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博大精深,“东西南北”的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简要论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用于分析世界形势的概念框架先后有三个:毛泽东在50—60年代概括为“两大阵营”。随着中苏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70年代过渡到“三个世界”。80年代以来,邓小平提出“东西南北”论。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政权与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建国后,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理论,两大理论构成了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不同时期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鲜明特点,这一思想在国际政治和中国对外关系两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107页注释:“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苏属于第一世界,西欧、加拿大和日本属于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同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43页注释则指出:“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三个世界,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美苏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是第二世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在这里,东欧是第二世界。毛泽东对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事实上只有也只能有一种观点。那么,毛泽东把东欧划入第二世界还是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晚年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对当时我国制定对外政策、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时值今日,“三个世界”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苏论战不但中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的、正确的探索和改革,而且加剧了中共和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的“左”的错误,促成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为了“反修防修”,毛泽东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十年内乱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改变了原先“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或推迟”的判断,突出地强调战争爆发的危险性,从而对中国的建设走向产生极大的影响。毛泽东这一判断变化的过程,与中苏两党关系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苏两党从产生分歧、摩擦到公开论战,在一系列问题上形成对立,其中包括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中苏论战产生的影响是多层面的。从中苏论战的影响这一大背景,厘清毛泽东改变判断的原因,有助于更准确和更科学地作出历史的评价。毛泽东形成“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以及对战争的高度警觉,决不是其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影响下、特殊历史事件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鉴于苏联变修"而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的一场错误实践,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物,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中苏分歧和论战密不可分。对波匈事件的不正确判断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偏离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开始重新估量国内的阶级斗争;中苏分歧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建设的逆向发展和国内出现的所谓"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使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阶级斗争,初步形成了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苏公开论战,使得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好了理论准备。这样毛泽东就走上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8.
1949年12月,在共和国刚刚诞生两个多月后,毛泽东率团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会谈,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接见留学生代表时,为青年留学生任湘亲笔题写了“开发矿业”四个大字。45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毛泽东倡导的“开发矿业”激励下献身祖国的矿业事业,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重新学习毛泽东的题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0年2月14日,在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直接参加下,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维辛斯基外长代表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图为“人民日报”所载两国政府的公报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全文。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他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双方很快进入了愉快的“密月”时期,但到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中苏关系的裂变乃至兵戎相见。本文旨在阐释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演变过程并揭示其实质。一苏共二十大是中苏关系出现裂痕的开始从50年代中期起,中苏两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原则问题及当代世…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外交理论十分丰富,他提出的“中间地带”、“两大阵营”、“三个世界”的战略,在外交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我们过去重于国内,但是在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国内的统一战线,还要重视国际统一战线。而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是指导我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主要理论。那么统一战线与三个世界的理论的关系如何及对我国现行外交政策的影响如何,文章从历史和现状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基于当时国际格局深刻变化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有力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中国国际战略理念与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其中也蕴含了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大变局下深入解读“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时代价值,能够获得重要现实启示:新时代中国外交应深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和平发展统一战线、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携手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个最为直接的理论来源,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尤其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创新。我们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提示,重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和我们党在执政建设中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间地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历程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对二战后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和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洞察和冷静思考。“中间地带”理论对于二战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国际斗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亮 《天中学刊》2008,23(3):11-14
在党的八大取消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提法后一年多时间内,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中基本上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一词。但由于林彪的全力支持、中苏论战后“反修防修”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倡个人崇拜以及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与毛泽东的思想等方面的原因,自1958年陈伯达在北京大学庆祝建党37周年大会上的讲演几次提毛泽东思想后,“毛泽东思想”这个词重新出现在公共场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成员谢伟恩的多次谈话中,曾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但这一“设想”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容,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我们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设想的利用外国资金和科学技术发展我国落后经济的思想。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世界2”和“世界3”,并详尽论证了“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特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有价值的。但他以“世界3”的客观性否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宣扬所谓“多元论的实在论”,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本文说明,“三个世界”理论并不能否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那种认为“三个世界”理论动摇了唯物主义一无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中苏大论战是20世纪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后果和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毛泽东及中共认知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运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苏共路线、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权延赤在《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中,用访问的形式向跟随毛泽东15年的李银桥同志提出了20个问题,第19个就是“毛泽东不赞成对外开放吗?”李银桥回答:“无稽之谈”、“废话一堆”,并讲了很多道理,令人心悦诚服。我们认为:毛泽东是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奠基人。 我们讲对外开放,是指与世界各国平等、独立的外交关系,互利互惠的经贸、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