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文本是学科教学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凭借,弄清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是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问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教材--文本是学科教学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凭借.弄清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文本解读研究领域,曹明海先生最早创立文学解读学,深刻阐发文本解读观的变革,构建了“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文本解读理论,主要观点包括文本解读建构观、文本构成体制的诠释观、文本视野融合的对话观、文本有机统一的整体观等。曹明海先生将文本解读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研究,阐发文本解读的“教学建构”“体制诠释”“视野融合”的解读对话等教学思想,拓开了文本教学解读研究的新境域,引领了文本教学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材——文本是学科教学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凭借。弄清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对话理论给语文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带来了崭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中这句纲要性的话,其实包含着两层意义:一、阅读是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阅读对话;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教学对话。在时下许多论述中将此二者分别所属的阅读观和教学观几乎混为一谈。我以为,弄清此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论研究生教育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对话的倡导是当前师生关系研究的一种必然。通过解读师生对话关系.并把对话性关系作为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一种本质性的预设存在,藉此分别从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师生对话的特殊内涵三个方面完成了研究生教育师生观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编辑视角】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随着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文本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当代文本解读观正在发生变革。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把解读活动作为文本构成不可或缺的本体层次。由此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文本解读提法,比如"文本素读"、"文本细读"、"本色阅读",不一而足。本期选刊三篇文本阅读的文章,以激起大家对"文本阅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概述语用教学观。分析对话类语篇的语用原则。以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7的访谈语篇为例,探究基于语用原则的初中英语对话类语篇文本解读策略。提出在语用教学观下,初中英语对话类语篇教学可以基于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进行文本解读,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含义、体会交际策略、在真实交际情境中体会语言得体性,从而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实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是,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发生在读者、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理解与对话交流活动,是读者积极主动接受与参与建构的活动。基于这一认识,教学文本解读是发生在"读者、作品、教材编者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建构活动。既然是师生共同参与,那么,文本解读就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文本解读中来,让文本的内涵与价值真正在学生层面体现出来。笔者对此作了些尝试,试图找到让学生参与文本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许多教师把对话理论、接受理论引入阅读教学之中,多元解读成为时髦的词语,但对多元解读的过分追捧也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隐忧和误区。许多教师由否定作品的一元解读转而走向对文本的无限衍义,当学生阅读朱自清《背影》时,什么也没发现,就发现了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一条,竟然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其实,个性化理解,并不是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的,文本作为阅读的对象,它具有特定的指向性,我们必须以符合文本的基本理解为前提。如果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以为每个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建构”自己心目中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文本性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国情、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政党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其更好地文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就必须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其它内容一样,在文本化之前,解读它、理解它、精通它。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解读、理解来达到精通,以使其完成"精与管用"的文本形态转化,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主观主义文本意义观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的不同特点,从新的视角解读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意义的理解应该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合力形成。提出了以文本为首要依据,充分考虑作者、读者因素等理解文本意义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文本观及对文本的不同的解读方式都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传统哲学解释学强调文本中作者的主体地位,主张阅读作品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造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注重解释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忽视了师生主体性的发挥。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强调文本解读过程中读者的地位。主张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创作的过程,这一文本意蕴,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焕发出创新的活力,能够有效地改变课堂的面貌,让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阅读观就是对阅读的过程、机制与功能等的看法。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一个获得文本客观意义的过程。它具有消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文本的个人意义,使不同学生的理解均质化等危害。后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读者通过与文本持续对话,不断生成个人意义的过程。在后现代阅读观的视野中,文本是意义开放的模体;文本的个人意义是丰富的、不确定的;阅读就是文本个人意义生成的过程。要实现后现代阅读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文本观,唤醒学生的阅读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开放性的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严海滨 《考试周刊》2011,(75):63-63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活动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潜心会文的心语交流,阅读者披文入境、入情,缘文释道、悟理,从而完成一次解读文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正>文本解读能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业能力。关于文本解读,目前大致有三类理论: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能让读者读出自己,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论调又往往会曲解文本的要义。为了更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本的价值,更宜采取以"文本中心论"为主抓手,兼顾"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基于这样的理解,文本解读可以视作是用心体会文本灵动之美,是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积极建构文本,自我理解的过程。当然,要达成高水平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