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的东南水师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而创立,其在布防,巡哨等方面具有时代特色。在抗倭,抗御西方殖民斗争中捍卫了国家海权。郑成功的水师是维护海上贸易的武装,其以强大的海上力量收复台湾,是捍卫国家海权的重大事件。清代东南水师的建制,专业性质等方面更国完善,其防范外敌,维护海权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近海军以维护国家海权为首要建军目的。明清两代水师,海军,都是海权意识发展的产物,并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施海洋战略,向世界大国迈进。德国之所以建设海权,一是由于地缘环境的束缚,德国的出海口相对封闭、海陆周边强邻环伺、海外物资比较短缺;二是鉴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威廉二世执政时期;三是基于德意志民族性格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尽管在追求海权的道路上,德国并不顺利,但却依然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对海洋扩张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认识深刻,重视海军在国家海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以潜艇为核心的国家海上力量作战装备,军事战略的调整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等。德国海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海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历史学家和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在其著名的海权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海权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开启了研究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即随着工业时代通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在国家权力中的重要性。马汉对海权六要素的分析及海权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两方面体现环境因素对政治行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能限制人们的行动,也体现为能提供机会这一地缘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海洋国土防卫与国家长远利益息息相关。为应付海洋世纪挑战,海洋防卫作战能力不可或缺。中华民族要复兴则须提升全民的海权意识。海权意识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亦将拉动海军发挥应有的全球功能和全时功能。  相似文献   

5.
章从海权、国家利益、观念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海军作战能力建设的原则、现实和长远目标,指出海军是海权的核心和基础,海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6.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执政时期是美国海军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是美国海军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威尔逊执政以前美国海军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军力量之一。威尔逊执政后继续大力发展海军,推行海军军备扩张,尤其是经过一战时期快速发展和战后威尔逊掀起新的海军军备竞赛,至威尔逊卸任时美国海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美国海军在威尔逊时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海军的首强。对这一时期美国海军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美国海军崛起和美国逐渐掌握世界海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解消化、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海权”实际上是国家总体国防力量的集中表现.“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扩展“海权”的原则.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其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马汉的著作和思想,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国际格局中海洋战略意义的提升与亚太地区海洋权益纷争的升温,海权论一再成为备受推崇的战略思想。以马汉海权论为主的西方海权思想所主张的海权对国家盛衰及历史进程的作用及其内在的动态内涵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典型的一些西方国家正是在充分运用海权理论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国家海权安全战略的布局。美日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并行不悖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海权观及构建中国海权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A.T.马汉的海权学说不仅在他有生之年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还在其后时代的世界冲突中有着深远影响。马汉声称,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大力发展和保持海上贸易。马汉特别强调海权中隐含的地理和经济因素,在这方面马汉可被视为现代海军历史之父。然而,马汉笃信社会达尔文主义,他把国际关系基本上看做是或者直接地利用战争或者间接地利用经济竞争追求利益和生存的达尔文式的斗争,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10.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海权重要性,对帝国主义侵害中国海关、海港、南海等主权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就加强海港设施建设、海军革命力量建设、航海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主张,从认识和实践上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对大清陆军部练兵处来说,1907年的夏天忙碌而激情。提调姚锡光和他的一帮同仁们,奉命拟制海军规划。他对重建海军的美好愿景,还有未来大清的制海权思想,均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在蹉跎了太多机遇之后,从海防到海权,中国人的海洋意识逐渐走入了现代。  相似文献   

12.
印度洋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实施印度洋海权战略为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南中国海和太平洋海权问题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是维护中国海权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国的印度洋海权战略以海军建设为中心,以西藏、云南和新疆为战略支点,构建连接中国和印度洋的石油走廊、金融走廊、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完成于英国海权鼎盛的19世纪初期,其中不乏对海权的其中三个要素航运、海军、殖民地的描写。本文从海权论角度分析该部小说并指出:首先,英国的天然良港促进了造船厂和航运业的发展;掠夺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的商船是"帝国航运"的代名词,而航运是海权的基础。其次,狄更斯褒奖了海权发展的核心——战功赫赫并护英国航海外贸易的皇家海军。最后,小说人物在殖民地澳大利亚收益颇丰;殖民地作为英国的贸易前哨、海军基地和就业市场实现了对其海权的巩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具有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表述范式,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工业化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密切相关,突出特点体现在整体性与系统性方面,主要包括工业化与资本的全球扩张、殖民地贸易、航运业的发展、海军建设与海洋战略四个维度。正像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那样,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要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海权的作用依然是举足轻重的。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向海洋。因此,只有提高对海权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才能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海洋强国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海防和海权的双重危机,民国政府着力建设一支能够足以抵御外侮和维护海权的现代化海军。海军人才培养是民国海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政府通过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学校以及选派留学生等途径培养具有勇敢强毅之精神且掌握现代化军事技能的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各海军学校在汲取本国传统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效法西方海军人才的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管理制度。相比晚清而言,民国海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海军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观念束缚、体制羁绊、财政支绌等困境,进而制约了海军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民国海军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海军建设依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海洋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非常关键,海军实力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虽说现在是海权时代,我们要制订自己的蓝海战略,但不是说陆军就不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略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不仅是一个政治、军事战略家,而且是一个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相统一来全面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济战略家。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的思想,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的思想,并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 ,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 2 0 0 2年 ,迎来了充满希望的 2 0 0 3年。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量源泉。过去的一年 ,海军院校在军委、总部和海军党委的领导下 ,以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构建新型海军院校体系、培养新型海军建设人才 ,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院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综合大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各类院校协调发展 ,新型院校体系加速完…  相似文献   

19.
马汉是美国杰出的海军史学家和海军理论家,其海权理论作被誉为《圣经》”。他把权是到了前扎未有的理论高度,对美国海对外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事发展迟缓,领海权尽失,海洋经济权益受损,海军发展受限,国民海洋意识亟待提升。包括政府官员、海军界人士、科学家、留学生等群体的知识界秉持着救国救民思想在刊物上著文立说,主张发展海军以御海战进而建设海权国家,重视国民经济发展的目光开始投向水产和航运为主体的海洋经济,提出发展海洋科技为经济社会服务,国内海洋科研机构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并认识到唯有唤醒国民海事意识才能助力海洋国家建设。由于此时期海洋教育和宣传效果因长年战事而大受影响,一些期刊断断续续地出现与消失,海洋知识宣传效果殊不乐观。知识界的海洋意识本质上只是一种防御发展诉求,是一种救国意识的衍生,已具现代海洋意识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