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原为“施与”之义。《老子》中“德”的基本涵义是指道的功能,表现为道在宇宙中的地位、力量和作用及实现其力量、作用的方式等。研究者通常将道的这一方面称为“道之德”或道之用。老子道之德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命题中,其形成以他在虚极静笃的玄鉴直觉中亲证、体悟的道体境状为形而上依据,以理性思维为认知方式。把握老子“道之德”思想是理解其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课改的精神,以"643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夯实教学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静悄悄"的德育渗透中实现政治知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苏承銮 《中国教师》2010,(17):63-64
<正>我这一生,与报刊书籍、与编辑之间有着不解之缘、莫逆之交。一、投稿:需要机缘与储备作者与编辑,稿件与刊物,确实隐含着互通互融、知心知音的微妙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仅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  相似文献   

5.
李燕 《文教资料》2010,(36):151-152
情境教学是当下受到众多教育者重视与青睐的教学方法,本文关注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探寻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之实质——它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改革,优化了教学过程,其实质在于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交往中开展合作探究,在实践中自主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朗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追求"教学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政治教师只有在人格、教态、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修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去创造教学美,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和审美的魅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美,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8.
印伟 《现代教学》2015,(6):28-31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程中,思想政治课在引领中学生实现价值认知、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政治课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探索和总结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道德现象的三维结构分别为实践经验、实践理性和实践假说,这三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层次的区别,各自承担着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保障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保障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2.
13.
<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实践中受高考指挥棒制约,关注学生政治学业分数仍是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主流倾向,立德树人的要求异化为"立考树分"的现实,这从部分名校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诸多以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了《作大革命》这本书,感觉很有意思。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名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和名诗人、儿童学家高洪波先生的谈话。  相似文献   

15.
曾建辉 《师道》2015,(1):39-40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到了内涵发展期,课程改革在向后课改(内涵发展)时期渐变,其重要内容是加强教学行为文化建设,显要的特征是课堂教学行为发生悄然改革,表现为评价目标位移:从学生达标走向课堂有效;研究重心下移:从课标教材走向学生需要;教学中心转移: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教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学科,在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要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中、社会生活资源中汲取养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历练"这一要求,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罗玲 《青海教育》2013,(11):53-54
作为政治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让他们具有爱心、孝心、诚心、责任心等,让他们的心“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分三个层面对“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了历史考察 ,认为是道家老子最先将“道”升华为哲学范畴 ,认为“德”作为政治伦理范畴 ,形成于西周 ,较“道”为早。“道德”连用虽散见于先秦典籍 ,但作为哲学范畴 ,当确定于《庄子》。而《老子》之“尊道贵德”、《论语》之“志于道 ,据于德”、《中庸》之“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焉”等论题 ,都是“道德”范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过程即实在,实在即过程",强调万物不断生成的根本原因是现实存在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具体表现在:在教学中要凸显核心素养的总体引领,突出学习目标的完整建构,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设计,关注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注重学业质量的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