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宝鸡日报记者刘斌、宁丽君同志见义勇为,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的动人事迹,经宝鸡日报、陕西日报和中央各大新闻单位报道后,迅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96全国新闻界的一大新闻。 刘斌、宁丽君同志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精神,展示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两位记者的英雄壮举决不是偶然的,他们在平时就十分重视学习和加强自身修养,因而成为人们称道的好记者。宁丽君早就是陕西新闻界的女杰,去年被评为全省党报优秀记者,同年又荣获“第二届韬奋新闻奖”。刘斌同志平时一贯表现很好,他曾被宝鸡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这次在客车上能挺身而出,勇斗歹徒,说明他不愧为一个人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在北京隆重表彰了首届“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与此同时,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法制新闻协会也在南昌隆重表彰了首届“江西省十佳法制新闻工作者”。在这两次表彰中,有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记者,他就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题部副主任周围。已有十四年采访经历的周围被人采访时很坦率,侃侃而谈。苦恼、欢乐、欣慰、遗憾,顾忌很少。有人说他固执……一次他去南丰县采访,坐客车回南昌,车上几名歹徒混在乘客中间…  相似文献   

3.
宁丽君获“双奖”的启示李世声不久前,“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在外出采访的公共汽车上,与该报记者刘斌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9名抢劫旅客钱财的歹徒英勇搏斗,因而又获得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与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表彰和奖励,并荣获“中...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中直团工委、中直青联授予勇敢深入抗击“非典”最前沿采访,在报道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0名中直新闻单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青年五四奖章”。得知这一消息,我们立即约请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李士燕、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采编室记者黄全权撰写文章,谈他们在一线采访的感受和体会。编发这组文章,我们激动不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显示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记者也是真正的战士”的壮美诗篇。他们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新闻队伍的骄傲,是全国80万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历史将永远铭记:2003年春季,在中国,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有这样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记者走向抗击“非典”报道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5.
一日陪外孙女观看某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可巧遇上了一件颇有教育意义的事:北京市某中学的一名初中生,一次在街上碰到迎面跑来的正被警察叔叔追赶的一名歹徒。当这名中学生听到后面传来的“截住他!截住他!”的喊声后,他立即冲上去截住了那歹徒。事后电视台记者在中学生截住歹徒的地方对中学生追踪采访。现将部分采访对话简录如下: 记者:歹徒身高一米八几,你比他矮一头还多。  相似文献   

6.
“调查记者”是指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在中国,它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关注广泛。  相似文献   

7.
开展舆论监督,是张扬社会良知的需要,是树立媒体威信的需要,它既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也是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拿起“批评”这个武器。驻站记者这个特殊群体应该怎样开展批评报道?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不能过多过滥。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力求“少而精”,力求“帮  相似文献   

8.
暗访也叫隐性采访。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暗访也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 暗访,一般运用于采访社会的阴暗面。你要进行舆论监督,被监督者有时要进行“反监督”,他们要把他们的行为掩饰起来,让你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和你进行“捉迷藏”游戏。所以,记者要想暴露这些人的丑恶行为,就不可能拿着记者证、乘着“采访”车、住宾馆、听汇报、翻资料所能完成任务。 1880年,美国《世界报》女记者勒丽·蓓蕾为全面而翔实地报道纽约克威岛疯人院虐待被收容妇女的真实情况,乔装疯人潜入该院,受尽折磨,伺机逃出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公之于众,引起了轰动效应,成了暗访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陆定一语),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懂得的起码的常识。为什么又提出一个“原坯”呢?这是从一些失实报道引出的思考。现在有些报道之所以失实,就是因为我们的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11.
何来“教授卖馅饼”?王大庆,李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一基本原则是再简单再熟悉不过了。然而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简单而又至关重要的原则,却一再被无意地忽视,甚至被有意地破坏。在曾经轰动一时的对“馅饼教授”的报道中,某些记者、...  相似文献   

12.
解航 《新闻知识》2002,(9):17-19
战地记者(wcorrespondent)的别称是“随军记者”,它也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同样也包括义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录)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这种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西  相似文献   

13.
在羊城晚报当记者,没有什么比接到通讯员、读者来电话提供“独家新闻”线索时的心情更高兴的了。近来,这类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着。今年4月21日下午4时多,广州市第一商业局通讯员马时励来电话,说他们局所属的黄埔区鱼珠百货商店,当天凌晨3时被歹徒盗窃,两个值班售货员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英勇地和歹徒搏斗,一人光荣牺牲,一人受重伤。这是一个宣传保护国家财产的典型事例。根据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线索,我们立即打电话给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31日和8月1日,《台湾时报》和《联合报》的两名记者,先后在台中市被歹徒狙击,遇袭受伤。他们是在采访台中市警政新闻后遭歹徒暗算的。事件后,《联合报》驻台中办事处还遭歹徒电话恐吓,扬言记者“如果再乱写,将遭开枪打死”。由于事态严重,记者被殴案已引起岛内务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内,多少年来一直强调吃透“两头”。一方面,中央的大政方针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对任何地方都具有指导性,作为记者必须要吃透“上头”;另一方面,各地有具体情况和特点,记者也要吃透本地的“下头”。但现在的外部环境变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新闻工作者仅吃透这“两头”是远远不够的,还一定要吃透“外头”,才能在报道中  相似文献   

16.
有“放心编辑”之称的山西日报主任编辑刘金宝同志,最近在京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刘金宝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曾做过10年政法编辑,后任群工部副主任,主编《读者来信》专版。1991年至今任记者部主任,功夫下在出点子、搞策划上,下在精心采编稿件上。1995年——1996年,他协助总编辑精心策划、组织驻站记者,以小分队的形式抓全省重点系列报道和典型报道50个。比如,反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们”派来的,往你身上泼一桶脏水。“身正不怕影斜”,记者既然敢揭丑,也就不怕什么了。麻烦的是,如今有的法院轻易受理“告记者”案,使记者或新闻单位的领导不得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新闻媒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始终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这一点,新闻界的同仁们早已有共识,并一直在努力实践着。近几年来,随着正面报道的日益被重视,许多编辑、记者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了正面报道的“君家妇难为”;似乎总有人爱跟正面报道过不去,不管你报道什么,也不管你如何报道,他总能挑出“毛病”来。比如,你报道某个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有人便会说:“这应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值得报道?”你报道某个先进人物为顾“大家”而舍“小家”,又有人会说“舍小家也是失职,为何还要提倡?”你报道某地方领导为兑现拖欠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