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徐洪强、孙宗勇、田宏耀4人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荣成,有位被尘封半个世纪的“刘胡兰”》一文,在山东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评选中受到专家和评委的肯定,被评为“新闻精品”奖,其后又在山东省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一条震撼人心的线索1999年3月2日,我正在审阅通联部送来的稿件时,看到一封来自河南日报社老干部处写给本报的信,不觉眼前一亮。寄信人是河南日报社资深编辑王秉亭。这位建国前从山东荣成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信中提供了一条重要报道线索:58年前,荣成县(现为荣成市,属威海市管辖)曾发生一件悲壮的事件,那就是荣…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2日,我在阅读大批来稿和信件时,有一封来自河南日报社老干部处写给本报的信,拆开一看,不觉眼前一亮。寄信人是原河南日报社资深编辑王秉亭。这位建国前从山东荣成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信中提供了一条重要新闻线索:58年前,荣成县(现为荣成市,属威海地级市管辖)曾发生—起悲壮的事件,那就是俚岛区峨石乡自卫团团部脱产干事、刘胡兰式的巾帼英烈、时年15岁的张晶麟英勇牺牲在日伪军的屠刀下。 信中说:“这位比山西刘胡兰牺牲还早5年的少年英烈,因为  相似文献   

3.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的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 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的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的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曹轲是1995年4月正式调入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工作的。他原在一家刊物当编辑,在该刊物停办面临“下岗”待安置之际,他萌发了到南方日报社工…  相似文献   

5.
3月1日收到了希凌同志从广州寄赠给我的《奋进集》一书,2日传来了他的死讯,一时如雷击顶:他怎么走得这么急这么快?希凌同志,你可要慢慢走,走好啊! 丁希凌同志今年82岁,曾任河南日报社社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全国记协副主席。离休之后,他似乎更忙了,三年前曾寄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炎黄世界》杂志社社长等10多个职衔。他说,我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中添了一个字,改为“生命在于脑运动”。他认为,一个人的脑子是不能闲的,要经常想着为人民做点事,为人民做好事。他坚持天天读书看报,每天都要审阅若干稿件,接待若…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22日下午,一辆红灯闪亮的警车风驰般穿过郑州市金水大道。车上,一个戴着手铐的青年,眼睛黯淡无光,头深深地埋在车斗内。他就是河南日报社23岁的青年记者杨晋,现已成为敲诈勒索全国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万元巨款的案犯。“我是河南日报社记者,来此是调查有关税收方面的问题……”。1989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郑州市税务局某分局,一个身着黑色衣裤、黑色皮鞋的青年,正与税务干部交谈着。他的外表打扮,给人一种阴冷的神秘感,加上他镜片后面一对不停地转动的小眼睛,又平添了几分神秘的印象。达就是杨晋。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 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的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 曹轲是1995年4月正式调入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工作的。他原在一家刊物当编辑,在该刊物停办面临“下岗”待安置之际,他萌发了到南方日报社…  相似文献   

8.
当我得知自己被评为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时,欣喜中又有几分莫名的惶惑。屈指一箅,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十年了。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就这样如风如烟般过去了。十年!我到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呢……十年前,我装着一脑门子“无冕之王”的浪漫想法离开大学校门,踏进了大众日报社的门槛。一纸令下,接着又奔赴驻菏泽记者站工作。令我大失所望的是,刚刚开始的新闻生涯与我想象的关于记者种种潇洒浪漫的传奇生活整个地不合拍。枯燥的采访,艰苦的写作,单调的生活,使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王”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9.
1994年2月25日,春节刚过,郧阳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新春佳节之时,特给恩人们拜年,祝福恩人们万事如意!我永远不会忘记,恩人们四个多月八方奔波,组织捐款、求医、送衣送汤,直到手术成功……让我深深感到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好人多……”写信人是湖北省竹溪县一位农村残疾青年,名叫聂胜平.他的特大手术成功,生命得到挽救,使郧阳日报社的同志们感到欣慰和高兴.  相似文献   

10.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1.
不管看什么报刊,我总是喜欢翻翻它的“读者来信”。这不单由于那些信上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我关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往往使我回忆起一段永生难以忘却的往事。我通过它进入了新闻界,而且直到现在我还在新闻界工作。这家报纸是上海文汇报,它的“读者来信”专版叫“读者的话”。“谁叫你写通讯的文章”一九四六年我在河南开封高中读书时,对这个专版虽然也很爱看,但没给它写过稿。我当时的兴趣是搞文艺创作,给这个报纸的文艺副刊“笔会”和上海的其它一些报刊投过文艺一类的稿件。七月  相似文献   

12.
《采.写.编》2006,(6):4-4
本刊讯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10月29日,甲骨文的发祥地、“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界朋友和国际友人。由我刊发起,河南安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安阳日报社具体承办,河北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联办的中国第三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安阳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报业进入新的转型时期.鹰潭日报社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新闻资源.不断自主创新.率先突破了传统新闻网站的传播模式,推出了视频新闻和音频新闻.对报纸的一次性内容进行了有效的“二次传播”.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闯出了一条新路.鹰潭日报社为中国地市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11月石家庄日报社六十华诞的庆典中,有一组数字分外惊人:改革十年间,石家庄日报社总收入年均递增15、12%;广告收入年均递增17.67%;职工收入年均递增11.62%;固定资产年均递增22.57%。这组数字伴随石家庄日报社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以及全国广告经营先进单位、全国自办发行先进单位、河北省报业改革创新奖、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以上奖项三十多个。这不同凡响的发展业绩令很多报业同行们不禁在问:做为石家庄日报社“掌门人”的王贵海,该具有怎样的个性风采呢?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位读者写给商务印书馆的信。信中对粉碎“四人帮”后修订出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作了肯定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其中指出书中“四人帮”的流毒尚未肃清这点,尤其值得重视。现将来信刊登于下,希望引起有关出版社和编辑同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河南驻马店日报社党委组织日报、晚报、驻马店新闻网以及日报社印刷厂、报社发行部的60多名复退军人座谈会,开展“学英雄见行动”,以不褪色的老英雄李文祥为榜样,结合本职工作和日报社党委开展的“四讲四发挥”谈感想。座谈会上,复退军人以“英雄不老精神长存”为题,畅谈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凡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凡之中的强烈责任感,谈人生观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我编就了一本名为《求知名言一千条》的书稿,曾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询问是否需要此类稿件。后来相继收到了回信,其中最令我称道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教育编辑室的信。全文不长,抄录如下: ××同志: 来函敬悉。你搜集汇编的“求知名言”,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未见原稿,不便提出具体意见,仅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一个比较权威的新闻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真理从来都是相对的。过去发生的事实,甚至已经发生了很久远的事实,有没有可能被报道出来而成为一大新闻呢?有。让我们先看一个实例。1999年3月2日,《威海日报》记者王士波在审阅群众来稿时,读到了原河南日报社资深编辑王秉亭的一封来信。信中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新闻线索:58年前,山东荣城县曾发生过一件很悲壮的事,那就是荣城县俚岛区峨石乡自卫团团部脱产干事、时年15岁的张晶麟因坚决抗日被日伪军杀害。来信中说:“这位比山西刘胡兰还早5年牺牲的少年英烈,因为当时胶…  相似文献   

19.
1999年6目,我收到来自江西九江的一封信,写信人是在河南商丘商业学校念书的女学主小曹。1998年10月以前,我与她一家素昧平生,有了1998年九江灾区的那次采访,我才算“认识”了她一家人。写信是为了她父亲被评英模和烈士的事情。她在信中说,去年洪灾过后,她去世的父亲曹桂镇被有关部门上报“二级英模”和”革命烈士”,这两件事情曾在当地传媒动静颇大地宣传过。小曹在信中说,眼下八九个月过去了却没有了下文,评上没评上,也设人告诉她家里。母亲不知如何回答亲戚朋友的询问,加上始终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恸中解脱,母杀整日以泪洗面。小曹在信上让我帮她一家找有关部门问问。我责无旁贷了。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女足世界杯赛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在美国洛杉矶玫瑰碗体育场结束。中国女足在吸引世界数亿观众目光的决赛中虽以点球惜败,但其出色的技艺和顽强的斗志却令观众和世界传媒为之倾倒,全国上下也为之振奋。河南省输送的能守善攻的女将范运杰在决赛加时赛中那飒爽英姿的冲顶(实际上据录像立体分析已是入门的金球)使全球观众震动。显然,报道中国女足及范运杰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 7月18日,范运杰载誉抵郑。7月19日,《河南日报》便报道了省会各界到机场欢迎范运杰的消息。7月20日,省会召开向范运杰学习大会,省领导接见范运杰。以此为切入点,7月21日,《河南日报》刊发了3名本报记者采写的4条消息和第一篇介绍范运杰事迹的4000余字的通讯。河南日报社《评报之声》称“《河南日报》7月21日的一组关于我省女足姑娘范运杰的报道,是一组值得称道的好报道。它充分体现了河南日报社在重大报道中组织有力,安排周密,吃苦耐劳,能打善战的优良传统和大气魄、大手笔的大家风范……”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说他们是一口气读完《是玫瑰,总是要开花的》这篇介绍范运杰刻苦训练,淡泊名利,顽强拼搏的新闻通讯的。我作为在河南日报编委会领导下,参与组织采写这组报道的一名记者,想得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