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陆享童同志1966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连续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先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农业、工业、新闻、政教和文艺部任记者、编辑、主任编辑、部主任等职。1987年至今在陕西电视台的专题和青少部任高级编辑、部主任等职。陆享童同志主要成绩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深入实际,勤奋学习,作品丰厚他是一名合格的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30多年来,他不间断地深入实际.向群众学习,伏案工作,向来稿学习,在编辑部里,向同事们学习。1984年走向部门领导岗位以来,也始终没有脱产。曾先后深入陕西全省的100…  相似文献   

3.
徐见,山东曹县人,1953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电视台经济部主任、主任记者。全国电视经济节目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1975年底调入省电视台新闻部、经济部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等职。25年来,他组织、实施、指导了多个重点和专题、系列报道;策划、创办了《经济信息》、《黄金新干线》、《金土地》、《每日商情》、《交通了望》、《周末时尚》、《都市家园》、《幸运’98》等栏目。深入基层采访,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新闻报道,共采访拍摄的新闻、信息、专题、评论等有1…  相似文献   

4.
山鹰之恋──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刘庆鹰张莉山鹰展翅,刘庆鹰在新闻这方天空下飞翔了21载春秋。人生如歌,刘庆鹰已弹奏出强烈的音符──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桂冠被他采撷。刘庆鹰曾是...  相似文献   

5.
评论员的风采──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陈镇宏江文在南方日报,陈镇宏大小是个头儿──身为理论部主任,率领着五员部下。别看他小有头衔,却不经常抛头露面,云遮雾障地躲在“本报评论员”之后。直到他被推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的前台,人们才蓦地发...  相似文献   

6.
从1983年起的十余年间,“储瑞耕”的名字曾十多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主要是具体文章(杂文或言论)的署名。1997年6月这一个月间,“储瑞耕”的名字却接连两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而且不是具体文章的署名:一次在6月13日《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名单》之中,为3位评论员之一;一次在6月18日中国记协举办的《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献计献策征文大赛揭晓》,为3位一等奖获得者之一。现在是《河北日报》的高级编辑、头版言论专栏“杨柳青”的主笔的储瑞耕,从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上写明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桃李无言自成高格──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董育中王力荐君编者按: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1995年3月在北京揭晓,我省新闻工作者董育中、孙言兵榜上有名。董育中是山西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25年来,他在新闻宣...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8日,第三届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玉溪日报社榜上有名,成为云南省唯一受表彰的党报。 同年1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派出《中国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张秀平来到玉溪,就《玉溪日报》的办报理念、采编业务、经营管理进行采访和调研。2006年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3版刊发《领导满意读者爱看市场接受——对话玉溪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师跃雄》,对玉溪日报社2000年以来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颁奖大会于3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副部长  相似文献   

10.
徐神 《中国广播》2010,(4):72-73
我国广播电台的网络化发展才走过十几年。如今很多广播网站的新闻还停留在照搬广播新闻文本版的初级阶段。本文试图从融合新闻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为打造广播网站之“亮眼新闻”支招。  相似文献   

11.
报业集团化运作创新:打造价值链、品牌链、产业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建报业集团似乎不难,实行集团化运作则不易。目前已有的39家报业集团如何搞好“集团化运作”?本文首次将“价值链”、“品牌链”、“产业链”联成一体,较为系统地探求了它们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式,为“集团化运作”开启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奇亮  刘秋泉 《新闻天地》2005,(12):49-49,37
江南,云淡风轻:秋天的暖阳很爽朗地洒在他的脸上。湖南教育报刊社总编辑胡宏文以难得的闲适.与记者进行着一场心灵交流。 胡宏文的办公室,虽然简朴但墨香沁鼻。案头上,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新概念新闻学》格外抢跟。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部书开始。  相似文献   

13.
14.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5.
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在北京隆重表彰了首届“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与此同时,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法制新闻协会也在南昌隆重表彰了首届“江西省十佳法制新闻工作者”。在这两次表彰中,有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记者,他就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题部副主任周围。已有十四年采访经历的周围被人采访时很坦率,侃侃而谈。苦恼、欢乐、欣慰、遗憾,顾忌很少。有人说他固执……一次他去南丰县采访,坐客车回南昌,车上几名歹徒混在乘客中间…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6)
成名之后……──访全国“百佳”记者杜耀峰大川我曾做过名人梦,梦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神神气气红红火火潇潇洒洒地活一回。直到过了“天命”之年,我还是我,依然没有成名。于是,便始终对名人有一种神秘感,总想探究一番名人与凡人到底有何不同.细一想,又觉可笑。好...  相似文献   

17.
新疆的大沙漠里有一种树叫红柳,生命力极强,坚韧不拔。它不畏风雪严寒,不惧狂风暴沙,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于大漠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人也喜欢把扎根大漠干事业的人比喻为大漠红柳。20年前,20岁出头的维吾尔族青年艾来提·吾买水就迈入新闻门槛,干上了省报新闻记者这一行。当时,着实令许多同龄人羡慕。而今已40岁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他是(新疆日报)常驻南疆阿克苏地区的记者。20年来,他扎根闻名世界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漠,跑遍了13万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12o多个乡场和所有的乡…  相似文献   

18.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过剩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媒介产品有大量可替代对象。千方百计打造传媒品牌,成为传媒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丹洛的工作经历,恐怕是云南省所有党报“老总”中最简单不过的,一句话:他于1985年从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就一直在西双版纳报社工作。近二十年来,他矢志不移,投身报业,从一个“山娃”成长为党报总编辑,经历了傣乡党报发展的风雨坎坷,也沐浴了不尽的阳光雨露。他始终站在报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以创新的视角出谋划策,付诸实践,推动了报业发展和进步,成了自治州声名远扬的“本土记者”。  相似文献   

20.
《江南都市报》以“脑中有导向,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为办报方针,在都市报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及时制定“品牌兴报”战略,用系统论的方法去构建品牌,用创新的实践去打造品牌,走出了一条区域强势品牌的兴报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