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9,(10):17-25
新技术背景下,舆论生成演化模式发生变化。在美国大选、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传统民意调查方法和大数据研究方法都遭遇了滑铁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在分析现有舆论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舆论学混合方法研究框架、吸纳多学科知识、引入新科技、开发基于共性需求的综合性工具平台、聚合内外部数据等多项举措,希望为舆论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突破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影响能力已经被视为执政能力的一部分,建立良性的舆论引导机制根源于对舆论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2005年的舆论学研究直面时代问题单,从蓬勃的新闻传播实践中采撷鲜活话题,在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等一系列难点、热点问题上继续迈进。舆论学基础理论关于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历来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有研究者提出了舆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决策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提出社会目标--管理决策(过程)--反馈社会效果。认为民意提供的实际上是两种东西:一是建立社会发展的目标取向;二是提供一个相…  相似文献   

3.
李楠 《记者摇篮》2004,(1):63-63
由“两会”报道想到舆论,是因为“两会”本身就是国家和地方组织的隆重的舆论收集活动,在开会期间,多种类型的舆论活动异常活跃。新闻报道就是对各种舆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7):37-44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学术界对网络舆论的含义特征、生成机理、传播影响、监管引导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省思前瞻,在深入调研我国网络舆论管理的体制机制现状基础上,结合网络舆论生成及风险演化机理,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联动机制,从理论、体制、机制、技术等层面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网络舆论引导的长效机制,将成为今后网络舆论深入研究的理论突破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殷莉 《声屏世界》2004,(10):27-28
“舆论监督”一词在1987年被写入党的十三大报告后,又连续出现在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的政治报告中,学界和业界这几年围绕此话题讨论的文章也颇多。可是在什么是舆论监督,如何认识舆论监督方面说法不一,本文试图从舆论学视角对新闻媒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因为中文表述的困难和对词源考察角度的差异,国内学术界对Public Opinion的翻译存在混乱或误差。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学术界对这一术语翻译主要呈现为三种主流意见。笔者通过对学术著作和期刊引用的实证分析认为,从内含、语法和学术三个角度出发,建议把Public Opinion译作公共舆论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李彪 《编辑之友》2021,(9):5-10
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古代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的两大源流交汇,并立足于当前媒介技术迭代与社会深刻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传统舆论学在研究对象、传播环境、研究视角、研究视域等层面均面临深刻调试和转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研究体系构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舆论观、舆论研究的八要素(主体、客体、本体、数量、强度、周期、反馈、质量)、舆论研究的四层次(信息—情绪—关系—行为)、研究价值指向是国家治理与全球数字领导力构建.  相似文献   

8.
分析公共舆论的特征、寻求科学的舆论引导方法是当代舆论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汉族聚居区来说,舆论现象在存在形态、活动要素、形成模式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由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也应采取与之相应的方式和途径。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少数民族地区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而其他民族所占比例小,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融合和媒介社会化大环境下,广告舆论和新闻舆论一样成为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的重要工具,广告舆论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告舆论研究的社会意义凸显。本文归纳了广告舆论研究状况,梳理了广告舆论研究的不同语境,提出广告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媒介融合、广告传播、舆论形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广告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0.
历史铸成这样一个事实,研究新闻、传媒,是不能不研究舆论的。舆论之于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近年来,我国舆论学研究有明显进步,但鲜有真知灼见的专著。近读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王雄同志的《新闻舆论研究》,令人感到很振奋,笔力所及,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有些论述可以说是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1.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13.
舆论如何是可能的?--读李普曼《公众舆论》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新闻记者》2006,(2):84-85
舆论如何是可能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一问“舆论”是什么。在李普曼之前和之后.有无数人试图回答“舆论是什么”的问题。在我们通常读到的教科书和舆论学书籍中,舆论的定义各不相同。据德国女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曼研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舆论就至少已有60个定义,要求放弃对舆论下定义的呼声日强。尽管舆论的定义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舆论监督和褒扬性报道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涉及的工作领域不同,甚至连采访手段、写作文法也都不尽相同。它们怎么能扯到一块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分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如重庆万州事件、四川广安事件、安徽池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6,(4):84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舆论学论坛2016年3月26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新闻舆论学界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舆论学理论建构、网络舆情监测引导、舆论生成机制与演变规律、国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中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陈力丹,曾在其著作中敏锐地指出:“艺术信息形态的舆论,心理成分浓重,较为复杂,涉及更多的是公众内心深处的无意识表达或需求。如果能够较为细致地分析这种舆论形态,解剖一两件典型的大众文化产品及其公众的反应,对于准确地把握一个时期的舆论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的重要性逐渐被新闻传播学界意识到,新闻学界分别在舆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舆论调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舆论学理论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数人专注于眼下各种实用性的舆论调查。一些调查对什么是舆论把握不当;面对舆论、舆情,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和法西斯主义舆论观的界限,认识不清。习近平强调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包括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26日晚,“中国红歌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井冈山上太阳红》《过雪山草地》《洪湖水浪打浪》《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旗飘飘》《在中国大地上》……一首首经典红歌在这里唱响,一幕幕经典场面在这里呈现。至此,从红红火火的“红歌总动员”到烽火连天的“红歌突围战”,再从精彩纷呈的“红歌英雄汇”到高潮迭起的“放歌人民大会堂”,历时近半年的“2008中国红歌会”华彩落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