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伯伦语录     
《初中生之友》2014,(10):36-37
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纪伯伦之于东方,拥有与泰戈尔同等重要的意义,美国罗斯福总统称其为“不仅是东方的风暴,而且给西方带来了鲜花”的诗人。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纪伯伦在中国知名,不是由于绘画,也不是由于小说,而是他的天籁自鸣的散文诗。汉纳法胡里在《阿拉伯文学史》中说“:作为阿拉伯散文诗的开创者,他突破了阿拉伯诗歌的传统格律和形式的限制,拥有了更多自由挥洒的空间,扩大了诗的容量,以优美轻柔的笔调抒写自己善感的心灵,笔下的文字无不自然生色。”并誉此为“纪伯伦风格”。他的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作品是由冰心翻译的…  相似文献   

3.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本土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在阿拉伯文学上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想象美、如画般的色彩性的美,常被人们称为“水晶般”的风格或者是“纪伯伦体”。他是新一代阿拉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传达,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追求爱的人生观、超越自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分享经典纪伯伦的代表作哲理散文诗集《先知》,是20世纪阿拉伯文学的一座高峰。在《先知》中,纪伯伦创造了一个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哲人的形象。这位东方哲人具有阿拉伯人先知的美称。他滞留西方阿法利斯城12载,终于盼到回归自己东方故土的日子。在他登舟乘风归去之前,向依依惜别的城民们作了情深意长的临别赠言,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爱与憎、生与死、哀与乐、美与丑、情与理、罪与罚、给与取、劳与逸、善与恶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涉及了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部领域。诗集充满比喻和哲理,表现了作者教人从善、改良…  相似文献   

5.
纪伯伦语录     
正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1.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相似文献   

6.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诗人,副作家,小说家。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的贝桑松城一个军官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爱好文学并开始创作。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黎巴嫩的纪伯伦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作家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哲理,也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第一个译介他散文诗的是著名作家茅盾,1923年就在《文学周刊》上发表了五篇纪伯伦的散文诗译文。而第一个完整地译介纪伯伦的是冰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三篇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能否在政治小说中揭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是政治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在其短暂的一生当中用双语写作,共出版小说、诗集17部,9部用阿拉伯语写成,8部用英语写成。其英语作品《先知》和《沙与沫》为他赢得国际声誉。国内纪伯伦的翻译看似非常繁荣。尤其是《先知》和《沙与沫》的翻译,分别有了9个和11个译本。但是,目前的一些译本仍存在因理解不到位而造成表达不到位、气韵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翻译最高境界是译出语气、韵味(包括内在节奏),力求能体现"纪伯伦风格"即深邃的哲理内涵,诗句端庄大气,寓意隽永。  相似文献   

10.
川教版九年级上册59页说:“小说《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曾将阿拉伯国家称做“天方之国”,西方国家也有将本书译作《阿拉伯之夜》,因此,20世纪初,我国有人据西文将本书译作《天方夜谭》,这个译名与《一千零一夜》之名一直同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和画家。 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他的散文诗多以爱与美为主题,论述了一系列社会人生问题,充满哲理,用喻新奇,具有东方色彩。这篇《雨之歌》也是一篇以爱与美为主题的优美散文诗。  相似文献   

12.
《先知》被世界读者称为纪伯伦的代表作,作者在其中用纯洁美丽诗一般的语言,叙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爱的哲理,但在《先知》中"爱"的理念是什么?作者给"爱"赋予了怎样的特性?这值得探析。本文通过对纪伯伦《先知》(冰心翻译版)28篇问答中出现"爱"这个特性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联系纪伯伦的生平和创作《先知》时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先知》中"爱"这个广泛而抽象的理念,有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先知》这一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德国诗人,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文阐述歌德钻研东方文学中的阿拉伯文学、印度文学、中国文学和波斯文学,编写12卷本的诗集《西方诗人的东方诗作》,尤其是他循着波斯诗人哈菲兹的足迹,创作哈菲兹式哲理诗,详细叙述他的人生观、宗教观和宇宙观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5.
[导言]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为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流浪者》等. [原文] 贪心的紫罗兰 (黎巴嫩)纪伯伦 在一座孤零零的花园里,有一株紫罗兰,花瓣艳丽,芳香四溢,幸福愉快地生活在同伴当中,得意洋洋地在群芳之间左右摇动.  相似文献   

16.
正如新生命的诞生,显示出生命世界整体的活跃一样,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则意味着文学本身的繁荣。翻开新时期文学的宏阔画卷,我们看到:欠开发的新闻在向文学的贴近过程中,于报告文学路上作艰难的超越;小说在“参与”与“介入”现实的意识支配下,出现了众多的流向,而引人注目的是向纪实方向发展。新闻与小说这种“对向运动”的结果,诞生了“报告小说”(就审美特性而言,或称为“纪实小说”;从部分作品的写作方式出发,或谓之“口述实录体”)。这个曾被人斩钉截铁地咒之为“不可能活下去的文学怪胎”,异常迅速的崛起和发展,赢得了作为文学真正“上帝”的广大读  相似文献   

17.
印度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泰戈尔.他的散文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亚洲文学世界里.在散文诗领域可以和泰戈尔相媲美的是来自阿拉伯世界(黎巴嫩)的文学家——纪伯伦。  相似文献   

18.
吴丽娟 《海外英语》2010,(2X):141-142
纪伯伦是世界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尤其是他的散文诗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当中的脍炙人口之作。但是,历来英语文学专家都只局限于对其少数的几篇散文诗进行评论和赏析,如《白纸如是说》等。该文通过对其两篇短小精悍,表面看来浅显易懂,但实际内涵丰富,且并未被英语文学专家关注的散文诗《风向标》和《价值》的浅析,并借助其生活背景,来反应纪伯伦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加缪与萨特一样,作为一个哲学家兼文学家,他力图将哲学和文学联系起来,通过小说与戏剧,将存在主义哲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表述出他对当代西方世界的特有认识与感受,正如加缪自己所说:“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哲学的结果,是这种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由此我们不难断言,存在主义戏剧其实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这方面,加缪的《误会》被公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标本,因而值得认真剖析。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小说教学方法重语言文字、重文学常识,忽略了小说的本质特征。写小说的是人,小说写的是人,教小说读小说的也是人,中职学生是巫须了解、认识人的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交互学习中通过小说提供的文本去立体地构建“人”,进而通过“人”去观照社会,提高认识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