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英雄的主体、生成、价值以及如何学习英雄等做出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既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指明了英雄来自人民群众,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明了英雄的生成逻辑。习近平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明确了英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提出了新时代捍卫、宣扬、学习英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宣扬英雄、英雄人物事迹学习宣讲常态化等现实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2.
对十七年文学而言,英雄人物是时代与文学的共同选择。对英雄的政治化简单理解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英雄焦虑”现象,英雄的构成被定性为阶级属性的载体,不仅体现在战争英雄的身上,也体现在现实生活的英雄身上。这种对非英雄化的排斥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它导致了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人”的真实性的萎缩。那些突破荚雄的创作尝试,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在另一角度强化了十七年文学中遍地英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3.
千面英雄:中国古代的崇拜文化朱存明世界各民族无论是在它的文明时代还是在它的原始时代,都崇拜英雄人物。英雄就是那些强有力的、高尚的、举足轻重的伟大人物。他们崇高的事业和精神令人敬仰,人们自觉自愿地拜倒在象神一样的英雄面前,受他的指引,沐浴他的阳光。在中...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明确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区分两种对立的英雄观,回答了"谁是英雄"的追问.面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所面临的英雄含义模糊化、英雄历史作用虚无化和英雄现实意义淡化等多重挑战,必须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立场、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英雄主义教育、重视对本民族英雄精神和相关文化产品的宣传,弘扬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  相似文献   

5.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人物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推动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要把百年党史涌现的英雄事迹、精神品质和时代价值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思政课主渠道、日常教育体系和立体传播矩阵着手,促进英雄精神高质量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红色英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培育和弘扬红色英雄文化,以英雄人物的崇高人格、伟大理想和感人事迹作为价值标杆,教育和激励人民群众,广泛形成崇尚和学习红色英雄人物的社会风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苗族文化中有一种英雄崇拜的精神,它体现在苗族的口头文学、节日、服饰等方面,并表现出苗族以英雄为美、以抗争为美、以悲壮为美的美学特征,这种审美精神是其应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12.14”大营救已经过去四个月了,英雄们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其价值和道德力量反而与日俱增,滋养和激励着全社会的人们,同时英雄们的道德表率也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和作用,值得全社会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一、青少年个人与群体的英雄行为的价值评价(一)青少年个人与群体的英雄行为是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价值的体现1、证明了人类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犹存。英雄郝龙彪对父母来讲,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他生前留下的惟一的文字———“我的自画像”中说,他从小是…  相似文献   

9.
号称“恶魔派宗主”的拜伦因其童年深刻的自卑情结和英雄崇拜,渴望一种英雄的气质和品格。布鲁诺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在其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而自由主义、撒旦主义与强力意志互相结合,构成了其英雄主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具有英雄热情的拜伦同其诗歌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而复杂的臣索:既带有个人主义又带有人道主义,既有撒旦精神又有博爱思想,使拜伦的人生与个性充满了传奇性、浪漫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李白和杜甫都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倾向,由此反映了各自的人格取向。比较而言,李白的英雄崇拜是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艺术再造,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和批判精神。杜甫的英雄崇拜以“奉儒守官”的家族传统为起点,将儒家所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原则性以及忠诚执的品质作为他不懈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摩西是《圣经·旧约》全书第二部《出埃及记》里的一位传奇式以色列领袖式英雄人物,这位希伯来人先知的成长过程比较独特——从奴隶、埃及王子到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英雄领袖。《出埃及记》刻画了摩西这一原型英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对其进行了评析,突出了它发人深省的主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顿悟。  相似文献   

13.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奋斗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品质等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高校要在营造氛围、加强教育、捍卫形象、推进践行等方面下功夫,帮助青年学生科学把握英雄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逐步实现对英雄精神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自觉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戴本刚 《师道》2006,(4):5-6
艺术家是世界上的另一类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痛苦给人们带来欢乐,他们将眼泪化成了珍珠。这些正直与真诚的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教人们懂得何谓真正意义上的生与死,他们属于那些因心灵而伟大的人。何谓英雄?罗曼·罗兰作了最好的诠释:“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时代,很多人已不再相信“英雄精神”!今天,让我们从一些艺术家的传记中重温那久违的心灵震撼。安徒生:“人生是最美的童话。”从苦难中挣扎着走过来的安徒生,心底里一直蕴藏着一些美丽动人的东西,在“做…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崇拜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自由战士,崇拜泰戈尔式的人道博爱,崇拜哈代式的反抗悲观的勇敢。其中心线索是性灵的追求,更多体现了“布尔乔亚”的色彩。五四文坛上崇拜的英雄也几乎都是外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英杰。这种英雄崇拜导致了某些现代思想和英雄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论图腾崇拜的起源、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靖 《天中学刊》2002,17(4):79-81
图腾崇拜是人类所有民族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最初的崇拜信仰,并由此导致许多特殊的习俗。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某种动物行为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领带感,崇拜的图腾纷繁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开始变为自然的主人,在自然面前,人并不是绝对的弱小,英雄人物征服自己已成为可能,于是对英雄的崇拜与日俱增,图滕崇拜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从民间信仰、节日文化、民间文学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的英雄崇拜。土家族的英雄崇拜源于巴人,英雄崇拜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至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9.
在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中,主人翁圣地亚哥被诸多研究者以"硬汉英雄"形象来解读。作者认为这个形象并不具普世价值,个人的精神坚持不足以冠以英雄称谓,并且这种精神抗争是被动的,它源自人生的无奈、孤独与失落。主人公的努力挣扎只为想在生命尽头的前夕挽回尊严,但却无果而终。通过破除英雄解读的迷恋,透视主人翁失落的挣扎,读者才能更深刻体会海明威对人生的辛酸感慨与孤单心境。  相似文献   

20.
周卫忠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49-51,122
史诗以阿喀琉斯个人为中心线索和情节发展的依据,表明它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对重大事件的决定性影响.作品所刻画、讴歌的英雄人物都是个人主义的典型.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史诗将作战的动力归之于英雄们的个人功名心和物质利益.这些都显示史诗是一部宣扬个人主义思想、赞美个人英雄的作品,个人主义是作品一以贯之的主体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