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开有声     
周红 《家庭教育》2008,(5):16-17
家长朋友们,“示爱”是父母、孩子间必不可少的亲情交流。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喜欢观察周围的家长和学生,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问的密切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也不要拔苗助长,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更不要认为父母和孩子交往是没有必要的,沟通交流是在浪费时间。在这里,你们可以读到我们杭州天长小学三(3)班孩子们和家长的对话。在给孩子一个充满笑声温馨的家的同时。爸爸妈妈们,请停下手边的事,耐心地听听孩子的心声,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孩子。——摘自周红老师的《班主任手记》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高学历的人却往往教子失败.相反.有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教育出非常优秀的子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并非学历高就一定是好父母。只有那些具备家庭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在外人看来,身为教师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案例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有些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孩子上缺乏信心,没有“底气”,认为有高学历的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能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史小楠的成长道路会给这些家长重要的启发。而一些文化水平高的家长,自认为有学历,教育孩子不成问题,可是孩子的发展却差强人意。这些家长也会从史  相似文献   

4.
平日,我们常听到家长和老师谈论“早恋”问题,其实质内容就是少男少女与异性交往的现象。确实,少男少女喜欢单独与异性交往。这种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工学校和职高等)以及中学越来越多,许多老师往往觉得为难,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很多家长尤其是自己子女有这种行为的家长,更是惊慌失措,甚至“杯弓蛇影”。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学生喜欢单独与异性交往这种现象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少男少女为什么喜欢单独与异性交往?先从一般的心理方面分析。由于绝大部分家长从爱护子女的心情出发,加上总感觉对…  相似文献   

5.
刘党桦 《师道》2014,(9):4-4
1975年初,我高中毕业回村务农。我们那儿的农民管自己叫"受苦人"。当时,有人曾给我出主意,"让家长找找村干部,去学校当个代课教师,免得去地里风吹日晒的受苦。"我不去,也不让父母去找。因为我不喜欢站在讲台上扯着嗓门吼那一群调皮捣蛋、不受拘束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作为班主任,我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大尊敬家长,嫌家长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的“新潮流”。有个别学生还以能顶撞家长为荣,以此炫耀自己的本事。一位家长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进步,这是让我们家长欣慰的。但他在家里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瞧不起父母,常对我们发脾气、顶嘴,闹得家庭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学识水平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发展中,每个年龄段的需求和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引导、带动孩子不断进步。我是个爱“唠叨”的妈妈,这些唠叨在孩子小的时候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开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的这些唠叨,往往会变成孩子手中的“把柄”,而使我这个做妈妈的常被“将军”。那是北京申奥成功后,青岛办起了迎奥运的英语学习班…  相似文献   

8.
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囿于传统观念和现代体制影响,在人才观上存在片面认识,实践中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这既不符合社会人才分布实际,也脱离我国国情国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又何况是特殊的独生子女时代。但不少人错误认为高学历就是人才的代名词,重视学历而不重视真实学力,甚至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学历社会,那种“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不要”的社会用人倾向,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导向。其实,我国人才结构从总的方面来说,还没有改变“金字塔”型结构,如果一味追求高学历,必然…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监狱,老师和家长是看守,我们是犯人。”西安某中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校园的学习生活。组织作文的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目前家长“望子成龙”,学校追求升学率,社会要求高学历。过高的“期望值”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太大,一些学生越来越厌烦日趋沉重的学习生活。在注重学历的今天,很多家长的眼睛牢牢盯在高分数和名牌大学上。但新学期开学,一些中小学生却不愿回到“沉重”的校园。在西安市的后宰门,一位刚刚上初一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母亲下了岗,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但父母为了他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交了2万元“赞助费”…  相似文献   

10.
在常问快满三周岁时 ,我准备送他上幼儿园。虽然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 ,但为了避免“妈妈老师”带给儿子负面影响 ,我决定把他送到另一所保教质量较好的幼儿园。家人同事都说我自找麻烦 ,但我主意已定 ,并悄悄地做着准备。一、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性交往3岁前的孩子与人交往 ,一般都是在家长的关注下进行的 ,当孩子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园)之后 ,则一切都得靠自己。孩子突然失去了父母的依靠 ,一时难以适应 ,因而不少孩子都哭喊着“找妈妈”或“不上幼儿园”。为了让常问学习自主性交往 ,我经常让他自己接待小伙伴 ,他与伙伴玩耍时 ,我不限制 ,…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5,(11):34-35
—份最新调研报告显示,相比低学历家长,高学历白领家长有一些“不可动摇的保守观点”:更愿意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而自己来承担全部家务,甚至洗手帕也代劳,孩子成绩不好也不希望他(她)去考中专或职校,宁愿让孩子复读一年再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好学生”的概念在中国,绝大多数家长教师都特别喜欢学习成绩优异、听话的学生,他们是公认的好学生。美国有所不同,学习成绩只是评定一个好学生标准中诸多因素的一个因素,家长通常不会因为自己孩子的功课未名列前茅而对其施加压力,教师也不把分数看得很重,而同...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哲学家、诗人垘原资明先生在《词语交往论》一书中对“交往”进行了分类: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他认为在这四种交往类型中,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尤其重要。在讲台上授课时,不管怎样,教师总是容易按自己的思路来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话语,由于是教师难以了解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而一旦被教师忽略或排除在外,该学生就很难再有第二次发言了,因为无论谁都喜欢被肯定,不愿意自尊心受到伤害。可以说,在教学中没有比倾听“异向交往”  相似文献   

14.
<正>小睿是一名初一的女孩,她的成绩不错,还是班上的班干部,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她却告诉我,自己总是不开心,不喜欢自己的家长,希望现状能有所改变。小睿第一次走进咨询室,向我诉说她曾经有自伤行为,不想让父母知道,又后悔自己伤害自己。了解下来,小睿因为和父母之间有矛盾有争吵,心里一直很难受,无处发泄,就产生了自伤行为。小睿觉得家长对她的要求十分严格,她说自己从小学开始成绩就很好,  相似文献   

15.
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的父母.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钢琴、书画、电脑、舞蹈……令孩子身心疲惫不堪.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中,有的学历不高,于是将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则拥有高学历,正是因为自己学历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较高,认为孩子成为硕士甚至博士都是应该的;而有的父母则是攀比心理使然,认为人家的孩子能行,自家孩子无理由做不到.  相似文献   

16.
退休后的我喜欢去学校“客串”上课.与孩子对话感觉很快乐。我的课没有“考查”的压力。彼此都会觉得轻松。说给家长朋友听,没有炫耀自己的意思,教了一辈子书,把课上好是应该的。我只是想介绍一种亲子学习的方法。让总是抱怨孩子作文不好的家长试试。 先给大家看首诗——  相似文献   

17.
面对家长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优越地位的失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作为教师,面对“三高一低”(高学历、高职位、高要求、低宽容)的家长,若要做到和谐,着实需要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8.
我希望     
师范还没毕业,有人问我:“你喜欢小孩吗?”我说:“喜欢呀。”“那你喜欢教师吗?”“也喜欢”“那你更喜欢什么?”小孩?教师?我言词闪烁。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多好啊。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可以别具一格地妆扮;可以天真地炫耀自己的新鞋;可以自豪地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可以显得幼稚;可以蹦蹦跳跳。哦!做孩子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地愉快生活。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个老师。是个老师多好啊。众兵包围,凛然如大将风度,多威风。可以得意地帮孩子剥开硬桔子;可以带领孩子“寻找春天”;可以成为孩子眼中的大画家;可以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哦!做老师真好,可以听幼儿唠叨不止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幼儿,他们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陌生的老师、同伴在一起,这是幼儿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的爱心就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心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我班田朋小朋友,因家长太娇惯,非常任性,习惯不好,班上几十个小朋友几乎都被他打过,大家都不喜欢他.无论教师怎样用心教育他,但始终有限。我反复思考决心用爱心去转化他.用慈母般的情感去感化…  相似文献   

20.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小孩儿要应付陌生情景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真让每个做家长的心疼和担忧啊。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特别是当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时,如何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解开家长的心结,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班有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从不愿与人交往,每次父母带他到公园里玩,看到同龄的孩子他都躲得远远的,不论家长如何鼓励,就是不肯上前与他们一同玩耍。开学第一天,孩子的母亲和外公外婆一起带孩子来园报到,孩子一个人在角落里玩耍,妈妈担心地对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