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木版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一种点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与工具.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阐述滩头木版年画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倡议通过振兴木版年画的创作、出版、流通,实现其祥瑞文化、民俗信仰、礼仪说教、审美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杨晓兰 《出版广角》2015,(15):58-59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种形式,木版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宋代,民俗文艺的活跃,也让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文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弘扬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4.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演化轨迹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与民俗紧密结合的生活艺术,是集体智慧与民族文化的结晶.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郊20公里处,是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魏国名将朱亥的故里,以朱亥的被封仙而得名为"朱仙镇".朱仙镇自唐宋以来,  相似文献   

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1127年,金攻破汴京,迫使年画作坊的艺人迁到距开封45里的朱仙镇,遂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称。……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60年代,当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时,福建师范大学的吴启瑶教授就已对福建木版年画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写成了<福建木版年画>一书.作为福建民间美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吴启瑶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尊崇和研究影响着整个福建美术界.他对福建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处于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7.
武强,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地区.虽然武强城市不大,经济发展也不快,但是却非常有名,因为它很早就形成了在全国屈指可数的民间年画产销大市场.2005年,随着河北武强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版年画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又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张丽 《大观周刊》2012,(28):54-54
本文从绛州木版年画的起源和发展入手,由浅入深,着重分析了年画的装饰特点以及形成这种装饰风格的原因,最后对绛州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木版年画技法介子平滥觞于宋元的文人画,迄清之“扬州八怪”时,已被那几位不泥古、不囿情的画家所叛逆。金农的画着色艳丽,造型大胆,其创作灵感便启自民间木版年画。金农找到了国画与年画的融贯点。国画讲究气韵,神完气足是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关注于具有...  相似文献   

10.
古代木刻年画说之六:年画形式介子平民间木版年画由于其地域不同,以及内容、功用、尺幅的不同,使之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名称。之所以仍将其归于"年画"的名下,在于它年节张贴的共同性、木版印制的相同性,以及求吉祥、祈平安的趋同心理。按形式、用途,其大致可...  相似文献   

11.
木版年画的出现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既是印刷技术的重要表现,又是艺术水平的典型体现。我们一般都认为木版年画的出现最迟是在宋代,其发祥地是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其重要代表作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不少,于是,这一被称为“草根”的民间艺术很快成为许多人关注的文化热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应运而生,河南大学出版社斥百万巨资推出这一木版年画集成之作,为当前的民间文化热潮增添了浓色。其内容之丰富详备,风格之独特鲜明,在当前出版的相关作品中都是非常突出的。人…  相似文献   

12.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20):160-16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是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神话与宗教题材在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中非常常见,涉及内容广泛,延续时代久远。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人物无媚态,久不褪色的特色,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  相似文献   

13.
腊月的年画     
老北京年节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以后就该贴新年画了.北京的年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和山东的潍坊这些北方传统的木版年画产地.除传统的木版年画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机器大量印刷,价格便宜的胶印年画已成市场的主流.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年画的品种达到上千种,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节俗时令、世俗风情、四季风景、神话传奇、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以及时尚新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像"迎春接福"、"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代表作品.我儿时最爱看的是一种"连环年画".  相似文献   

14.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10):160-16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是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神话与宗教题材在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中非常常见,涉及内容广泛,延续时代久远。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人物无媚态,久不褪色的特色,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  相似文献   

15.
赵欣 《兰台世界》2015,(6):48-49
清代木版年画中出现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女性人物画像,并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体现出诸多变化,对后世的木版年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我们即对清朝时期木版年画中女性人物画像的具体特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6.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17.
年画间的相互影响介子平东昌府年画清雍正年间,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的画工、刻工、印工将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移植上海,形成了小校场年画。之后,随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和国际都市,小校场的年画制作有了长足进步,于是又反过来开始影响桃花坞年画的制作。金元时期的平阳(...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2010,(1):125-133
在当代,传统手工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民俗用品,审美功能不断上升,实用功能下降,机器胶印年画占领了开封朱仙镇的大多数民居。经过调查,多方人士正在为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为此寻找着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开封与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对画面的创作与想法、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还包括包装形式上的开发、销售运作模式的新思路、艺术传承的进展等,政府、学者和艺人正在一起为这门古老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而努力。但是,民间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年画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很多传承人认为,非遗项目申报后就可以独享"名号",而经济利益引发的传承人之间的竞争亦开始影响到非遗本身甘于清贫的农民郭全生用近20年熟练掌握了木版年画的全部传统技法。他与同样研究木版年画数十年的蔺永茂决定一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以下称《朱仙镇卷》)2006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套“集成”作为“国家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抢救、保护的对象是中国木版年画。对《朱仙镇卷》而言,抢救、保护的对象当然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