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总目标,重点研究小学语文“浸润式”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校本阅读素材的研发、“双单、两课、两法”的总结提炼及阅读策略的有效实施,发现“浸润式”阅读课程能够发展的学生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内在驱动力及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高品质的阅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文章以整本书阅读为切入口,通过对其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实践研究,以期为语文教师开展高品质阅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而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方法,提高其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阅读能力,共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3.
葛菁菁 《考试周刊》2011,(3):120-121
外语的阅读课是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拓展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本文通过经贸日语阅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日语阅读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建设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教育》2001,(16):28-29
我校是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从1999年9月开始了研究型课程的探索,我们充分利用因特网开放性、交互性的特征,在校园网上建立了“研究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以下简称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我校自行设计的“学习支持网”由以下九个栏目组成:“研究方向”: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课程概述”:是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学习资源”:是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质。威海高新区沈阳路小学“全景式”阅读教学以阅读品类的全涵盖、阅读生态的全丰实、阅读视野的全拓展,与新课标理念深度契合。通过“纵横+”经纬编织,开辟了广度、深度、整合性、系统性“四维一体”进阶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教学外全景和内全景,帮助学生达成知识、文化、智慧和精神成长的贯通。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参与化学“拓展型课程”及“研究型课程”学习兴趣、所持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解丽  吴纪根 《学周刊C版》2014,(11):145-145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阅读量,并且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五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而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对整段的文字不感兴趣,所以整本书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而绘本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洁珏 《福建教育》2023,(49):26-28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中已初具“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观,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师应对教科书中“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资源进行更加系统、专门的研究,以“快乐读书吧”为抓手,整合、融通相关课程资源,以有效施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和主动的分享者。  相似文献   

9.
“语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句话足以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读”的重视。《语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语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达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怎样在语教学中凸显阅读的地位,让学生学会阅读,达到语教学的目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自己的阅读指导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课程是掌握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课程载体。研究型课程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到研究型课程实施的成败。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吕亚 《教学随笔》2007,(12):8-8,2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的现实性、发展性和语文能力出发,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概括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其中,“创新”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也是一大难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既是学科教育的要求,也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创新”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致力于学生人格的雕塑和习惯的养成,努力消除可能制约他们创新的非智能隐患。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教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贯穿学生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的学习。”整本书阅读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被人们忽视,学界对整本书阅读的内涵认识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林勤 《上海教育》2001,(22):36-37
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实施,和研究性学习推进,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还积极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和特色 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程。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南选题.自主研究和自南创造”,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教育的特点,教学之“效”必须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效益与效率。在课程视野下观照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应完成四个“教学转位”:实现“成人”教育,而非“公民”教育;关注学习方式,而非教学方法;关注思维表达,而非即时之效;关注学习生活,而非课堂生活。如此,方能建立起学校本体的语文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课堂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营造学生读书生活的必读书计划和改变学生日常生活的抄写、演讲等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习促进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笔从学生研究型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生的阅读口味一旦被败坏,就再也无法使之纯正起来了(曹文轩语)。家长、教师要参与到儿童的阅读中去,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广泛而有质量的阅读。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一种有指导的儿童读书课程,名为“儿童读书课”。读书课程的内容指向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在教材以外拓展阅读空间,广泛综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以对人的一生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实施时按照“自主阅读、感言撰写、合作研究、交流探讨”等步骤运行。本课程目的在于开阔儿童视野,启迪人生智慧,提升阅读品位,丰富情感生活,涵养创造精神。为此,在整体设计儿童读书课的基础上,我分专题逐步推进这项工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学科拓展类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学生未来奠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多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实践为例,我们提炼出高中语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四条实施路径,即筛选拓展,增强多元文化意蕴;加工整合,拓展多元秦淮读本;实践体验,提升多元人文修养;以读促写,夯实多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性学习(又称专题研究、主题研究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尽管名称各异 ,如法国称之为“多样化途径” ,美国称之为“项目设计” ,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学习方式。近几年来 ,我国的部分省市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实验 ,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上海市的“研究型课程”实验成果引人瞩目 ,如华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课程”、大同中学的“知识论”、向明中学的“自创性研究型课题”等。这些都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0.
关于研究型课程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但反思实践,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因此,为促进研究型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在课程实践中需要澄清以下问题:研究型课程的本质属性:经验建构;“研究”的价值追求:复归儿童本性;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原则:‘坚持规范性、突出校本性;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取向:师生缔造;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方式:全程、多元、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