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而今的北京大学校园,原是燕京大学所在地。燕京大学的三十多年的历史,同司徒雷登仃着密切的联系。司徒雷登是个特殊的美国人,早在1868年,他的父亲就作为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派出的首批传教士之…,携带新婚的妻子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套装帧古朴图文并茂的《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崭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值得所有关心北大和我国近现代教育的各界朋友们阅读收藏。丛书共四卷,目前出版了三卷:《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肖东发、李云、沈弘主编)、《风物:燕园景观与人文底蕴》(肖东发主编)、《风范:北大名人寓所及轶事》(肖东发、陈光中主编),虽然分别对北大的建筑、历史、景观、人文等方面有所侧重,却彼此水乳交融,不着痕迹,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整体,把北大的历史发展变迁在时间经度和空间纬度上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卷《风采:北大名师的岁月留痕》正在编辑校对…  相似文献   

3.
去秋,我有幸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进修,为期一年。这一年,适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之际,其声势和影响也波及北大燕园。与北大人相处的日子里,明显地感到一股教改的潜流正在形成,该校图书馆学系教学秩序和结构的变化,我身临其境,印象极为深刻。我对北大印象最深的是:该校堪称全国首  相似文献   

4.
燕园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遗物。安佑宫原有四根华表,燕京大学于1925年拉运三根到燕园,直至1931年才将其中两根竖立于燕园办公楼前。该文利用档案、历史照片、三维数据等一手资料梳理了燕园华表的迁建历程,考证了华表迁建的时间节点、原构件数量、原构组合等史实,探讨了燕园华表的拉运背景、搁置原因、保管权争取等问题,认识到:燕大拉运安佑宫华表时和华表所有者(逊清)之间不存在购买协议,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阻拦,第四根华表被运到了天安门;燕大于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建成之际,转交一根华表给国立北平图书馆,以此获得了市政府对其华表保管权的认可;燕园华表和国图华表分别是安佑宫前牌楼南侧的一对华表和北侧的一对华表,组合一致,并非错配。  相似文献   

5.
燕京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高校中的著名系科。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这两个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的问题。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燕大新闻系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个专业,名称不叫新闻专业,而叫编辑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也有停办一说。  相似文献   

6.
舒旷 《出版参考》2010,(12):41-41
结识翁图先生,纯属偶然。2004年春,一日我到北大三教附近的图片社去冲洗照片。偶见一老者,手里拿着一张与泰国诗琳通公主的合影,正与店员聊天。我以前看到关于诗琳通公主来燕园研习书法的报道,而且知道诗琳通公主的书法导师正是北大的书法家张振国先生。我猜想这老者必是张先生无疑了,遂趋前与先生攀谈。  相似文献   

7.
卓珂 《出版参考》2005,(7):43-43
这段爱情故事的开始很普通,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年后,费孝通虽然从燕京毕业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但一条红线仍将相隔不远的清华园和燕园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这条线远比乡间新郎拉着新娘走向洞房的红绸更要结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建立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1955年,遵照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示,中国人民大学成痒痒 闻系,并干当年开始招生,曾任系主任为安岗。1958年,前身为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新闻系成建制移至北京大学中文系办新闻专业。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新闻系也随之恢复,从北京大学回校办学。1988年6月,在新闻系的基础上,成立新闻学院,院长为何梓华教授。  相似文献   

9.
小小档案寄深情北京大学档案馆李研供稿今年元月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先生来到北京与海协会进行两会负责人会谈。元月3日焦仁和先生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北大参观时,焦先生提到他的父亲早年曾经在燕京大学读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北大档案馆的同志...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是在邓先生的教导下工作,学到了很多做人、做学问的道理,不过,却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才开始真正了解到作为历史科学家的邓广铭老师的精神世界。一、邓先生领我进入历史科学之门我原是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北大,1953年,被调到校团委工作,所以,虽然听过邓先生的中国通史课,但对他的印象不深。1972年回到历史系,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邓先生出任历史系主任,我当时也在系里担任一点工作,接触才多一些,人家都说他不好说话,我暗自庆幸,我主要负责平反工作,可以不必去碰钉子。改革开…  相似文献   

11.
创建燕京大学而今的北京大学校园,原是燕京大学所在地。燕京大学的三十多年的历史,同司徒雷登有着密切的联系。司徒雷登是个特殊的美国人,早在1868年,他的父亲就作为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派出的首批传教士之一,携带新婚的妻子来到中国。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于11岁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在访问大陆期间到北京大学进行了演讲,当他演讲结束后,北京大学校方向连战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连战母亲赵兰坤女士当年在北大学习时的学籍档案和照片。照片和学籍档案清晰地记载了现年96岁的连战之母赵兰坤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宗教及社会学科专修学习的一段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的初名为京师大学堂,当时校舍是选在景山东门以东马神庙附近的一座公主府内(现在的沙滩后街55号人民教育出版社院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学堂校舍遭到严重破坏;1902年张百熙主持校务后,对原有大学堂校舍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并在北河沿建成译学馆校舍;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校;1918年红楼建成,1931年嵩公府房地被北京大学全部购得,并在此陆续建设图书馆、地质馆等校舍建筑。至此,北京大学从最初择地而建的马神庙公主府校址,发展为以红楼为中心,分布于景山东街、汉花园、嵩公府及北河沿的三院五斋的校园格局。正是在这片校园里北大走过创业的艰辛,在这里孕育出北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北大档案馆接到查阅任务后,马上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调卷查阅,很快就找出了有关赵兰坤女士在燕京大学学习的全部学习资料和部分信件。档案馆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建议学校复制档案,制成珍贵的礼品赠送给连战先生,并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扫描、处理、  相似文献   

15.
灵魂在高处──北大学生94年读书热一瞥─—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1月18日原作:姜楠,吴敬铭燕园洋溢书卷气天空飘着纷纷杨扬的雪,1994年12月一个极冷的冬日。而此时北京大学校园三用地柿子林却还是人头攒动──每周六、周日燕园例行的书市没有因为下...  相似文献   

16.
珠联璧合的才子佳人 这段爱情故事的开始很普通,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年后,费孝通虽然从燕京毕业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但一条红线仍将相隔不远的清华园和燕园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这条线远比乡间新郎拉着新娘走向洞房的红绸更要结实".  相似文献   

17.
林帆 《新闻记者》2006,(11):71-72
曾几何时,复旦大学新闻系好不容易增设了一个“编辑(书刊)专业”,但因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只“昙花”一现便夭折了,不免使人感到痛惜。 上世纪20年代伊始,上海圣约翰大学首创新闻系,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新闻学科。嗣后不少知名大学都闻风而动,先后设立新闻系或报学系。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里,这些新闻学科从来就是重“采写”而轻“编辑”,这与报社总编辑撑大旗、编辑部掌握版面的实际太不相称,也许编辑是默默无闻“为人作嫁衣”,记者却抛头露面署名见报的世俗原因吧。但是,中央主管这方面的领导却不是这样想的,像胡乔木同志一直主张新闻院系要重视培养编辑人才,因此借1952年院系调整之机,便把燕京大学新闻系易名为“编辑专业”并进北大(后不知何故于若干年后又恢复为“新闻专业”)。只是习惯势力使然.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北大编辑专业课程安排基本上纹丝不动.编辑课仍然是作为仅有的一门业务课(到报社实习还是主要由记者指导),甚至原来的系主任蒋荫恩调去当总务长,由他亲自开设的编辑课就乏人传承.只好到有关单位去求援。记得当时请到中宣部报刊处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当兼职授课.但毕竟是非专业老师,讲授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大多是介绍报业情况。至于复旦新闻系,也是同穿一条连裆裤,从其教学组织可见一斑。我是从燕京新闻系——北大编辑专业毕业分配到复旦新闻系的,感同身受这老一套。当时系里共设三大教研室,一是“新闻理论”;二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再有就是“新闻史”。“编辑”势单力薄,只作为“教学小组”挂靠于“采写”教研室。和北大的“编辑”号称专业相比,自是相形见绌。不过后来还成立教研室了.那是与“评论小组”合并成的“拉郎配”,才有了自己的归宿,不再寄人篱下了。接下来是中国知识分子备受煎熬的荒唐岁月,自己的命运还无法掌握,谁顾得上学问学科?以致如今全国设立诸多新闻院系,而“编辑”课依然处于弱势,不成气候!  相似文献   

18.
曾虹 《兰台世界》2007,(11S):10-11
前段时间,我校一位知名校友应校宣传部、团委和学生会的邀请来校访问,准备为在校学生作专题报告并接受采访。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校学生会干部准备把活动搞得更加精彩,给校友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们受北大送给连战先生邪份特殊而珍贵的礼物一其母早年在燕京大学求学时的档案资料的启发,也打算将这位校友在校读书期间的学籍档案复印、装裱、制作成礼物赠送给她。他们兴致勃勃地到校档案馆查档,但调阅了大量的案卷,仅在学生名册里查到该校发的班级、校徽号、籍贯.其他别无线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汉文善本书中的李氏特藏与马氏特藏书两部分,笔者已在本刊上两期中作了介绍,上二类以外的善本书中,旧北大和原燕京大学图书馆旧藏的部分亦颇有特色,今简述如下: (一)藏书源流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即北大图书馆的前身),于1902年建立,从1904年起开始收藏善本书。此时巴陵方氏碧琳琅馆一批善本书捐赠大学堂,同年又从外务省领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清光绪年间影印铜活字本),成为旧北大收藏善本书的开端。碧琳琅馆,是方功惠的藏书堂号。方字庆龄,号柳桥。祖父曾任过漳州知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面临新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面临新需求王洪波向祚铁(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6月25日)租书店生意的红火,在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清华大学的梅林书屋、北京大学的燕园书廊、北师大附近的北太平庄租书店,等等,都是长盛不衰,成了校园内外一道独特的风景。校园租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