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橱窗,这话道出了标题的重要性,而作为舆论监督主要形式之一的批评报道,由于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成为受众的焦点,其标题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探析一下批评报道标题的特色,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奕 《新闻记者》2012,(9):49-53
伦敦奥运会已然落下帷幕。其间,各家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扣人心弦的精彩报道,但也出现一些记者行为或媒体报道上的问题,引发受众的质疑或批评。好在现在有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受众的意见可以直言无碍地表达,甚至可以与相关媒体互动。在这里,我们对伦敦奥运期间媒体行为及报道争议事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  相似文献   

3.
1.传播新闻的信息。其一,消息标题是受众阅报的向导,受众主要是通过标题的提示来选择阅读内容的;其二,消息标题本身即可传播简要信息。 2.评价新闻的内容。编辑部要力图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影响受众,引导社会舆论,当然要通过消息标题“发言”作评点,借“题”发挥。 3.组织新闻内容。用一个大标题、专栏“统帅”某类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报道中,因为批评报道嫉恶扬善而让受众青睐。批评报道的宗旨是通过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来促进问题向积极方向转化。这样,如何增强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就成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消息是要向受众报道的一个新闻事实,是要以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一个最基本的新闻信息,消息的标题就是用准确的词语向受众表达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有些消息的标题却使受众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看过新闻之后,才恍然大悟,标题模糊化,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本就消息标题不能表达新闻事实的模糊化问题作一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6.
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闻官司”,笔者认为,单纯埋怨被批评者的纠缠,或单靠制订《新闻法》,或呼吁司法部门对此类案件慎重对待或不予受理,都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更新传统的新闻批评观念,提高新闻批评的准确性、科学性,力求使被批评者心服口服,达到教育大家,促进工作的目的。首先,批评要旗帜鲜明。但须尽量避免陷入当地你是我非的漩涡,不做某一方的传声筒。进行新闻批评应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对涉及方针政策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但是,对具体的你是我非问题则要避免卷入,否则极易引起当地部门之间、群众之间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以致削弱新闻批评的效果。比如对开封“条子肥”问题的报道。经济日报在深入的连续报道中,对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来的是正面报道。但是,是不是全都如此呢?如果立场不同,也不一定。我们以北京解放的报道为例来看看。北京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京,这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震动世界。新华社报道了解放  相似文献   

8.
服务性专版从版面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一专业或专项的服务性报道为主要内容,叫专项性服务版;另一类以多个专业或专项的服务性报道为主要内容,叫综合性服务版. 服务性报道的产生与服务性专版的形成都体现了报纸站在受众立场、更好地为受众服务的精神,鲜明地体现了服务性专版"为受众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了与受众心连心.  相似文献   

9.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上开设的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是这些栏目的报道敢于揭露时弊、惩恶扬善、开展批评报道,正确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所谓批评报道,即对社会错误或不良现象做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批评报道相对于正面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它以否定的态度揭露和批评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或不良现象,从而发挥新闻报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批评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个中意味不仅反映了批评报道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1.
一部电影审美意义上的完成不在于其被公映播出,而在于公映之后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文化立场的社群集团对它文本、影像所进行的文化批评。在受众审美意趣和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杂糅化的今天,电影的受众文化批评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批评、精英文化批评和大众文化批评。以《战狼Ⅱ》为分析对象,探究不同受众群体的"读者导向"文化心理,在研究当前主旋律电影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涌 《视听纵横》2000,(6):19-20
舆论监督人们习惯把它看作为真枪真刀的批评报道。其实舆论监督是有更广阔的含义,而且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报道形式的拓宽,新闻舆论监督的程式也在变化。每位有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每个有思想的新闻编辑部,在做报道中都会形成各种换位意识,那就是考虑被报道人的想法,当然也会站在受众的角度看报道。因此,报道在向公众提供信息的同时,或许会产生得到提醒.或强化思想,或在问题和比较中引发批评等等效果。这就包含了舆论监督的隐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舆论导向是舆论工具社会作用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透着阶级影响,反映着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新闻的事实选择、报道的角度选取,报纸的版面安排、标题制作,广播员的语言、声调,电视的图象、播音员的表情,都能反映编辑记者和舆论机构对社会问题的倾向性和一定的立场观点,反映舆论机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支持谁反对谁的鲜明立场。所以说,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与舆论机构的立场观点是密不可分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向社会发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前进:错误的立场观点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必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标题党标题党,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利用夸张、情色、唬人、怪异、歪曲等各种极端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制作帖文标题,以吸引受众眼球,诱惑受众进行点击的做法。标题党既出现在个人主页上,也在各大网站的各个频道中也屡见不鲜,此类标题往往严重夸张、失实或打黄色擦边球,与文童内容则完全无关或关系很小。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中的常见心理.新闻报道播放或发表之后,人们对报道的主题、判断、结论,报道宣传的思想和报道的意图等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反对,态度消极、不满,这种受众内发的与传播者意愿相反的心理阻抗,就是受众的逆反心理.新闻批评常常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喜爱、支持与共鸣.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同样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陈静 《今传媒》2012,(9):46-47
近年来批评报道成了平面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强化舆论监督、增强受众意识和可读性的重要报道方式。要想做好批评报道,把握尺度是关键。只有在报道中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服务大局、理性批评、有始有终,才能使报道产生更多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方涉华报道的框架研究,几乎都是趋于负面的、刻板印象的、或被妖魔化的。换言之,"刻板印象"或"偏向"是记者个人新闻框架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些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都把新闻框架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尤其是新闻媒体的框架建构,这也是研究和分析西方涉华报道框架的领域之一。笔者以分析《世界报》的涉华报道为契机,尝试探究当下中国形象在法国主流媒体与受众认知的变迁;主要探讨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自中法建交以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认知。关于新闻媒介建构的真实性、媒介框架的建构对受众认知性的影响。笔者只客观的呈现事实,直面资料和数据,提供真实的深入的解释,而不执着于批评或者褒奖的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底,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湖南一中学的演讲经一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风波的引线就是报道的惊人标题《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该标题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引起大面积的批评.后来,经查实,该报道有断章取义之嫌.可见,“标题党”为了标新立异,喜欢引用“但是”后面的话,为我所用,不惜曲解原话的真正涵义,在误导受众的同时也对媒体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伤害.这个事件并非只是个别案例,而是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对话转向中,第二人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在报道前、报道中、报道后都有使用,在社交媒体推送中使用也在增多。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八家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标题进行分析,发现第二人称除了对话一般读者拉近距离吸引受众参与外,还可以与热点新闻人物或群体对话,带有公开表扬或批评的意味,在同理心、支持性心理氛围等对话特征方面体现明显。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第二人称使用的分析,探讨交互理念和技术背景下对话在新闻中实践中的体现,有助于认识用户导向趋势中新闻客观性操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