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使小言论出新意呢?通过阅读《新闻与写作》,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求异”。去年9月我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剧中的厂党委书记无所作为,一味阻碍改革,打击改革者。党委副书记明哲保身,作风圆滑。党委委员们也都是些庸庸碌碌的人物。而一位青年厂长一枝独秀,单枪匹马地奋战。这与“文革”中描写“走资派”的作品差不多,不同的是那时  相似文献   

2.
自出新意     
例文: 宋子京①《笔记》云:“文章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②,信然。陆机曰:‘谢朝华于巳披,启夕秀于未振。’③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④此乃为文之要。”苕溪渔隐⑤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⑥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⑦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相似文献   

3.
4.
作者原题: 引题——市场引导政策推动百家鞋厂产销兴盛主标题——沂蒙山区崛起一座“布鞋城”发稿时编辑第一次改题: 引题——当年拥军特产如今市场俏货主标题——沂蒙布鞋走遍大江南北拼版大样上编辑再次改题: 引题——当年随军踢倒三座大山如今货畅俏销八方市场主标题——沂蒙布鞋再走大江南北见报前编辑最后改定的标题: 引题——当年随军踢倒三座大山如今货畅竟俏八方市场主标题——沂蒙布鞋再走大江南北对原题和几次改题的评析: 相对而言,经济新闻本身没有社会新闻耶样吸引人,如果标题再是干巴巴的,就更没多少人读了。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1)
巧用背景出新意所谓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人们一般认为,新闻背景本身不是新闻,它是为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而作的某种解释,因而在运用新闻背景时一定...  相似文献   

6.
当前,报刊宣传很注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快语”作者引用典故作为论据的也日渐增多,这是好现象。但是,论据是证明论点的,论点又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作者引用典故,无非是用古人的成语,以及古人的故事,作为比喻和解释,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说得明白深切一些,如刘勰在《文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采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农业生产中的“四季歌”等等。这些老主题,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报刊所必须报道的,也是读者所需要的。但是,“闻”新则喜.旧则厌,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的程度,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则常会令读者感觉索然无味。那么,老主题怎样才能出新意呢?一、深入细致,挖掘新思想。老主题写不出新意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写出新的思想,而是旧曲重弹,陈言连篇。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精神“火花”,是老主题出…  相似文献   

8.
媒体搞活动,都希望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就必须关注活动进展,连续进行跟踪报道是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活动的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活动无需特意寻找报道角度,只要随着它的进展进行相应的报道就足够了。而有的活动,就需要活动的报道者不断寻找新角度,才能让活动的报道丰富起来。我在《哈尔滨日报》副刊专刊编辑室担任《大休闲》版编辑时,于2008年策划、组织并连续报道了历时近半年的我家的‘花园’绿化大赛,获得较大成功,在寻找报道角度方面体会颇深。该活动中所说的我家的‘花园’,是指阳台、露台、窗前平台、门前花园这些家和城市的结  相似文献   

9.
小言论是指篇幅短小的新闻评论,一般为几百字,大都是一事一议。小言论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个人见闻都可以议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其形式短小精悍,一针见血。小言论看似好写,但要想写出新意、不落俗套,不下一番工夫是做不到的。一、选题、取材力求新鲜。小言论选题要了解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呼声,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或是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某一倾向性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力求新意。有些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但经作者深入思考,也能出新意。如一篇题为《从“多年的信访案一朝结”说起》的小言论,说的是常见这样的事见诸报端:某个老…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第3期公布了‘新闻知识竞赛’题,我仅用了5天时间,就比较满意地答完了,这是我参加近几年各门类知识竞赛以来感到最轻松、最惬意、最有收获的一次竞赛。当然是否能获得优胜,这还有待于编辑老师评阅了。  相似文献   

11.
翻看厚厚的稿件剪贴本,刊发在2002年1月31日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的《不考了≠不训了合格了≠不练了》分外显眼,那可是我第一次挑“刺”挑出来的新闻。这篇稿件的采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多动脑筋会挑“刺”,就能写出好稿。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多了,难免有种"疲惫感"。年年工作相似,生活一样,好像新闻也差不多,写得没劲,可以"复制"了。我认识不少通讯员,就有这种抱怨。他们觉得平静的生活没有新闻,写出的稿件质量可想而知。怎样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新闻,从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捕捉“新意”,用“新”来带动时效、精练和报道质量,令人深思。在这里,笔者想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秦荣 《新闻战线》2020,(3):107-108
对老人物典型的报道,很多记者同行感到很头痛,要避免读者产生阅读疲劳,还要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推陈出新很难。本文结合实际经验,从挖掘人物特质,立意要高;巧选角度,巧用"边角料",内容与众不同;创新语言表达,融合新媒体传播,力求传播效应最大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把老典型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其实,评论员文章是党报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代表本报编辑部发表观点,因而政策性高,原则性强,文风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语的字词蕴含的意义丰富而深刻,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艺术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文采,就是语言词汇与语法、逻辑、修辞等综合运用的语言艺术。因此,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对新闻语言的加工、美化,着意表现出文采来是新闻写作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精心锤炼关键词语,求其精美意胜新闻以其时效性强,准确、迅速地传播最新信息为前提,它的语言则以简洁凝炼,意含丰富,耐人回味为贵。它虽不同于文学作品那样刻意“雕文镂花”,但在叙事状物、表情达意时,对能揭示事物本质特性或能提示“文眼”的关键词语,…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每天收到的新闻槁件中,政工稿均占40%以上。然而,仔细翻阅,很少有令编辑眼睛“一亮”的上乘之作。新闻稿件特别是反映政工的稿件不见“新”,表现在或大同小异,或似曾相识。强调新闻要“新”,就是要抓住新问题,写出新的思想高度、新的工作经验,同时标题也要使人耳目一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报纸宣传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广大通讯员更应具备竞争意识,与其企盼以数量感动编辑,还不如对每个素材进行分析,悟出新意再动笔,以质量取胜。那么,如何使稿件有新意、命中率高呢?乐当“比较先生”。购物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  相似文献   

18.
金俊 《新闻实践》2010,(5):54-54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碰上唱"四季歌"的时候。春运报道,就是各家媒体每年必要面对的"四季歌"竞赛。继2008年率先推出春运报道创新栏目"回家日记"后,温州商报在2010年的春运报道中继续"出新",连续19篇的"春运三人行"系列报道可谓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同一题材的新闻中,广大受众总渴望能看到从新的角度报道的好新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为了寻求更好的宣传效果应该努力做到的。然而,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对于一些老主题的报道能够让受众看后、读后、听后眼睛一亮的新闻却不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