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述胜 《教育学报》2005,1(1):73-75
教育研究的专业性是以教育问题的综合性为基础的,离开综合性便不可能有其专业性。落实到具体研究实践中,这一综合性自然就表现为跨学科性。在跨学科视野中从事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就是要在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中把握教育问题的社会和化实质。单纯的教育学知识和语言无法使我们确定和论述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8):127-128
人类社会的现象纷繁复杂,分析研究历史,必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在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的不同学科知识去分析历史高考选择题目,能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的学科教育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探讨确定科学、全面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进而研究目标的实施、实现与检测评估,有利于解决当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促进大学英语学科教育乃至整体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推进。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政策的研究历程;就其研究路向与视野而言,主要存在宏观视角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以及微观视角下的微观政治学分析和人种志研究,以及文化学、哲学、管理学等视野;就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是由系统的理论研究向专题式的问题研究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改革的转换过程日益缩短,教育政策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推进。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政策的研究历程;就其视野而言,主要存在宏观视角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以及微观视角下的微观政治学分析和人种志研究,以及文化学、哲学、管理学等视野;就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是由系统的理论研究向专题式的问题研究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改革的转换过程日益缩短,教育政策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康永久 《教育学报》2005,1(5):27-31
人生活在印象、语言和知识之中,集体行动也这样建立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管理首先就是以某种知识为基础而推行的对知识的管理。对行动逻辑的思考促使我们在考察教育行动时采取一种认识论视野,这一视野就其内核而言就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以及依此对知识和实践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摒弃知识分子所惯有的导师心态,走出理性自负和知识输入的泥沼,将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增长托付给一种超主体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由于价值观日渐多元化、新媒体普及化等因素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正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在当今时代,跨学科教育教学日益成为一种主要教育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借鉴跨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实现多方面的创新,为其注入新动力和新元素,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的研究存在三个种视野;政治伦理视野、科学理性视野、人文教育视野、它们标志着语文教育研究的三个阶段,显示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线索,展示着越来越接近语文教育本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人物的角度对一门学科开展研究是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开放教育研究>"高阶访谈"栏目正是这种方法的一种体现.人物访谈的特点是从问题出发汇聚学者的智慧,而我们能从中获取多少有意义的启示,则需进一步挖掘.通过以文献研究为方法,对18篇访谈文章内容围绕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主线、远程教育实践的两个主要命题,对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做了一些梳理,针对专家的观点形成了一些思考.研究得出,独立学习和交互距离理论是远程教育的教学理论框架,可以成为远程教育理论的一条发展主线,工业化理论是远程教育系统的组织理论框架,两者可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远程教育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的"实践性"驱动研究的特点,开放大学的本质特点是能随时为成人提供灵活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是远程教育相互依存的两个命题,希望能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1):78-80
一从世界范围看,比较教育学还是教育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从1817年法国教育家马克.安托万.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1775~1848)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Es-quisse et vues préliminaires d'un ouvrage surl'éducation comparée)算起,比较教育学至今不过19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待汉水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其命名、学科定位和学科内容等涉及学科发展的大问题。所以提出“汉水文化”的命名,是因为更符合这一区域属于多种文化特征分布区的现实,更符合我国以水命名的传统,还可以以一个空间上的概念包容其时间上的历史发展。汉水文化的学科定位,首先,应将汉水文化的学科性质界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其次,在文化学、历史学和地理学这三个学科的互动中,确定汉水文化的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应用性性质,而在这种互动中确定文化地理学的立场更为现实。汉水文化的研究内容应从汉水流域及其略略延伸的周边地区的移民迁徙活动和方言、居民的组织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巫术和祭祀、娱乐活动和文艺活动等方面,采用以田野调查为主、结合传统文献的综合研究路径,进而总结出汉水文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视野分析了科学教育研究的概况,阐述了科学教育研究的跨学科特点、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范畴,认为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评价和教育政策研究、教与学问题研究,并提出了科学教育研究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交互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交互性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一个概念。对交互思想的演化以及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进行系统的阐述,有利于当前开展的网上远程教育交互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对教育进而对比较教育提出了时代性要求,比较教育对此必须做出反应。文章对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此外,笔者认为,应加强比较教育制度建设。实现决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建立远程教育专业和学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诸多的远程教育工作、资深的教育专家已经开始酝酿远程教育的学科及专业建设的有关事宜,并认为建立远程教育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为了尽早建立这一学科,需要组织调动人才力量,花大力气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  相似文献   

18.
我的远程教育研究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世纪之交,远程教育的身份发生了重大转折,其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正在迅速成长和发展之中。然而对中国远程教育进行反思,发现在远程教育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局限于教育对象的成人和教学媒体的技术,导致学科视野、社会视野等过于狭窄,以致理论研究受阻。本主要基于对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思考,提出基于“大教育”的远程教育研究观,即从更为宽泛的社会和学科背景下来研究和推进远程教育发展,从而形成既具有教育共性又具有远程特性的远程教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史研究应开拓新的研究视野,突出强化教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当代视野下教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应该具有直面现实生活、搭建文化"桥梁"、重构教育线索、扩展研究对象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公民教育问题是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纷纷从各自传统与现实出发,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理论流派。另一方面,我国在建设政治文明与社会民主的新形势下,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已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本期论坛我们以“历史视野中的西方公民教育”为主题,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共同研讨,试图从历史的视角来厘清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历史经验,希冀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