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国家规定无偿献血并无碍健康,献血反应大多数由于献血者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引起,发生率较低,大多数为轻度反应。献血反应预防、控制和处理与心理干预关系密切,良好的献血环境、气氛、服务、技术、安全设施与管理规范,能有效减轻献血者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减少献血反应,提高血液质量和血液保障,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郝晶茹 《科技风》2013,(17):199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通常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反应。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献血者的心理、生理、采血环境、采血护士、体检医生的工作态度和医务人员操作技术等原因可导致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虽然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但容易引起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误解,挫伤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方法:本血站2013年1~3月分共接待无偿献血13452人,发生献血反应95人次,占献血人数0.7%。结果:通过严格体格检查、献血前后咨询、心理疏导等方法,减轻献血者的心里困惑,献血者以愉悦的心态参加无偿献血可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可以轻松完成采血过程,使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无偿献血者优质高效服务,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强化人性化、亲情化的献血服务理念,提高全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献血行为,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服务规范,制定献血者接待和护理程序,履行献血前告知义务,遵循献血知情同意原则。对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进行全程护理和情感交流。提高献血者及社会对血站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正流言:我们一直在提倡无偿献血,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献血有害健康,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真相: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小时就会补充到位;血浆蛋白质是肝脏合成的,一两天内可以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会很快恢复至本来水平。适当献血可以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和新陈代谢,定期献血还可以减轻血液黏稠度。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去正规的医院献血,按规定科学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献血是公益行动,医护人员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正献血是一种公益性行为,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将会挽救很多鲜活的生命。但一提起献血,很多人会有抗拒心理,这是因为人们对献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献血会导致贫血,会让人元气大伤,会传染疾病……这些献血谣言你还在相信吗?  相似文献   

6.
冬雪 《百科知识》2014,(11):32-34
正眼下人们对于献血产生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献血有益,另一种认为献血有害。以客观和理性的眼光看待,适当的献血其实是一种合理的行为或选择,也即一种双赢行为。这既可以从常识,也可以从血液生成和更新的知识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原无偿献血心理护理是一个新课题,加强献血前知识教育和准备,做好献血过程中的优质服务和技术保障及献血后的安全措施,对消除献血者的心理紧张,顾虑和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音乐在献血过程中具有缓解献血者紧张、恐惧心理的作用,着重对献血过程中音乐辅助效用以及可能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为献血过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心理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谣言:献血是一种公益性行为,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将会挽救很多鲜活的生命。但一提起献血,很多人都会摇头。血液是人体的精华,不能轻易献血,一旦献血,就会元气大伤。真相:事实上,人体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所以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而且人体的调节机能能够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所以献血后并不会造成人体血虚,更不会伤元气。  相似文献   

10.
1.在球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A.等于180度B.小于180度C.大于180度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80度2.下列关于献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献血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B.献血对于肥胖症患者有一定好处C.献血不分老幼,都可以献D.献血对于心脏病患者有一定好处3.神奇的等离子推进器的燃料其实是—A.液态氢B.电C.太阳能D.惰性气体氙4.下列关于云计算的说法,错误的是—A.云计算不需要服务器B.云计算需要互联网支持C.云计算节省了电费D.云计算提高了设备使  相似文献   

11.
邹敏  穆庆强 《西藏科技》2003,(9):47-47,64
无偿献血是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血的根本之举 ,也是一项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 ,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无偿《献血法》于 1998年 10月 1日颁布实施 ,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 ,在我国已形成了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但在具体实施献血过程中大部分献血员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 ;如担心献血后对身体不利、对献血过程中偶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恐惧感等。为消除献血员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确保无偿献血的顺利实施 ,浅谈我们在工作中常见的献血员心理负担、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1 充分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 ,消除献血员对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藏山南地区无偿献血的构成情况,进一步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方法回顾性对西藏山南地区2009~2013年无偿献血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藏山南地区自愿无偿献血人次显逐年递增的趋势,18~35周岁无偿献血者占70.7%,男女比是3.4:1,藏汉比是1:2.4,军人、公务员占献血人群19.1%和15.4%,高中及以下占58.9%,首次献血占62.7%,一次献300mL、400mL比例逐年增加,血型分布B〉O〉A〉AB。结论西藏山南地区无偿献血量逐年递增,以B、O血型为主,存在性别差异,民族献血意识的差异,献血者的文化程度偏低,以军人、公务员、外来务工为主要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3.
让奶牛献血     
目前,给伤病员献血,需要人们献血,在献血中也曾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一种取之不尽可代替人血的人工血出现了,这样,需要挽救病人的生命健康时,就不必从人身上抽血了。美国一家名叫比奥布里的公司生产了一种超级纯化血红蛋白,可以输给人体。这种血红蛋白是从奶牛的血液中提取的。用它在从老鼠到灵长目动物等几种动物体内进行输血试验,已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个转变一个延伸”工作的不断持续深入,我国无偿献血已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志愿比率也得到不断提高,但在发展中各类不和谐的现象仍未断绝,血液安全仍存在隐患。当此之时,更要加快发展志愿献血的步伐,杜绝指标献血,杜绝出现“血头”、“血奴”。要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奉献精神,努力培育健康、稳定、年轻的献血志愿者队伍,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三个转变一个延伸”落实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落实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落实在新农村建设中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3,(2):6-6
新华社东京2012年12月27日电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所和日本红十字会26日达成合作意向,在献血者中寻找不易产生排异反应的血型,并利用其血液细胞培育iPS细胞,日后再使其分化、发育成特定细胞或组织。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由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领导,该研究所有一个“医用iPS细胞库”。按照上述合作意向,如果今后在通过日本红十字会献血的人当中,发现不易产生排异反应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型献血者,在征得该献血者同意后,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将利用其血液细胞培育iPS细胞。据估算,2%至4%的日本人属于这种血液类型。移植他人的细胞或组织通常容易产生排异反应。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储备不易排异者的血液细胞培育iPS细胞,此后再使其分化成特定细胞或组织进行异体移植,可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不要受"生物学假阳性"的蒙蔽——一对结婚三年的夫妻,妻子一次偶然从丈夫的书籍中翻到几张化验单,其中一张化验结果为:RPR 阳性。"RPR"一个英文字母是什么意思?翻阅医学字典,原来是血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两字就如利剑刺心,妻子气得几乎晕倒。丈夫反复申辩自己行为清白,只是想自愿献血,预先请医生做个化验,妻子不予理睬,留下一张离婚协议书。然而,几天后另一张化验报告却让丈夫得以"伸冤平反":梅毒螺旋状抗原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22)
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是推动无偿献血发展的生力军。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无偿献血常见问题(身体、心理)及其影响其献血行为的因素,制定有效的改善方案,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改进相关措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提高全民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在高校中建立科学、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模式,为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及改进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生活中的献血现象谈起,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随后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校园网的收费制度的设计提出了方案,最后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9):8-9
据《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在不久的将来,献血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0.
义务献血,蕴藏着深刻的含义,作为人道主义的高尚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鲜血能衬出献血者情操的高尚,献血已成为一种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