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两年来,我们在报纸新闻版的版面创意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对新闻版的版面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根据新闻受众的变化,满足广大志的需求,竭诚为读效或,我们把这些思考和探索称之为新闻版面模式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2.
3.
毕竟 《新闻前哨》2000,(11):41-42
注意力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再好的产品,如果不与注意力资源有效结合,也创造不了市场价值。报业竞争,说白了就是争夺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哪家报纸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扬子晚报》等“报坛新秀”的成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反之,如果哪家报纸漠视注意力资源,就会逐渐失去读者,失去市场份额,乃至失去最后的生存空间。目前,七家日报正在逐鹿武汉。当人们刚刚联想起“战国七雄”的时候,本埠又有几家小报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报业竞争也趋白…  相似文献   

4.
5.
6.
政务新闻是党报极其重要的一项报道内容,是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体现党报党性原则的主要载体和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整体的改革和创新都滞后于其它领域的报道,落后于报业竞争和受众对政务报道的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在创新政务报道方面作了大胆地尝试,精心选点,着力策划,使一些常规性的政务报道出奇、出新,收到了强势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法律与受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法律报道提供给受众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多.所以,从事法制新闻的采编人员,在完成传播法制信息、行使舆论监督、警示引导受众依法从事各项活动的同时,更需注意报道的可读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也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湖南卫视经济台推出电视游戏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迅速在荧屏上刮起一股“娱乐旋风”全国各地冠地“快乐、欢乐、非常、超级、大本营、总动员”等名义的娱乐节目蜂涌而至,一时间令电视人忙得不亦乐乎,令电视观众目不暇接。其实,从传播过程的最终接收者和传播效果的最终体现角度分析,娱乐节目的火爆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报》(原《湖北农民报》)去年元月改版更名以来,受到读者好评。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对农村订报读报用报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时,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把《农村新报》与《半月谈》列入他们最喜欢的报刊之列,这是报纸改革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商品属性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为“《湖北日报》农村版”,《农村新报》具有省委机关报的属性,承载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功能,是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但如果它面孔呆板,引不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这些功能都无从谈起。因此,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  相似文献   

13.
李青 《新闻世界》2011,(8):41-42
技术革新,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报纸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如何在新时期不被读者遗忘,关键在于稳固并扩大受众群体。稳固之关键在于提高报纸的质量。而报纸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辑人员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只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发挥报纸优于其他媒介的优势,在未来的媒介之战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究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强化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渠道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只有对受众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民生新闻栏耳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对内容进行选取.栏目的收视率才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出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人们可以以自己的喜好选择新闻形式,使得新闻媒体形式逐渐多元化,如除了报纸和广播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受众意识已然成为现代广播电视最主要的话题了,工作在电视广播岗位上的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将受众意识与主体意识结合起来,使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做到一定的主观又能迎合观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6.
李云豪 《视听界》2004,(3):45-47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认真分析论证,把新闻事实及其过程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它依据新闻事实,就实论虚,以深刻尖锐的剖析阐明媒介的观点和立场,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论说性新闻体裁,它集新闻性和政治性于一体,熔新闻体裁和政论于一炉,通过揭示真理,引导舆论,完成媒体的使命。”实际上, 它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 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才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中央电视台创办  相似文献   

17.
丁培中 《记者摇篮》2005,(12):63-64
近年来,以强化图片意识,改革新闻摄影,进而推动整个报纸改革的趋势,正日益引起报业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田勇 《网络传播》2004,(3):42-44
互联网的出现对新闻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新闻的受众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大的冲击就是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走向主动的信息寻求;受众从信息接收群体化走向信息的个性化选择;受众从满足事件的结果走向更重视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些县级台站广播节目存在受众意识淡薄的问题,本文运用新闻学有关原理,对这类电台节目设置上忽视受众需求把握,欠缺受众素质分析,淡化受众群体性特征等具体问题作了分析,并从思想观念、现实问题、理论指导等方面探究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存在问题,从受众需求变化、智能特点、心里结构、群体性特征等角度,提出了建立科学的节目体系,设置宜于接受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树立节目区位意识的设想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闻创作要体现受众意识,这是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使新闻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可亲可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闻业务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的实例为基础,谈谈新闻创作中的受众意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