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的权力核心与道义基础,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发展进路。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趋势下,世界领域的意识形态博弈更加隐蔽而激烈。基于此,应从多重维度加强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把握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条件,针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发展,健全新媒体信息安全防范及保障机制,并着力完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体系,以有效应对复杂信息洪流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对于凝聚民族合力和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在中国"强起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冲击和影响,包括网络新媒体技术普及、社会利益结构调整以及多元社会思潮蔓延。本研究认为,党和国家需要客观分析和深刻总结领导机制、人才队伍、理论创新等内容,从战略层面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规划和指引。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影响愈来愈大。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西方敌对势力、多元文化思潮、非主流意识形态尤为活跃,极大影响广大民众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以及政治主体的政治形象,成为威胁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的严重隐患。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主流政治信息的主导地位,加强政治心理疏导,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提升政治主体的政治形象等,抵御新媒体对政治文化安全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政治力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着眼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立足大学生思想变化实际,需要建立党管意识形态的领导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合力机制,制度、政策、法律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动态跟踪监测的预警机制,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学校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学校治安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学校保卫部门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防范,坚持教育与依法处理相结合;注重学生心理卫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断完善学校的群防组织;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使安全保卫工作的功能向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意识形态斗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愈演愈烈,而作为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高校,如何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则是其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新媒体技术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媒体技术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合策略,以期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化突飞猛进以及社会生活世俗化的倾向,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意识形态工作要以人为本、注意意识形态教育的层次性以及重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论述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原则、防护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的核心人才储备力量,其意识形态的安全性不仅影响着当下的社会安全稳定,而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与发展角度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价值观当中的影响力进行分析,从传播学角度对消极思想元素在高校领域的渗透影响进行解析,并从教育实践角度对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学资源因素和教师因素进行研究,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意识形态主体的自主性、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影响了意识形态发展的格局、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执政党应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格局,强化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公众新媒介素养,注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新媒体安全,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来促进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化突飞猛进以及社会生活世俗化的倾向,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意识形态工作要以人为本、注意意识形态教育的层次性以及重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学校的自身生存、建设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影响学校稳定的新问题,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采取对策,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确保社会的安全和谐。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史与世界,教材普遍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与功能,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符合国家利益。今天教材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国际环境与技术环境给教材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挑战;教材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建设与“灰犀牛”事件并存;教材话语体系与教师诠释能力制约着教材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对教材意识形态安全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定国家教材条例,丰富和完善教材政策,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前置式”的教材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凸显国家事权属性与国家意志;构建衔接性和一体化的教材体系,提升教材意识形态的整体功能;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及对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在帮助打造智慧政府、激发内需增量、变革商业模式、打破社会结构的"马赛克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一系列革命性影响。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实施好国家大数据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话语权就意味着占据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将大数据嵌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维护高校正确发展方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在明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内在意蕴、战略价值以及通晓大数据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之上,通过搭建队伍、健全机制、加强防控等方面的有效探索,确保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并融共生、密切联系的。在当今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软实力竞技时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更趋密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问题凸显,文化软实力明显处于弱势,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境遇。如何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良莠不齐的所谓的“新”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继承者,是主流政治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手机网络、博客、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防范工作体制建设、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及重视对新媒体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切实维护高校校园和谐及稳定。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微博、微信、QQ群、网络贴吧等一大批新媒体在西藏高校的快速发展,西藏高校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舆论生态,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隐蔽性的信息传播特征。高校青年学生中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西藏高校处在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是我们与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斗争的主战场,要确保意识形态的绝对安全,这给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本文着重关注网络舆情对西藏大学生的影响,从新媒体环境下西藏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的特点出发,分析西藏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