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近读某城市的几家报纸,看到大量此类广告:“寂寞女交友,32,肤白丰满迷人,女人味特浓,夫长期在外经商,有车房孤单一人,寻激情男共浪漫之夜(不影响对方家庭)”……寂寞、情欲、诱惑、浪漫、刺激……字里行间流露出挑逗气息。知情人说,这既不是征婚广告也不是交友信息。追溯此种信息的来源,无非有三种可能:其一,一些空虚无聊的人寻找“一夜情”,通过媒体“广而告之”;其二,一些违法分子招揽卖淫生意;其三,一些不法之徒假媒体之名发布假信息诱人上当受骗。近年来,通过征婚、交友之类的广告谋人钱财的报道还少吗?但不管哪种情况,无不是和堕落、色…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说写稿子太寂寞,是苦差使,因而不愿涉足“稿河”。诚然,“终身伏案交稿苦”。可以说,写作的确会使人感到寂寞,然而又是一项甜蜜的事业。说它寂寞,写作时“思考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老舍),可谓够“苦”的了。说它甜蜜,稿件一经刊用,墨香扑鼻,品味一下,如果  相似文献   

3.
时常听到有的基层报道员发出这样的议论:“现在上稿难得很,跟编辑没有特殊关系稿件投了也白投”;有的甚至说:“某某人之所以能够上稿,就是因为跟某某编辑是亲戚”等等。听了这些议论,我真有些为编辑们抱不平,忍不住想议论几句。对上述说法究竟对不对,这里我暂且不说,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用稿情况就知道其真伪。一份报纸每天要用大量的稿子,一年用的稿子不计其数,难道编辑跟每个上稿的作者都有“特殊关系”?即使编辑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至于跟所有的都认识吧。那些不认识的,又是怎么上稿的?不用多说,上述说法就站不住脚。有些报道员之所以出现那…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青年新闻工作者曾经问我:“采访的好坏有无标准?”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又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说它难回答,难的标准是什么;说它容易回答,易在“没有标准”。在我《新闻采访讲座》最后一讲时,就来讲一讲新闻采访好坏的标准吧!采访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是有客观标准的。从我自己的采访实践来说。成功与失败都有几条杠杠。成功的采访是:一、一次到位。不再需要补充采访;二、在写作时呼之即出,不需要再去反复查笔记本,当然核对名字、数字、地点、日期是必  相似文献   

5.
“巴黎的浪漫,不在于大街上有多少亲密的恋人,而在于它曾经见证过多少浪漫的故事。”曾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法国办事处和法国旅游局驻中国办事处先后服务达10多年之久的段正湘先生这样诠释巴黎的浪漫。弥漫在巴黎上空的浪漫中,有一份是属于中国人的。准确地说,是属于1919年到1923年在巴黎及周边地区生活过的一群中国人,这群人用少年志气、青春热血,挥洒出一份别样的、不可复制的红色浪漫。他们当时的身份,是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出现,使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爱是不会凋谢的》是一部自传体爱情小说。小说写了一个巴黎女学生戴妮丝,爱上了在法国留学的中国画家李凤白,终成眷属。这种“国际婚姻”颇具传奇色彩,很能让人联想到浪漫、热烈,一见钟情等爱情专用词汇。还能有什么比这些词汇更使爱情生动、美丽呢? 《爱是不会凋谢的》却给了我们另一种魅力。这里没有浪漫的初恋,热烈的情欲,以及超尘脱俗般的传奇色彩,然而这部长达二十几万字传记性文学专著却以她平实的魅力征服了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福州仓山,一位名叫曹燕的少妇因为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出入舞厅消遣寂寞。消遣过程中,她认识了一名“情感骗子”,并与他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曹燕因此盲目跟丈夫解除了长达七年的婚姻关系,然后又被骗走13万元巨款和身体……  相似文献   

8.
专栏作家二毛在他一篇文章中写道:“有的吻很肥/有的吻很瘦/有的吻像五花肉。” 为什么像五花肉,不像别的.比如肘子或猪头?因为五花肉肥瘦都有,用来形容吻.就是既有发乎情的古典,又有干柴烈火的现代。French kiss.法国人称之为“灵魂的结合”。据说这种类型的吻最有减肥效果,一次浪漫激情的吻.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06,(28):F0003-F0003
世界杯已结束,不巧漫漫暑期却刚刚开始无须担心被“冷”落,因为一场燃烧着真武精髓的“龙虎旋风”将毫不留情的灼烧你的眼球,横扫你的寂寞,让这个暑假激情四溢。  相似文献   

10.
张玉洪 《青年记者》2010,(10):18-20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11.
孙展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02-103
书店里原本寂寞冷清的古典诗词系列书籍,因为几个小女子的“大胆妄为”,给它带来了一股清新现代的空气。这种“新古典”写作,竟成为都市白领的新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事件对新闻记者是最富有挑战和刺激的,因为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8月5日下午1点25分,深圳清水河安贸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深圳城市建设速度,被西方誉为“一夜城市”,这里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处在最高层次之一的特区。当天晚上,全世界几大传媒及时报道了这次重大爆炸事件,但猜测“未经证实”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晨报、晚报上,我们常常能在版面上发现一堆一堆的社会小新闻。如遭遇抢劫的一孕妇受伤被送进医院;发生交通事故后司机和乘客被送进医院;民工被砸伤送进医院等等。我称之为“花边无尾巴事故新闻”。名字有点长,但是有一定道理的。说它是“事故新闻”,的确,这些新闻都是些杀人、抢劫、撞车之类的意外事故;说它是“花边”,是因为这些新闻的篇幅都比较短小,几十字  相似文献   

14.
钮世君 《视听纵横》2010,(2):101-102
“说新闻”,这种曾经陌生的方式,随着陈鲁豫清新的笑容,突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各个地方广播电视台都出现了不同方式的“说新闻”。特别在广播电台,更凸显了它的魅力。因为广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它具有一瞬即逝、过耳不留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表达应该是通俗、生动、简洁、优美,琅琅上口。“说”,恰恰符合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5.
媒体很穷吗?     
如今的媒体是不是很穷?说穷吧,看看那一座座漂亮的广电大楼、哪一点显得穷气?说不穷吧?“我们这些单位早就被赶下海”,“不仅要‘断奶’,还要‘造血’、‘献血’”,再加上“第四媒体——网络的竞争”,“自己养自己日子很不好过”等等又总是挂在嘴边。于是乎,电视主持人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由商家提供赞助的。笔者统计过某日某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龙飞 《新闻天地》2006,(9):40-43
年轻的副书记为了寻求婚外情的刺激,“看中”了一个离异少妇.并展开了猛烈攻势.当少妇怀孕催他结婚时,他一下慌了手脚.原来婚外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摆脱情妇的纠缠,他和朋友经过周密策划,竟编出“贪污入监”的谎言。而离异少妇对此一点也不知晓,生下了孩子.并开始对刑满释放“丈夫”的漫长等待。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4年之后.女人突然得知这是一个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17.
图书进销人员必须熟悉图书,做到知书识书,这本是个老话题,然而现在,对于业内不少人来说,它却又是个陌生的话题。说它是老话题,因为不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还是技能竞赛,都少不了“熟悉图书”这样一个科目;说它陌生,因为多年来我们所进行的这个科目的训练,只是抓了一些皮毛,不论是理论上的认识,还是实际上的操作,都远远没有到位,远远没有触及知书识书的实质内容,当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进销人员业  相似文献   

18.
老朋友说,形容吴宇森,最贴切的一个词是:浪漫。对于这个以拍摄枪战片和暴力美学著名的导演,更准确地说“浪漫”,更像是他在现实无奈的社会里,追求的不切实际的情谊和真情。就像暴力在他的镜头下,唯美而动人;情谊在他的故事里,坚贞而恒久。但他只能让它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到了现在,电影里的这些浪漫,都变得艰难了。  相似文献   

19.
资格是说人的,可人,又不是有生命就什么“资格”都有的。我们除了要具备自身做人的基本伦理、道德资格之外,还有若干个社会的角色,这些角色限定的资格就不是我们每个人独立的“资格产权”了。它比人的自身资格本身还要复杂,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人的“异化资格”,它不归你本人管理,人们讨厌它,却又无法回避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生存背景,人们已经不可能脱离传媒而生存,以至于人们不再觉得它是重要的了,如麦克卢汉所言,“就像鱼对水浑然不觉”。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期待着定期从新闻媒介获知某个信息,因为随时都可以从那里获知。同时,新闻期待以一种“随时期待”的新方式产生,经常上网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总是期待在上网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里,期待着跳出或链接到更加新鲜刺激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