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对9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男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大学女生(t=3.940,P〈0.01),但在专业承诺总分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0.718,P〉0.05);(2)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224,P=0.022),专业承诺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F=15.368,P=0.000);(3)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444,P〈0.01),心理资本中的希望、自我效能、乐观三维度对专业承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校正R^2=0.225).从而得知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可有助于专业承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安全感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O.44,p=O.66)。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t=6.08,p=O.00),高低内隐自尊组安全感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O.595,p〈0.01),内隐自尊与安全感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安全感(t=8.015,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安全感。结论:安全感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同龄人高,特殊信任年级差异显著(F=5.164,P〈0.01),普遍信任专业差异显著(F=3.551,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P分高于常模(P〈0.01),L分低于常模(P〈0,01);男生的P分高于常模(P〈0.01),N分高于常模(P〈0.05),L分低于常模(p〈0.01);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高校要客观看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和抑郁的关系,笔者用贝克抑郁测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抑郁与内控性成显著负相关(r=-0.406,P〈0.01),与机遇及有势力他人成显著正相关(n=0.358,r2=0.359,P〈0.01),与客观支持成显著负相关(r=0.169,P〈0.05),内控性及有势力的他人能预测抑郁22.4%的方差变异量。可见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社会支持、控制源、自我效能都不能很好地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学生316名大学生(男64人、女252人),其中独生子女145人,其它171人,进行匿名性的自编问卷调查,然后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学生之间心理抑郁与心理健康等级无统计学差别(P〉0.05);抑郁原因有较大的统计学上的差别(P〈0.01),独生子女前四位原因为升学就业压力、恋爱情感矛盾、人际关系孤独与教书不育人;非独生子女为升学就业压力、教书不育人、人际关系孤独与经济困窘;心理抑郁造成自杀的因素具有相似的排序,心理抑郁是可能自杀的首要因素,有一定的统计学的差别(P〈0.05);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是自杀时可能的心理状态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两周来严重抑郁,有明显的统计学的差别(P〈0.01);相似的自杀后的危害后果,以个人的所谓“仇人”作为侵犯对象,无统计学的差别(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抑郁、预防自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三地三所地方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成就感低上差异显著(P〈0.01),体艺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追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学习倦怠与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利他取向及内外学习动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身塑形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血脂、体质指数及心理的影响.探讨维护超重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配对随机化的方法,将8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自愿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开始,所有实验参加者均进行血脂检测,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同时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出评定,然后,实验组实施健身塑形运动处方,对照组按原锻炼习惯锻炼,16周后实验结束.在同等奈件下复测血脂、体重、身高,再次问卷调查并评定.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血脂、BMI、及SCL-90各因子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实验前后及实验后与对照组组间对照血脂、BMI有明显差异(P〈0.05 P〈0.01).SCL-90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3个因子上差异明显(P〈0.05),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明显(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对照: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焦虑4因子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大学生实施健身塑形运动处方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S-I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测查,其目的在于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袁明:安全感组与不安全感组在家庭类型、经济收入、亲密度上等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与安全感相关显著.因此给成长中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全面安全感的家庭环境,对于提高其自信心、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天津市335名职技高师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M=3.26);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865,P〈0.001),女大学生体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职技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城乡差异(t=1.90,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有心理辅导需求和无辅导需求的贫困大学生各30名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贝克认知疗法辅导,每周一次共6次的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辅导前后采用SDS、SAS、SCL-90对实验组进行测量,并就辅导前后与对照组的心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接受辅导后与对照组在SDS、SAS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90的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辅导前与辅导后在SDS、SAS的得分以及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克认知疗法在改善贫困大学生抑郁、焦虑、以及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了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虽然不少同学以考研作为减缓就业压力的手段,但可以说,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业问题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以兰州主要高校为对象,旨在探求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不安全感的表现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价值观”问卷调查表明,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人格有显著的关系。越接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大学生就越具有利他性和道德感(p〈0.05);越接受友善待人、安分守己、诚信负责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大学生社交性越好(p〈0.05);越接受扬善弃恶传统价值观念的大学生适应性越好(p〈0.05);而越谨慎小心的大学生适应性显著较差(p〈0.0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马斯洛编制的"安全-不安全感量表(S-I)",运用协方差模型(SEM)的方法,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我、社会因素、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体育舞蹈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6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其锻炼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舞蹈锻炼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等项因子的健康水平异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自行设计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丽水学院抽取的1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PSQI平均分为6.50±1.78,睡眠障碍者(PSQI≥8)324人,检出率为23.62%,男、女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为21.13%、25.87%,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睡眠质量问题在性别、城乡、学科、年级间都存在差异,女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不如男生(P〈0.01)、来自农村生源学生不如城镇生源学生(P〈0.05)、文科类学生明显不如理科类学生(P〈0.01)、大一大四学生明显不如大二大三学生(P〈0.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4个方面。有睡眠障碍大学生自评影响其睡眠质量因素,列前4位分别是睡眠环境、上网时间、作息规律和学习压力。认为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