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哇"和"哇噻"     
普通话里“哇”只作象声词(哇哇直叫)和语气词(你好哇!),但是不能独立成句。香港粤语里,“哇!”却常常独立成句。这些年来,时不时听到北京年轻人说:“哇!太棒了!”“哇!东西又好又便宜”。看来,粤语“哇!”的融入是对普通话表达方式的补充和丰富。可是,我们时不时听到北京年轻人也说“哇噻!”2004年春节晚会的小品节目里有位女演员在电视屏幕上竟连呼三声“哇噻!”他们误以为“哇噻”就是“哇”,表示惊奇、惊叹。这是很不妥当的。“哇噻”是台湾闽南话骂人的粗话,相当于普通话“我c o”的意思。闽南话里,“哇”表示“我”,“噻”表示使用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时常会为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而感慨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学习名师的“一招半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此课堂非彼课堂,此学生非彼学生。不然,一个伟大的创意也会变得糟糕不堪。不受欢迎的“第六次”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请一位男生小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由于学生第一次读,在读到“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这一句时,把句子读破了。此时,我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第八次”故事。我决定来一次“模仿经典”。于是我对小超说“:小超,没关系。这句话是个长句子,很难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秘密     
一天,一位年轻人去拜见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年轻人恭敬地问。智者笑笑,递给年轻人一颗花生,问:“它有什么特点?”年轻人愕然。“用力捏捏它。”智者说。年轻人用力一捏,当然被他捏碎的是花生壳,留下的是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年轻人照着他的话做。毫无疑问,花生仁红色的种皮也被年轻人搓掉了,只留下白色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年轻人用力捏着,但是他的手无法再将它毁坏。“用手搓搓看。”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勇敢坚强、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确实,…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文《绿洲里的老先生》,按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就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他:“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先生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答复不一致呢?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广议天下、纵论万事;在任何社交场合,都显得愤世嫉俗、语惊四座、气宇轩昂。然而,人们又很少见到他们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情,为这个时代,为这一片他们所痛惜的国土。这是因为他们不屑小事,还是因为他们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有一位年轻人,也很愤激——“没有哪种失误,比误人子弟、摧残人才更可恶的了!”“我敢说,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敢于实验,就有成功希望!”这是他的原话。也许是偏激了一些。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到: 在小学一年级,1—20之内的加减法,要折腾孩子们整整20个星期;  相似文献   

6.
一天,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这时,一位老者,长髯飘飘,手舞足蹈,且歌且行。年轻人叫住老者,问:“老人家,您为何如此快乐?”老人朗声回答:“天地之间,以人为尊,我是为人;星辰之中,惟日月灿烂,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五谷最养人,我能终生享用。我为何会不快乐呢?”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7.
三月,是学雷锋月;三月,我们的校园里回荡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三月,我们放飞了“雷锋精神”。周末,我在33路公交车站等车回家时,看见一个年轻人横冲直撞地赶着上车,害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打了个大趔趄,正当我准备扶住老爷爷的时候,一个大姐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抢先一步扶稳老爷爷。老爷爷感激地对她说:“姑娘,谢谢你。”  相似文献   

8.
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人,从洛阳到杭州,中途迷失了方向,便向一位老人问路:“老头,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老人回答:“走中间那条路,里程约七八千丈。”年轻人非常奇怪。不解地问:“老头儿,这里人为什么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问路人听后,无言以对,十分羞愧。  相似文献   

9.
莫国清 《师道》2003,(11):35
改革开放初期,我刚上初中一年级。读初中才接触英语的我,却因学校初次的教学实验转换过不少的英语老师。其中,有一位“洋”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洋”老师不是外国人,也不姓“洋”。他是因为我们的第一位英语老师生病住院,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而从退休的老教师中反聘回来的老师。他高个子,瘦瘦的身材,背还有点驼,长着浓浓的八字胡子。也许因为年龄比较大的缘故,老师的耳朵不太灵,嗓子也因此更大了。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没告诉我们他的姓名,直接就给我们教英语单词。在学到young(年轻的、年轻人、小伙子)这个单词的时候,他用宏亮的声…  相似文献   

10.
有志与事成     
有位年轻人非常相信命运,他在家中等待了十年,十年里他一直想着心中那个美好的梦。可是十年的穷困潦倒使他不得不去找当时的一位得道高僧一灯大师询问:“大师,难道我的命运就是这样碌碌无为吗?”大师笑了笑说:“命运是有的,这是不可怀疑的,不信你张开你的手。”年轻人张开自己的手,瞬间顿悟出了原来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家都知道,那个年轻人之所以碌碌无为是因为没有付出实际行动而只是凭空臆想。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智无以成学。”但是,是否付出行动就会事成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王勃和“人生在…  相似文献   

11.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一个老头正坐在自家的门廊里,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便笺簿和一支铅笔。“小伙子,你在卖什么东西啊?”老头问。年轻人回答:“什么也不卖,我是户口调查员。”“那是干什么的呀?”老头问。那位户口调查员回答说:“我们想调查一下美国一共有多少人口。”老头答道:“哎呀,那你问我实在是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6123成功始于一杯水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清洁工,一位年轻人经过考试和示范,被录取了。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被分配负责清扫卫生间,工作又脏又累,他并不情愿,只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他换上工作服,带上大口罩,弄湿抹布和拖把,很快就把卫生间清扫一遍。经理看了看他,转身拿了一只玻璃杯,打开洗手池上的水龙头开关,接了一杯水递给他:“你能把这杯水喝了吗?”“可是,卫生间又不是喝水的地方!”年轻人反驳说。“那你就要把它变成能喝水的地方!”经理严厉地说。“可是……”年轻人还想辩解。“不需要可…  相似文献   

14.
一张戎装照     
<正>在我爷爷泛黄的老相册里,有一张小小的戎装照,照片中一位眉眼温和的年轻人正微笑着注视前方。爷爷说,这是我的曾祖父,名叫崔杰。“为什么他不和我们一样姓霍?”我疑惑地问。“你爸爸小时候也问过这个问题!”爷爷笑了,接着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曾祖父十几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的工作特殊,组织上给他取了一个化名——崔杰。  相似文献   

15.
《中华现代教育》2007,(4):62-62
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人爱自以为是,炫耀自己.一次,父亲当着他的面点亮一支蜡烛,问:“这支蜡烛是在自己燃烧、自己发光吗?” “当然是.”年轻人说. 父亲把蜡烛放进一支玻璃试管里,然后密封开口.这时,只见蜡烛的光焰在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心情是十分沉重的,特别是在教师节之际。“师道尊严”不复存在已久矣。此不仅是“文革”的余孽,更是时下应试的恶果。日前,某重点中学一同行对笔者讲了一桩事:一日,他在校车上批评某严重违纪的学生,另一学生冷不丁在背后喊道:“校长来了!”这是一位非常调皮的后进生,平时耳闻目染学校私企化工头式机械管理模式下教师的尴尬。语境意义中的歇后语不言而喻,为师者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亏得近三十年教龄的修功,否则还真会干出不理智的事来。“天地君亲师”,天者,道德之天也;地者,社稷之地也;君者,一国之君也;亲者,血缘之亲也;师…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就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哲人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呢?”年轻人回答道:“我至今仍是一无所有,恳请你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使我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哲人摇了摇头,说:“我感觉你和别人一样富有啊,因为每天时间老人也在你的‘时间银行’里存下了86400秒的时间。”年轻人苦涩地一笑,说:“那有什么用处呢?它们既不能被当做荣誉,也不能换成一顿美餐———”哲人肃然打断了他的话题,问道:“难道你不认为它们珍贵吗?那你不妨去问一个刚刚延误乘机的游客,一分…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上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后来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相似文献   

20.
唐正富 《现代语文》2005,(12):24-24
《核舟记》系明代文人魏学洢所作,属文言短篇。通篇来看,它是一篇文言说明文。我们在获知说明文及文言知识的同时,对文本仔细进行扫瞄不难发现:雕核舟者鬼斧神工;以写“核舟”为名,作者也匠心独运。一奇作者在首段中交待“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擅长微雕技术,该段末句又讲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选定末句分析,我们发现它的神奇巧妙在于:作者暗示我们“桃核样大的小船虽然小,然而我拥有它、经常把玩它,观察自然仔细,对所记情形真实性,读者朋友完全可以放心”。这拿我们今天创作首先要仔细观察的观点去衡量,依然不过时。二奇艺人王叔远微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