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5):120-121
近年来各学段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调整,教学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国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也不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期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指导实践。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思考,期待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推进德育课堂回归生活,需要在明晰课堂教学逻辑的生活化方面着力。教学逻辑的生活化并非按照小学道德与法治预设的教育逻辑,按部就班地运用于本班的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教师将普遍的教材逻辑转化为适应本班儿童的、具体的教学逻辑。教师可以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逻辑为指引,以儿童生活的"现实"为起点,以儿童生活的"可能"为方向,以复原社会文化经验的"生活基底"为突破口,构建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逻辑。  相似文献   

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发展自我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开放性和综合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点。开放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直观体验,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实践、应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理念。本文将从开放性课堂设计的几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利用多元化开放课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75):136-138
追本溯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都来自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仅如此,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根本目的,是要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约束自己的举止。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回归生活。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呢?文章将主要围绕"演绎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现状进行分析,文章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充满温情的学科,需要回归生活。同时,从教师、课堂等几个角度阐明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赋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该有的温度,使学生从内心认同这门课,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法治教育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上好《生活与品德》课程,需要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真实的感知和品味,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操守,形成自我评价标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人,以此来构建自己未来的生活。教师不仅要提高自我道德修养,还要做好学生生活体验的领航人,给予他们引导、呵护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1):129-130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而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设定科学学习目标,回归课堂生活本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发展自我的一项本质教育活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起到奠定作用,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添加生活化元素是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新趋向,本文便以此为基础简单探讨了如何将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常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直面学生认知,并指导他们生活和做事。研究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整合设计要素,将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课程任务转化成学生向往的“课程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以实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认为,生命活动需要更多的正面教育,即正面引导与鼓励。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与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澄清各种错误观念,传播正能量,引领学生养成真、善、美的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灌输与说教,而应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知行合一,发现生活智慧、充盈自我生命、感悟教育本真。现以《道德与法  相似文献   

12.
方庆告 《考试周刊》2022,(16):143-146
核心素养是学生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可为其课堂转型生成指引点和发力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因此,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前提,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具体实施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最佳结合点。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迁可能引发大学生道德自我功能的异化。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实困境,厘清大学生道德自我素质的结构模式,明确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实践指向,使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实现从外在要求到理性内化再到意志需要的全面提升,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故事教学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将其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与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巧借教材内容,引用童话故事,善用生活实例,通过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育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改变课堂知识的输出方式,将道德与法治内容与生活现象充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解析课堂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课堂内容恰当地应用在生活中,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水平的同时提升其道德与法律素养,进而也能充分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本文着眼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就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敏 《湖南教育》2021,(1):56-57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基础性课程,是课堂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主阵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真实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道德和法律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法治观念的确立,均有赖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感知如何构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顺畅连接。  相似文献   

17.
张姝婷 《天津教育》2023,(26):43-45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着很多人生道理、规章制度、行为规则等,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优势和价值,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特征(一)形象性特征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无味、枯燥”,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听教师“讲大道理”,无法全神贯注地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18.
陈小满 《亚太教育》2022,(21):120-12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实,使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真正做到高质量学习,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水平的重要学科,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需要构建一种高效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资源的融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多元化渠道打造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全面分析“双减”政策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指导意义,以及在正确对待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等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实践性活动,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入手,通过实话实说、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支点,利用多样的教学策略为手段,引导学生与生活面对面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再现生活、超越生活。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