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们对上海市某校初中二年级(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6个班级的267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对“学校的法制教育课或有关活动是否对你培养法律素质有较大帮助”的题目作出回答时,选择“有帮助”的是161人,占总人数的60.3%;回答“帮助不大”的是106人,占总人数的39.7%。而学生在对“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形式你是否满意”的题目作出回答时,选择“单调、没劲”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否一定是高深莫测的?历史难道非卷帙浩繁不可?语文是否太枯燥?逻辑是否太乏味?考古是否太专业?听着这些很专业的名字,你是否觉得这一定是一套枯燥无味的读物?其实不然。这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趣味读物”,还是很有趣味的。  相似文献   

3.
《家庭与家教》2004,(10):52-5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2.3%的青少年网民说上网对学习“几乎没有影响”;被调查的青少年网民的周平均体育活动时间为2.7小时,而非网民为2.3小时。调查还显示,青少年每天与家人、朋友娱乐或聊天的时间与是否上网、上网时间长短没有明显相关;青少年网民比非网民的生活满意度更高,且更不感到孤独。观点一:跟上你的孩子很多成年人的经验是,买了电脑不久,他们的孩子就成了“老师”。1995年,美国一本杂志上有篇文章,题目是:“孩子们都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天哪!他们正坐在司机的座位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最好的…  相似文献   

4.
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必须从孝敬父母开始。为了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我设计了一张“父母的辛苦知多少?”的问卷,共四项:1、你的父母每天一般几点起床?几点睡眠?除了上班要做哪些家务活?平均一天几小时?2、你父母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你的生活费、学习费用是多少?占父母的收入的百分之几?3、你每天在家干哪些家务活?平均每天多少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爱国始于爱家乡在今年的香港中秋晚会上 ,影星归亚蕾的一首《乡愁》朗诵 ,吸引了人们。诗人通过那淡淡的乡恋情思 ,倾述了对祖国深深的眷念和热爱。其实 ,古往今来 ,哪一个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不是通过思乡来表达的呢 ?爱国始于爱家乡 ,爱家乡必须了解家乡 ,然而 ,现在的青少年亟须增加对家乡的了解。有这样三道关于贵阳近代史的题目 ,请初中学生回答 :1、你知道“青岩教案”是怎么回事吗 ?2、你知道贵阳的“二·四”轰炸吗 ?3、贵阳有个地方叫纪念塔 ,你知道为什么那儿叫纪念塔吗 ?初一年级刚进校的学生没有一人能回答。而初二、初三的同…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许多别人认为平常的事,你是否自认“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你是否“时常表示怀疑”?即使遇到不幸、挫折或反对,你是否“仍能保持工作热情”?这是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问卷里的4个问题。据悉,它所反映的是中国孩子的创造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兴趣与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意志力和进取精神”,被专家认为是一个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所应该必备的。同时在这4个问题前面打上对钩的中国孩子只有7.3%,这也意味着只有7.3%的中国孩子具有初…  相似文献   

7.
换标题某报的一则新闻,说要加强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教育,老师不能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这篇稿子的标题是“加强对青少年善恶美丑的教育”。仔细一看好像有点问题呀,“善”和“美”值得教育,难道“恶”和“丑”也需要教给学生?你能为它改一个准确的标题吗?  相似文献   

8.
幽默     
《教师博览》2004,(5):28-28
▲时刻表茛顾客烦躁地问道:“如果火车老这样晚点,那么《列车时刻表》还有什么用处?”站长冷冷地答道:“如果没有这份《列车时刻表》,那么你如何知道火车是否晚点呢?”▲她同意吗茛妻子:“咱们邻居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吻他妻子。你怎么不这样做呢?”丈夫:“你认为她会同意吗?”▲辅导茛老师:“两数相加之和,你为什么总是算多?家里没有人给你辅导算术吗?”学生:“有,我爸爸经常辅导我。”老师:“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他是餐馆招待!”▲第120页茛老师:“拿破仑是在哪里去世的?”学生:“在历史课本的第120页。”▲傻跑茛假日的一天,父…  相似文献   

9.
开心风铃     
最快乐的事情 邹凤英 这次我考砸了,数学得了59分,痛不欲生,几度欲与滚滚红尘永别。直到发现,我是倒数第二,哈哈哈哈,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如此啊! 家父酒量 数学老师:“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了一杯,还有几杯?” 小学生:“一杯也没有了。” 数学老师:“怎么?你没有听懂我的话吗?我再说一遍,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了一杯,还有几杯。” 小学生:“真的一杯也没有了。” 数学老师:“你懂得数学吗?” 小学生:“先生,你不懂我父亲的脾气,他看见桌上有酒,是一杯也不会放过的。” 结果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减法,比方说,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了3个,结果怎样。” 汤姆:“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难忘的英语 上英语课,我专门和老师作对。不是有那么一句吗?丽丽在哪,W hereis Lili?我们英语老师的名字就叫李莉,上课时她让我读句子,就读这句。我站起来清清嗓子说:“我儿子李莉!”老师一愣:“你再说一遍。”“我儿子李莉!”结果,我在校长室里“立正”了半天。 幸福往事 上初二的时候,我暗恋一个同班的M M ,每天上课的时候我总想看看她,她也总是看我,有时...  相似文献   

10.
初二学生历来对“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认识不清。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从几个方面讲清这一问题,并补充适当的练习题。一、通过具体计算,讲清一个“差”字。学生易错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真正理解浮力的产生,把浮力混同于液体的压力,忽略了浮力意义中最关键的一个字——“差”。(实际上,浮力不是液体的压力,而是压力的合力。)课本上那段讲述,对初二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一般校学生)来说,显得太抽象了。我将课本第139页练习一(7)题前一  相似文献   

11.
梦里的桃树     
要是你问他:“多多,你听过那么多故事,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多多马上回答你:“梦里的桃树。”要是你问他:“多多,你有那么多的小画书,最喜欢的是哪一本?”多多也会毫不迟疑地回答你:“《梦里的桃树》。”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读物,在孩子越看越多、越看越厚的图书里,简直算不得什么。这又是一册很浅很浅的读物,在孩子越游越远、越游越深的知识之河里,这本小书更算不得什么。但多多始终钟爱这个故事这本书,始终  相似文献   

12.
“你每天都读书吗?”“你每天都思考吗?”“你每天都在实践吗?”要是有人问你这些问题你肯定会感到可笑,因为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读书(读教材、读教参),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思考怎样让学生考高分),又无时无刻不在实践(天天都在上课)。但如果再问你“每天都在读什么书?”“每天都在思考什么?”“每天又在实践着什么?”这时你的回答恐怕不会那么坦然、那么自信吧。  相似文献   

13.
“初二X班有两名男生受到两名女生的邀请在女生宿舍中睡了一夜。”“办事了吗?”“不知道,可能没有。”“哦……”这是早饭后发生在初一办公室的一幕。参与对话的都是老师。在他们看来好像只要不“办事”就没有事。我为他们这样的态度感到难为情。还记得去年我在讲生殖系统一章时,加了一个大标题:光明正大地谈性。学生听得很好。但不久前,一位老师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问:“你给学生讲生殖器官了?”我说:“是的。”“你怎么好意思?”我说:  相似文献   

14.
“初二X班有两名男生受到两名女生的邀请在女生宿舍中睡了一夜。”“办事了吗?”“不知道,可能没有。”“哦……”这是早饭后发生在初一办公室的一幕。参与对话的都是老师。在他们看来好像只要不“办事”就没有事。我为他们这样的态度感到难为情。还记得去年我在讲生殖系统一章时,加了一个大标题:光明正大地谈性。学生听得很好。但不久前,一位老师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问:“你给学生讲生殖器官了?”我说:“是的。”“你怎么好意思?”我说: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师,看着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您是否问过目己:我是否真正了解他们呢?我是否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呢?也许你未必能答得出。其实师生间的交往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你说我像谜,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虽然每天我们和学生相处在一起,但是却缺乏真正的沟通,因此有时就会由于彼此间的不理解,造成师生间的隔阂,甚至会引起一些误会,也许学生未必会对你说,可是在他们的心灵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6.
你正在讲课,忽然一个学生出来“捣乱”,妨碍了正常教学,此时,你是否马上把他“揪出来”呢?你找来一个学生批评教育,可他的火气比你还大,跟你犟嘴、顶牛,此时,你是否火冒三丈,大发脾气呢?你要求某个学生两三天内来向你承认错误,可他对此却置若罔闻,不理不睬,此时,你是否会加重对他的处罚呢?……作为一个班主任,特别是中学的班主任,每天都可能碰到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麻烦事”,此时此刻的你,可千万别忘了“宽容”这个词。我任中学班主任多年,深感“宽容”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之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女生,最近经常为学习、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与父母顶嘴、吵架,爸、妈说我“翻得很”,老师也说我没有原来“乖”,存在一种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它是怎样形成的?亮亮亮亮同学:你好!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想或认识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表现在:第一,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所引起的。与童年期相比,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你每周和父母通话几次?”“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是否会记得给他们打电话?”“你多久给父母写一次信?”这是西华大学在学生中进行的一次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结果:有82%的学生与父母联系的方式是电话,仅8%的学生还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有8%;43%的学生很长时间才和父母联系一次;只有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22%的学生会经常给父母送礼物;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而68%的学生选择朋友为倾诉对象。面对亲情提问,不少大学生反省:现在交通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  相似文献   

19.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以万计的网民,每天上网查阅资料,下载文件材料,了解新闻,聊天游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导致一些学生人文精神失落,甚至引发犯罪,据报道,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已经占到80—90%。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学堂里,你学到了什么?你遭遇过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偏食”现象及原因分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卡通漫画、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快餐式读物成了小学生的阅读“主食”,孩子们像着了魔似的,一有空就围着这些读物转,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读物。各种卡通人物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帅呆了”“酷毙了”之类的话语总不离口。小学生为什么对这些读物如此痴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几点:1.快餐式读物文字少,语言浅显,阅读时间短,容易接受。小学生上完一天的课后,不能马上静下心来阅读长篇文章,而这些读物却能很快地让他们进入情境。2.快餐式读物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