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崔玉蓉 《新闻窗》2005,(6):65-65
新闻要讲政治,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关键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新闻工作者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提高理论素质,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者出手必须要快,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者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  相似文献   

3.
<正>可能每位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素材经常有,好新闻不常有。写出新闻好稿有两个前提,一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与观察力,二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素材要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此新闻工作者的笔下才能迸发出具有时代感的精品来。1.好新闻要有观察力现实生活中,新闻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能迅速发现,抑或是发现了,也不能把握住这则新闻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克服报道一般化、表面化、增加深度与力度,是新闻单位的工作要求,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要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就要克服一般化的思路、习惯和作风;要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力度,就得不断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中国记者》杂志今年第七期以《增加报道的深度与力度》为题,刊登了七家省报老总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介绍了各家抓报道深度与力度的做法和体会,可谓条条都精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6.
<正>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除了具备捕捉新闻价值性较高的新闻线索能力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写作习惯,尤其要注重对自身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出具有较高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的新闻稿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和创新能力,促进新闻稿件阅读价值的提升。如何使新闻工作者写出既符合新闻内容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强创新性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经济建设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自然,经济报道就是报纸宣传的中心。要把经济宣传搞好,不仅要看经济新闻稿件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看稿件的质量。多抓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经济新闻,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期望和要求。综观我们的经济报道,留给人的印象是,生产战报式的多,揭示问题的少;一般化的多,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他老人家的话,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一个希望自己有功底有观察力的记者、编辑或者通讯员,首先要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要有理论储备,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凡经过几番折腾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稿件的深度如何,在于采访(编辑)的深度;而采访(编辑)的深度如何,则看思考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又靠什么呢?全靠理论“铺垫”的深度。如果再深问一句:理论“铺垫”的深度来自何方?回答是明白无误的,完全取决于学习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许多新闻工作者常为选择一个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这是很值得的。因为一篇颇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可能因为没有选择好角度而流于一般;一篇题材平平而难以采用的稿子,可能因为找到一个新鲜的角度而获得成功;一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也可能由于角度选择得好而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0.
梁红 《东南传播》2014,(7):150-152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性,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洞察事物发现新闻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新闻敏感性是一切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的标准。本文从什么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新闻敏感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把握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商人要有商品意识,军人要有战争意识,同样的,记者、通讯员要有新闻意识。所谓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感受、认识、分析和确认选择的能力。没有新闻意识,就没有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县市报中,普遍存在新闻写作的一般化问题.见报稿件指导性不强,可读性差.千篇一律,缺乏深度.怎样才能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问题呢?枣阳日报寻找着力点,在时效、策划、审读、素质等几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提高见报稿件整体质量,收到了明显效果.1、实施“充电”计划,夯实五个“根底”.克服新闻写作的一般化问题,关键是新闻单位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五个根底.新闻老前辈陆治先曾说过:“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是一个‘无限公司’,不存在够不够的问题,也永远不会‘毕业’,要干到老,学到老.”我们针对本报复刊较晚,青年记者较多的实际,从年初开始,在全社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业务研讨活动.一是现定每周一晚上,由一名业务干部或有经验的老同志讲授一个业务专题,然后出题考试,检验效果.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政治、政策.二是采取送出去学习的办法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先后选派8名年轻同志到《襄樊日报》社进行短期培训;选派2名同志去华工新闻系、武大新闻系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回来后都成为报社的业务骨干.三是组织中层干部外出考察、取经,向兄  相似文献   

13.
袁桥 《新闻前哨》2013,(9):16-17
新闻工作者需要理论武装和指导。新闻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如果没有理论的熏陶,没有理论作指导,新闻工作者就会迷茫和迷失,就会走弯路;有了理论的指引,就会事半功倍,才能助推新闻队伍和新闻业务建设。新闻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被动。近年来,多数媒体面临人才断层困扰,新闻队伍青黄不接,年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和新闻稿件、新闻线索打交道。编辑要安排版面,哪篇稿子做头条,哪个新闻应突出,哪条要配篇言论,哪条放报尾就行,所有稿子摆到面前,上版前心中必须有数。那么作为编辑,他是凭什么做出决定的呢?当然要凭稿件本身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而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判定,每个编辑却是不尽相同的,这里面就有编辑对新闻的分量掂量得是否准确的问题。记者也是如此,得到线索或采访前后,一般心中要有一个初步的判定,这样的内容适合写消息  相似文献   

15.
要想新闻报道更加有深度,有思想,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对突发事件的主题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媒体被广泛应用,社会公民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因此,新闻记者要挖掘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并且要有深度、合理地报道新闻内容。本文针对突发事件报道向重大主题报道转轨的实践进行了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担当起经济宣传的历史重任? 答:新闻工作者首先应学点经济理论,因为新闻报道的本身,一是要掌握被报道事物的规律;二是要掌握新闻手段的规律,然后把这两个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搞好新闻报道。经济工作本身很复杂,记者、编辑如果没有经济理论,往往对一些经济现象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当然也看不深刻。我们国家经济处在变革时代,整个经济体制、运行机制是在变革的,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容易迷失方向,出现差错。目前,我们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相当多的同志,没有学过经济理论,也没有做过经济工  相似文献   

17.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4,(12):69-70
<正>习近平眼中的"好记者"自重、自爱、自强。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自重、自爱、自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明确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这是搞好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8.
李祥国 《新闻前哨》2007,(11):45-45
新闻工作者如何有效保护自己,要做到以下几点。——增强法律意识。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件增多,与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养不高有较大关系。有些记者在报道涉及法律问题的稿件时,往往是"临时抱佛脚",对有关法律知识是急用现学,生吞活剥,简单对号,用对了是"蒙"的,用错了就可能当被告。因此,新闻工作者要从增强法律  相似文献   

19.
如今,工作、生活条件好了,有的新闻工作者深入采访的作风却差了;接待、招待的标准高了,新闻的精品却少了;交通方便了,离老百姓的距离却远了。 应.当承认,省、地、县新闻单位中,确有少数“三包”式记者,即“非富裕地区不去,非小车不坐,非宾馆不住”的包吃、包住、包接送的记者。慵懒,不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这对新闻工作者是非常有害的。由于采访作风不深入、不扎实,写出来的稿件则干巴巴,没深度,没活力,少激情就不足为怪了。 深入,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一篇好新闻,好象险山上的奇花异草,没有革命的激情,不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策划在新闻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作品,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人们关注,使观众从中有所启迪。然而长期以来,新闻编辑和记者的工作重点往往放在具体选稿、编稿和编排节目本身,还没有做到对众多稿件和新闻事件进行资源整合,提出宏观的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