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业内部和外部适应性两个方面暴露出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权分置"作为重大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农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三权分置"改革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新时期,"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立法问题、规模问题和保障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思想,注重学习总结,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整的"三权分置"法律体系;全面推进改革,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实行"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本文将河北贫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级贫困县——沽源县为例,探索该县在"三权分置"背景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对我国农业向立体复合型的现代农业进一步转变具有深远意义。2018年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订,为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律化搭建了基本框架,以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从本次修订所呈现的结果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派生过程的表述带有"权利束"的理论痕迹,与我国所遵循的"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物权法体系相背离,"三权分置"土地结构中实际存在了四项未能清晰有效界定权利属性与关系的土地权利,对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形成阻碍,与政策和法律的制定目的相背离。本文以新修订的《土地承包法》为基准,结合理论与现实实践,对土地权利关系和存在的法理冲突进行阐述和辨析,探索三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下农村土地政策不仅是为决解农民温饱问题,在政治以及社会方面都有着不同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核心是"三权分置"。本文将从我国农地"三权分置"的产生背景、构成要素、逻辑思路以及实践效应等方面进行阐述,正确认识新时代下农地"三权分置"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16-119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财产属性有机契合。在学术理论界,将土地承包权界定为"成员权"和"物权"、将土地经营权界定为"债权"和"物权"的观点不一,正确界定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属性是进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价值取向和功能目标为标准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均定性为用益物权,才会更好地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农地"三权分置"作为深化农村土地权利改革的政策选择,必须运用法律逻辑理清内在权能关系。法学界对"三权分置"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理基础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其中自"物权+用益物权"的结构设计在逻辑自洽上更具合理性。应当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立土地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7.
农地"三权分置"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既定政策选择,而生成"三权分置"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既然经济制度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三权分置"而言存在着宪法判断的问题,而对于这一制度的宪法判断可能会直接涉及到宪法修改层面。"三权分置"对保障权利和推进宪法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三权分置"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依赖于宪法层面的确认。就目前来看,对于"三权分置"制度的宪法确认并非是体现在宪法条文上,而是体现在"三权分置"制度本身的宪法逻辑上,同时从宪法的视角为"三权分置"找寻其理论和法律支持亦可有效解决目前此制度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些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应当遵循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实行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两权分置"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的变革。目前国家进一步落实土地确权,并且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以放活土地经营,保障农民利益。政策先行,而我国的法律还没有跟上"三权分置"的脚步,相关法律的完善势在必行。关于土地退出首先要明确保护农民的原则,要保证农民能自愿、有偿地退出土地;同时对承包权的内涵加以扩大有利于平衡其与经营权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土地退出;另外构建官方的网络平台,有效进行信息沟通、价格监管、申诉处理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朱丽丽 《考试周刊》2013,(12):195-196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这种格局如果持续下去则不仅会加剧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很多矛盾,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逐渐明晰。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现阶段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全国各地把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可讳言的是,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城乡有别的管理体制、城乡分割的市场体制以及城乡不均的投入机制使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存在.成都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2003年以来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实施"三个集中",推进"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实现了实验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市场体制和投入体制方面的创新,使之成为中国在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不平衡进程中"大城市带小农村"的典型"样本",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当然,改革是一个过程,成都试验还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文章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体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与中国梦同宗同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十八大"中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体现出了小康社会同中国梦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共同之处,在进行两个百年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找到理论基础,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距离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两个"五年规划"期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和执行得如何,对于中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我理解"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体中国公民、特别是现在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人们都要享受到的小康社会,因为社会中下阶层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整个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中下阶层群体的"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5.
自2016年12月份以来,有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风口逐渐明朗,市场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地位提升已达成共识.伴随着一号文件的发布,2017年的经济工作即将展开,农业供给侧改革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之一. 农业供给侧改革回顾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影响深远.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核心问题是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为此,中央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部在2015年2月召开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情况发布会,并表示在5年内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重点惠及全体人民与覆盖各领域的全面,"建成"是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是关乎微观的生活水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提高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引领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化解中国诸多经济难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要求: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阐述了城镇化的重要性和措施要求,强调指出推进  相似文献   

18.
自秀洲区王江泾镇被确定为浙江省小城市建设镇以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成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全面了解秀洲区王江泾镇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分割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内在运行机理,使得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社会目标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浙江先行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动态调整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功能边界及组合模式,历经农村基层自发探索、政府与市场合力驱动、政府战略全面统筹三个阶段,使城乡关系由对立走向融合。这一特色化的城乡关系整合路径呈现出以内源型农村工业化为先导、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效耦合、制度革新和经济发展双重发力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7,(5):55-59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本质是将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权利,然后将其投入市场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土地产权模式已经被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仍然没有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赋予其权利的正当性,其权利归属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从所有权的弹力性角度出发,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理论基础,认为土地经营权的权利根源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属性为用益物权。在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缺失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内容,提出了我国关于土地经营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