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丹 《文化学刊》2010,(6):26-3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国家竞争中,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建立在国家文化、国家精神、国家环境、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国家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国家精神的吸引力、国家公民的创新力、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和对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辐射力等力量的总合。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吸引力、国家文化创新力、国家文化整合力和国家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发展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满意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协调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持续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公关生态论①的观点,国家公共关系是在全球领域管理国际声誉和国际关系,它是对传播、关系、形象、声誉等国家无形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是实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具体来说,所谓国家公共关系,就是一个国家与其国内外民众的关系生态管理,即一个国家在提高其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公共传播技术和手段,获得国内外民众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实现国家认同的一门科学和艺术。究其本质,国家公共关系实践具有政治性、外交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军事性和科技性等多重属性,其中,政治性是国家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趋加剧,国家作为全球化竞争主体如何立足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国家品牌(nation brand)和国家品牌建构(nation branding)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兴起的崭新领域,其理论假设是国家可以像商品一样营销,积极有力的国家品牌将为该国在竞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品牌这一概念由英国政策顾问西蒙·安浩  相似文献   

4.
最早提出“国家形象”一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他在1959年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体系》一文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内学者汤光鸿在《论国家形象》一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5.
忠诚的第一要务是国家利益至上.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忠诚于国家.在这个层面上,忠诚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忠诚于国家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对国家宪法的效忠和维护;二是忠诚于国家利益,主要表现为恪尽职守,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安全和荣誉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一个国家展现出的综合实力的总体认知。①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国民素质都是其构成因素。②它在促进国家之间友好交流、深化国际多元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是连接国家与海外民众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纳     
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在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从战略层面提高国际传播话语权》一文中认为:研判国际形势、厘清国家定位,进而结合国家特点作出战略决策,这是一个自我评估与自我期待相互作用的过程。国家定位影响国家战略,决定一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认识和作为。在国际传播领域,有三种国家身份定位:一是跟进者定位。按照西方国际话语规则行事,与西方保持一致并以西方标准为标准。二是塑造者定位。守住国家底线、原  相似文献   

8.
名茶赋(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最早的野生茶树在中国;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在中国;最早的茶叶经典著作在中国;最早的茶文化在中国。中国是全世界喝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全世界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名茶最多的国家。因作名茶赋以颂之。西湖龙井誉天下西湖龙井源远流长。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记载:“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北宋杭州知州苏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今天,我们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国际传播事业的媒体从业人员,缺乏甚至丧失国家意识,成为影响国际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障碍。国家意识,简单而言,应该是公民对国家和国家利益的感知与认同,应该是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国际传播中,国家意识应当体  相似文献   

10.
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普遍存在民族问题。即使过去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多,民族、种族、族群等问题也开始显现或日益突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处理好民族问题,都是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形象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则为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世界格局复杂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温朝霞将文化自信视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许正林和陈少林从国外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角度切入,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认为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面对的众多外宣对象中,金砖国家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中国是金砖国家机制成员,与其他金砖国家一样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面临紧迫的发展任务,又都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时,金砖国家的发展成就日益为世人所关注。美国著名时事分析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其著作《后美国世界》中指出,美欧等发达国家累积的优势在逐渐丧失,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标志着全球重心东移的趋势逐渐成为现实。在"东  相似文献   

13.
王艺璇 《职业圈》2012,(23):127-127,130
一、现代税收概念的源起 税收是国家获得财政资助的有效途径,是国家机器维持与运转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税收的改变往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变化。所以谈及税收概念的源起也就必须要与宪政国家的源起相联系。在进入宪政国家之前,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形象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塑造显得紧迫而重要。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是中国重要的发展伙伴,双方互为发展的动力与机遇。同时,非洲也是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对异国形象的塑造通常不是客观真实的。就像英国文化中具有乌托邦或者形态色彩的观点,前者在文学中可能出现颠覆质疑本国真实的形象,或者宗旨在于维护国家形象。中国是英国国家颠覆和怀疑的对象,也是怀疑自身国家是现实的理想国家。中世纪以来,中国一直作为这样的形象被想象、塑造、颠覆和维护,因此,要想真正了解英国文学,就必须对英国文学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儒家学说是家族主义的理论形态。儒家学说的"孝治"理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以孝治天下,治国先齐家。"孝治"理念,跟现代国家的民主法治理念有冲突,但它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死敌,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依然是可以加以转化利用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中,儒家学说的"孝治"理念,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至少还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是培基固本的作用;第二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作用;第三是立德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是中国积极拓展国际战略空间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如何有效优化中国在中东欧的国家形象,是积极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不断推进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持续落实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明确考虑国家形象优化的充分实现并合理运用话语、设置议题。中国支持中东欧的发展与稳定、积极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国与中东欧的战略协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逐步强化,这些都为中国在中东欧的国家形象优化带来了契机。中国在中东欧的国家形象优化,可以借助中国的积极作为与比较优势的充分构建,同时开展相应的前瞻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英格兰也许是欧洲国家中最具宪法精神的国家,但却是唯一没有将其宪法诉诸于正式文件的国家。然而,20世纪末,英国宪法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联合王国在不同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宪政关系。新宪法在这种新的宪政关系中地位是否能够永固,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话语体系荷载特定思想价值观念,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话语权背后隐含着国与国之间地位和实力的对比,记录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争夺。在“西强我弱”国际传播格局和传播语境中,中国话语影响力仍显得微弱。  相似文献   

20.
正2007年,西蒙·安赫特(Simon Anhalt)提出"国家形象指数"(Nation Brand Index),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论证了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国家形象对于渴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良方(new panacea)"。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非常重视和强调对全球化的参与,其国家发展目标也需要与世界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这凸显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