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真分析考试大纲,我们可以及时把握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命题趋势,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做好高考复习. 一、分析考试大纲看命题方向 2005年考试大纲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高考是稳中求变的,2005年理科综合命题没有太大的变化,复习要按考试大纲的说明去做.  相似文献   

2.
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引路牌和指南针,认真理解、把握考试大纲中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层次,是加强高考化学复习的针对性、提高高考化学复习效率的关键。2005年高考理科(化学)考试大纲虽然在核心主干知识上基本保持不变,但较之2004年的化学考试大纲的内容要求,个别地方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密切关注化学考试大纲中变化的部分,我们会获得一些高考化学命题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庞东 《中学理科》2006,(6):18-19
2006年是广西实行3+综和3+理综考试的第二年.物理学科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科目,考试模式和命题原则随着高考总体思想的变革而有所变化.深入研究并弄清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可以使我们理清复习思路,落实复习方案,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参加“3+综”高考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综合科目的复习要求 ,真正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 ,是广大教师倍加关注、急于攻破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物理高考复习谈点粗浅的认识。明确要求 转化思想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考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 ,高考“3+综”物理总复习必须转变思想 ,严格依据“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进行。“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 :以能力测试为指导 ,考查考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  相似文献   

5.
正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特点,总结高考考查知识点的分布,然后探讨未来几年物理试题的命题趋势,针对未来的命题趋势提出应如何复习应对高考物理试题的变化.随着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有新的变化.近几年物理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试题的命题特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6.
袁亚良 《新高考》2008,(1):24-26
20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已经正式发布,与以往相比,200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从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到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对于参加2008年江苏高考的同学们来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正确把握复习方向,筹划好后期的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精心研读《考试说明》新的《考试说明》蕴藏了200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命题的规律与趋势.它既是江苏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江苏高考总复习的依据.所以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一定会使你的复习找准方向,减少无谓劳动,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7.
2009年高考课标版《考试大纲》“新鲜出炉”了。由于《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必须遵循的法则,所以认真解读考纲,关注其中变化点,把握命题新趋向。对于考生备考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期老编特邀全国各个学科的顶尖名师专家,深度解读课标版《考试大纲》,并依据考纲精神为考生点明复习方向,传授备考策略,希望以此能对考生备考复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高考制度实行多种改革措施以来,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在相对平稳中发生了变化。自2004年起,高考命题出现了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的两种方式。2007年,是我国部分省市实行自主命题以来的第四个年头。目前,高考改革进入关键期,围绕高考内容及形式的改革以及复习备考产生了许多讨论和争鸣,改革考试和应试方式、改革试题内容及应试复习内容及其方法等成为广大专家和一线指导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众多学科当中,英语学科更是倍受关注,英语科试题改革和高考英语总复习方法的改革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高考是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较量,更是意志和品质的两重角逐。如何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和质量,历来为广大教师和考生所关注。笔者认为:《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根本大法,因而自然是我们复习迎考的基本依据。数学科《考试说明》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重视试题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因此高考数学综合复习必须紧扣《考试说明》,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加强综合,注重思想方法,强化能力培养,力求手法创新,方能取得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开始了,高考复习的方向在哪里?这是我们所有的高三师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考复习的方向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二是上一年的高考试题.解析几何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的变化,为每一位有兴趣研究高考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每年考试的试题与答案,还应该在学习高考改革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以能力立意”在试题方面的体现,从而发现试卷中所揭示的信息,为我们在教学和复习备考方面带来启示。为了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率,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增强复习备考的有效性,不少教师感到迷雾重重、无从下手。其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就会云开雾散、豁然开朗。一、明悉考试说明修订的调整与变化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命题依据。与2016年相比,2017年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说明的调整与变化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复习要重视新课改理念在命题中的渗透。复习工作要坚持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说明为准则,以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为目标。关注热点、强化数学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进入新课程卷考试,使得高考数学命题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的“知识立意命题”发展到“问题立意命题”,再到现在的“能力立意命题”,可以看出新课程卷考试淡化了知识的覆盖率,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命题”已成为高考数学命题的主流思想、鉴于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整体复习效益,是中学教育的一个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笔者谈谈2005年高考数学复习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学习《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花一点时间,了解一点有关《考试说明》的内容,使大家明确复习语文该做什么,该复习到什么程度。对高三毕业班复习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具体地理解和体会高考以能力构筑试题的命题设计思想,从命题角度看,也有"法"可依。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语文高考知识点逐条梳理,查漏补阙。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高考制度实行多种改革措施以来,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在相对平稳中发生了变化。2007年,是我国部分省市实行自主命题以来的第四个年头。2007年也是山东、广东、青海、宁夏、海南等省首次使用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改革进入关键期,围绕高考改革和复习备考产生了许多讨论和争鸣,改革考试和应试方式和改革试题内容及应试复习内容成为广大专家和一线指导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英语学科更是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总纲。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是复习迎考的关键。2月15至16日,本刊在成都举办了高考《考试说明》暨复习指导会。特邀了来自北京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借此机会,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王大绩(语文)、储瑞年(数学)、范存智(英语)、王旭(文综)、李秉仁(理综)等专家,并请他们对今年《考试说明》进行解读。专家们从对比2002年《考试说明》入手,分析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的命题意图和目的,进而为广大考生复习、迎考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专家们普遍认为:2003年各科《考试说明》与2002年相比在总体上基本保持不变,各科仅有少量变化。《考试说明》作为反映高考命题趋势和走向的纲领,在对其细心阅读和认真领会的前提下,对2003年高考命题做出方向性的预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一方面要体现高中教育的基础性与全面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及选拔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及有自主命题权的省、市对高考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关注考试动态,研究命题走势,明确考试的新特点与新要求,把握好高考复习的导向,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亟待谈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林祖荣 《新高考》2005,(7):117-118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考纲不仅规定了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也明确了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因此明确考纲的要求和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复习的范围和方向,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减少复习中的无效劳动,提高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也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必须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命制,同时《考试大纲》也是同学们备考必须把握的方向,如备考的范围、难易度的把握、能力要求等均应符合大纲的要求。只有高度关注《考试大纲》,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