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磊磊 《中国教师》2009,(Z1):84-85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从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挖掘马克思实践观中的文化性,对于我们规约社会发展实践的战略构想和模式选择,创造合理的实践方式,推动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真正符合人的本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实践观,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新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系。因此,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845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都强调哲学的实践本质,都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都可以称之为实践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检验标准的唯一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它常常以意志活动代替实践活动、以是否被群众普遍接受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标志着新世界观的第一个天才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用异常简明的11条论纲,实现了哲学革命,而哲学革命的核心就是宣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质:一是从主客体相统一的实践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重释自然的"人化"特征和社会的实践本质;二是揭示了自己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功能特征,不局限于对世界的解释说明,主张用武器批判的方式"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思维方式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先正确理解实践;而正确理解实践,就要先理解"人类",即人的类生活、类生命、类本质。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根源是"人类"。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产生了误差,我们必须加以纠正。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审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方式革命,人与人,人与自然,工业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其发展历程是从思辨、人本、实践等三种思维方式递进与转变。实践思维模式是将人、人类世界、人类社会作为客观根据,其具备马克思新世界观理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规范与评价,夯实马克思主义基础的重要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实践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以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从人们对海德格尔著作引文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展开讨论,进而转入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与工具理性、"生存"相对于"存在"的优势两个环节进行分析,表明海德格尔之所以要讨论到马克思,是因为海德格尔认为对世界的技术性理解构成对于当代世界理解的核心。然而海德格尔没有涉及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理解中非常核心的内容:阶级及生存论的原始性,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是哲学和革命的社会学说的密不可分的结合,没有对于马克思关于现实性的理解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误解,并且海德格尔最终也没有能超越马克思。摒弃从纯粹的哲学思辨出发,只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构成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向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始终是一个必经的环节。研究马克思哲学史我们看到,当马克思在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主题转换后,他的哲学创造活动的全部努力就集中在以 人类世界"为中心、以 实践"为本体,构建一种生存论哲学形态。这一生存论哲学,不仅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知识论的哲学形态,而且实际地开启了马克思哲学与现当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的全面对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对人本身的追问史、一部人学史。从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是万物的尺度"、镌刻于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到文艺复兴人本主义旗帜下"人的发现"再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能动性"的强调和费尔巴哈作为"感性的"、"类的"人。哲学家们对于人自身不懈思索,然而他们都只是抽象直观地看待人。马克思扬弃了先前哲学家对人的抽象直观理解,诉之于实践的理解,实现了人学理论的深刻变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部重要的早期著作。弗洛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对马克思的人学有着创造性和真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20,(1):19-2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最为集中的概括。马克思在其中提出了其哲学最为基本的概念,即实践。对象性结构是实践中最为本质的层面,只有深入到这个层面才能把握到马克思的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特别是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之上,马克思阐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了旧的哲学以"理解物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哲学"改造世界"的观点,而这一改造不仅仅是改造世界的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其变革的实质并非创立了一种新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而是实现了其哲学的"人学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人类世界"为主题,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实现了哲学主题和出发点的"人学转向";同时,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和把握"人类世界"及"现实的人"的根据,即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其哲学的建构原则,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由此实现了其哲学对象及其根本内容的"人学转向";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去审视现存的"人类世界",揭示受"资本"统治的现存"人类世界"人的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由此提出改变现存人类世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从而实现了其哲学价值目标的"人学转向"。  相似文献   

19.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源 ,包括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发生之源、发展之源和回归之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生之源。从发生学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立足于实践。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第十一条中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这本身就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理论创新。 19世纪 40年代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高歌猛进的狂飙时代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践源泉。没有 19世纪欧洲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的实践需要 ,就不会有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讨论在热烈地进行着。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从实践性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实践本体论,或至少说是建立在实践本体论上的唯物主义。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人类社会,是人化的自然,或人类的现存世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本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