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长期的道德教育研究和道德实践中,人们更多地从提高道德认知的角度出发,而较少从促进道德情感入手。然而,相关研究表明,移情是道德行为的动机来源。因移情而产生的痛苦、同情、愤怒、自责、内疚、不公平的感受都是道德行为的动机力量。对于情感先于认知发展的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道德移情能力是家庭德育的关键。儿童移情的培养需要遵循人际关系的亲疏层次原则。移情的培养可以综合移情情绪体验和移情认知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如果儿童缺乏移情能力,那么他就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难以获得与他人相近似的情感体验,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当然他也就很难有同情、助人的行为了。  相似文献   

3.
胡金木 《教育研究》2021,42(5):77-85
儿童正义感的培育不仅需要理性的正义认知,也离不开感性的移情体验.社会同情是一种主体间的情感共鸣,通过一种感同身受的同情共感机制来促进正义感的发展,是儿童正义感形成的情感基础.作为主体间理解的情感纽带,社会同情促使主体通过置身于他人的境遇感受、体验、思考,了解并理解他人,维持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善意.基于同情共感机制,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引导儿童深入社会生活以获得真切的社会体验,倾听他者的声音以促进主体间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以实现情感共鸣,学习榜样以认同社会所信仰的正义价值,借助移情投射以激发正义的想象,促进儿童形成一种厌恶不义、渴望正义,依据正义行动的正义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成功是靠“水磨的功夫”,并无诀窍可言。说穿了.“诀窍”就是“掌握规律”,以情感为纽带。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们常常会忘记孩子是有情之人,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因此,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关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教材的情感资源,进行移情性备课,并要以情移情,彰显教师的真爱。同时,教师要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张婷 《江苏教育》2022,(71):15-16
儿童的情感发展有三个阶段:依恋、移情和共融,德育想象力要能够触发儿童的情感融通点,促进儿童情感的融通发展。教师可通过将道德生活“可视化”,让儿童在“可视化”平台中进行想象,提升道德实践力。  相似文献   

7.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呢?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根据对教师的研究,得出教师应具有“移情性的儿童观”的结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移情体验”在发生作用。“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所谓“移情性的儿童观”,通俗地讲,就是教师以真诚、热爱、关心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  相似文献   

8.
移情既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加强移情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为例指出,借助教师移情、换位思考、生活实践、激发情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移情能力,都是提高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谓移情?移情是对别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感体验的理解与分享,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发自己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一、以情感培养为突破口幼儿品德教育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移情的培养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移情是一种对他人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它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其…  相似文献   

11.
张迪 《中国教师》2011,(3):59-61
<正>移情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感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沉淀的过程,使学生知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升华的过程,使真、善、美融为一体。移情促使教学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教学情理相融,彰显生命的色彩,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产生真切的感受。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亲历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运用“移情”策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人情人境地体验,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移情是道德行为的动机来源。对于感觉先于认知发达的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道德移情能力是家庭德育的关键。儿童移情的培养需要遵循人际关系的亲疏层次的原则。移情的培养可以综合移情情绪体验和移情认知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徐淑娟 《考试周刊》2013,(90):31-31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本文从还原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巧用综合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用“移情”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领悟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析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c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论题之一。移情(empathy)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根据分析,Feshbach & Kuchenbecker(1974)认为移情有两个认知成分和一个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辨认和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和采取他们观点的能力。情感成分是情绪反应的能力。儿童在生命的头一、二年间最初表现出移情的迹象。有个18个月的孩子,看到另一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潮,它是对“愉快教育”的一种超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情感教学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其理论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移情是情感教学的关键所在,它贯穿情感教学的始终,移情运用到情感教学中,有其可操作性,即教师能移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移情性地评价学生,最终使师生双方获得移情体验,移情性沟通使情感教学变得现实而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学习在场,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达到真情流露、"忘乎所以"的境界,这是怡情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移情突显怡情移情,就是在生活中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感情,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将心比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并引起学生相似的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师 ,我深深体会到 :教学若要成功 ,需要以情感为纽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人小情多 ,说他们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主动投入 ,进而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学生们带着这种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其学习效果是令人惊讶的。学生有情 ,我们教材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而二者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我们教师的情感。因此 ,我们必须将情感作为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  相似文献   

19.
受《移情及移情训练》(载于本刊1991年第2期)一文的启示,我尝试通过移情来培养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品质。根据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一些移情训练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现介绍部分训练实例。例1,王辉昱,男,六岁半,性格特点是非常要强,在家里人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在与  相似文献   

20.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