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富裕程度与环境关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环境政治相关学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贫穷国家的国民表现出程度较高的环境关心,且高于发达国家。然而,详细分析国际社会调查项目和地球健康调查项目的数据发现,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而且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间会产生互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民众对地区性环境问题的关心呈现负相关,而与民众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心呈现正相关。环境关心对于合法化的机制建设影响很大,但是对个人环保行为的影响却仅为中度。生态环保税收制度、碳排放许可制等类似机制会促进民众加强环保行动。然而,制度建设必须被民众接受才可能发挥作用,至少在西方国家,选民变革环境法律和制度的政治意愿从根本上决定环保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项对全国34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400位居民的调查中,有这样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半数以上民众对于PM2.5缺乏认知,37.4%的民众认为自身日常行为对环境不存在什么影响。不过,有67%的民众愿意以捐款、纳税和提高水价等方式出资,来改善所居住城市水的环境。愿意出资改善环境,这是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反映,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多数人不知PM2.5为何物,则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公众环保常识的欠缺。没有环保常识为基础,环保意识反而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内忧外患的时局促发了国民思想意识的急剧转变,挽救亡国灭种之危机的时代主题、经济模式的转型以及西方法律制度的现实刺激等导致了民众法律意识的提升.法律意识的近代化又为清末民初政府向西方借鉴法律制度、民众接纳西方新法制等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然而,由于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民众的法律意识还常常表现出对新制度的诸多不适应,最终导致了清末民初律师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初设之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新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必须要注重相应法律意识的提升,这对我们当前的法制建设事业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法治理环境问题是关键。中学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知识密切相关,在中学开展环保法律教育具有可行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学环境教育的理念与环保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并可以把中学生的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把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作为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注重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提升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对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处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代表——呼和浩特,近年来城市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伴随而来的城市垃圾污染问题不言而喻,具有典型新兴二线城市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民众虽有较强的环保愿望,但由于获得环境信息的途径较少,导致相关环保知识的缺失;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和利用率不足,使得民众在垃圾处理行为的现实情境中表现为"再次分配"(分类处理)的主动性较弱;市民的环境态度也呈现比较模糊的"中间状态",立场不明确。这与市民所表现的对垃圾处理知识"知道点儿,但又知道的不全"的特点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法治理环境问题是关键.中学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知识密切相关,在中学开展环保法律教育具有可行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学环境教育的理念与环保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并可以把中学生的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把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作为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注重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提升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独立审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独立审计存在审计法律责任的制度缺失、审计职业道德失范、审计风险意识缺乏、审计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独立审计不独立;审计失信成本低;审计舞弊难起诉;审计违规处罚轻;审计环境比较差;地方政府庇护。解决这些问题,应重构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构筑独立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政府监管机制,重塑独立审计的良好形象;完善行业自我监管机制,规范独立审计的执业行为。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内部社会环境并不具备律师制度自然发轫与健康发展的条件.然而,当时外部的社会因素,尤其是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加速了中国律师制度的孕育与促生.相对滞后的北洋政府法制环境对当时的律师制度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使律师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以北洋政府社会的立法环境、执法环境、民众法律意识为切入点,对当时法制环境对律师制度的制约作用作一简单的评定,以期对解决当前制度移植过程中的制度与环境矛盾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村产业缺乏生态科技支撑、法律制度不健全、生态环保建设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培育农民生态意识、发展农村生态科技、完善环保监管体制、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居住环境的追求,给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日趋复杂的城市流动摊贩问题,以及《行政强制法》的出台与实施,这些都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城市管理队伍如何贯彻依法行政,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民众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提高。但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集中体现在对法治文化理解的肤浅,导致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呈现庸俗化、碎片化、形式化、过场化的现象。通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一套运行顺畅的法律制度、完善普法治理模式和科学考核机制等路径,可以重构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体系,推动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实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需要相应的全民法律意识。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民众在法律意识现状上呈现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仍存在传统社会特征的差异局面。造成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构建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文化环境因素。同时,这种差异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冲突的增多、城乡认同的长期对立、法律公正难以实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保自力救济:台湾民众参与环保运动的途径──台湾环境法制发展的透视郑少华自六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而生的是环境品质的日趋恶化,严重地威胁着台湾民众的生存环境。于是,在欧美环保运动的影响下,台湾民众环境意识觉醒,环保运动日...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环保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秉承代际公平理念,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环保监管问责制等方法,形成权责清晰的环保机制,提高履行环保职能的效率,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目前尚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从总体上说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并调控煤炭产业的发展。现行煤炭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以下问题:职权分解、制度低效;职能交叉、管理真空;忽视过程、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疏漏等。改革应从健全煤炭资源监管机构、理顺国有煤炭资源收益分配关系、实现煤炭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尤其在农村地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外因: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引进污染项目;城市化发展而农村出现边缘化倾向;城市污染源转移向农村.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不足。其内因:民众参与环评机制缺失;民众环保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民众预防心理增强。政府应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完善环评机制、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公益诉求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环保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从而有效地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新疆跨越式发展带来城市人口增长及大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污染物涌向环境。基于新疆绿洲生态的脆弱性,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针对新疆特殊的环境脆弱性,新建本科院校应适时调整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方案,在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的战略背景下,结合煤炭煤化工行业的污染背景,强化环境治理与煤炭和煤化工专业的结合,培养具有特色专业背景的环保人才。  相似文献   

18.
1、制定有效可行的绿色监管机制保护环境资源对于城市亮化这一巨大能耗的工程,城市环境监管势在必行。环境监管工作是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责,目前己从原来的末端治理发展到源头控制,近年来,总体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稳定并逐渐好转,充分体现了环境监管的重要作用。但环保形势日趋严峻,环境监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必须进一步理清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关系民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由于立法不完备、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安全标准落后、信息透明度不够等,使得监管工作面临众多挑战。根据部分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取得的成绩,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现状,提出构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南从2000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有组织地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南在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出现了诸如资金不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全及实施不力、基层行政组织监管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海南需要从实际出发,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有效的"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模式和资金安排制度,建立和完善文明生态村环境保护的政策、监管与法律体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环保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