“作前指导、作后批改和评讲”“三部曲”后便收场。这样的作文教学,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都获得成功。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通过一次性写作,往往发现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但由于老师没有要求重作,他们只好放弃再修改的念头;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刚刚摸索到写作的门道,可是较差的分数已定,他们不愿意再修改。笔者以为,这样的“三部曲”作文教学,对一部分同学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教学。要使全体学生真正有所知,有所悟,进而确有所得,还必须在评讲后再高奏一支“修改之曲”,使写作教学的过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寇阳 《广西教育》2013,(45):40-41
“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诗句真实地反映了现今学生的写作状态。“愁”是学生作文的写照,“新词”如何赋,“说”又如何打开束缚的枷锁?笔者认为,这需要给写作一定的自由度。传统的作文教学受应试理念、工具性的限制,大多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或拘泥课本、脱离生活、毫无新意,或从句式到篇章结构千人一面。这不但助长了假、大、空的文风,而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给予作文教学一定的自由度及生长空间,不仅能够解放作文教学,而且也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写作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化,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对客观外物、社会生活的真实内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偏于引导学生注意“外化”,近年来,“创新作文理念”则偏于引导学生注重“内化”。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坚持引导学生“内化”与“外化”并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作文不好教”却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用我笔写我心”。而是围绕着教师的思路来写作。作文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阵地。学生只有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文字与情感的诉求,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作文教学。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个性化作文”的概念。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回归学生个体需要的作文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五”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吴蓉瑾 《中国德育》2006,1(9):69-71
一、基本理念:“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命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容易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写作应有感而发,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生往往不会挖掘身边题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生情绪晴雨表”(以下简称“晴雨表”)是我结合我校情感教育办学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写作教学新样式。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点滴小事,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晴雨表”将写作定位于“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作文的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而是学生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是对文本的评改,还是师生之间真情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小学生作文,更在于教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南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大力提倡作文个性化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在经历了“历史的困惑”之后.走到了“现实的尴尬”——仍处于困境而  相似文献   

20.
邸光升 《甘肃教育》2011,(11):86-86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推广,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课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作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优化作文教学的“四宜”和“四不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