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歌变形是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诗歌的审美效应表现在变形的新奇美,变形的模糊与延宕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诗歌语言有很强的模糊性,具有含蓄蕴藉、旨在言外的艺术魅力,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于表达复杂、微妙、丰富的思想感情。其审美价值体现在拓展诗意,凸现诗情;含蓄委婉、余味无穷;朦胧意境、淡化时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4.
诗歌变形是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诗歌的审美效应表现在变形的新奇美、变形的模糊美与延宕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原则是“曲形得神”。“曲形” ,即突破实存物象或事理之形 ,创造文体意象之形。“神”具有心物二重性特征 ,“得神”是指表现客观事物的神态情状、精神气质、个性特征和审美属性以及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理想。因此 ,“得神”,或取客体之神或取主体之神、或二神俱取。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要求 :变形意象的营构要表现客体的本质特征 ;要有诗人真情的投射 ;要选择好形与神的契合点 ;要注意虚实结合 ;要运用意象流手法 ;要注意特定语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抒情是通过意象来实现的,而意象的独创性,是诗歌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潘汉年是2、30年代我国文坛闻名遐迩的左翼作家,自20年代起从事诗歌创作。由于他较早转入党的隐蔽战线及解放后被打为“内奸”、“特务”、“反革命分子”,他的诗长期鲜为人知。潘汉年中晚期的诗歌具体表现了他的婚恋之悲,朋友蒙冤入狱的“同室操戈”之悲,仕途从巅峰跌至低谷又无力回天以及由此导致夫妻离散之悲等等,具有哀婉凄切的悲剧色彩,成为他诗歌创作总的基调。诗人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象征手法相结合,反映了他的悲剧命运和特定时代的某个侧面,抒发了在独特逆境中的真实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选择熔铸着生活经历和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清新朴素而神秘的独特风格;意象密集而富有动感,丰富了诗歌内蕴,使其富有多样而独特的意象形态,增添了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诗歌本体美,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诗歌美是诗艺术的整体性美,它使诗歌产生高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原则是“曲形得神”。“曲形”,即突破实存物象或事理之形,创造体意象之形。“神”具有心物二重性特征,“得神”是指表现客观事物的神态情状、精神气质、个性特征和审美属性以及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理想。因此,“得神”,或取客体之神或取主体之神、或二神俱取。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要求:变形意象的营构要表现客体的本质特征;要有诗人真情的投射;要选择好形与神的契合点;要注意虚实结合;要运用意象流手法;要注意特定语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诗不仅再现了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且再现了时代、社会变迁投射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印记,同时反映出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形式随着人化自然而发展,人的审美感觉越来越敏锐。只有从“自然人化”的高度考察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贡献,才能深刻地认识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古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典范。为贯彻《新课标》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文章从中小学教材选文出发,探寻义务教育阶段诗歌教学尤其是唐诗的审美价值,从唐诗的音韵、语言、绘画、意境、真情、哲理等美点入手,挖掘其中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的因子,以便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以唐诗为范式,加强诗歌的"美育"功能,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完美人性并完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3.
眷恋故乡和怀乡思归之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诸侯纷争、边患不已、繁杂徭役以及投荒谪边等,造成了大量的游子现象,使游子思乡的哀歌久唱不绝。  相似文献   

14.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满足诗人对女性美欣赏的需要正是宫体诗创作的目的,由此形成了宫体诗体物和游戏两大特点.宫体诗的审美机制:主客分立的观照机制,欲望的转换机制,审美主导的动力机制.这种审美机制同时又带来了三方面的缺陷:主体之情的淡化,个人风格的淡化以及内容的浮浅.  相似文献   

16.
“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亦是诗歌文体的独特性所在。诗歌语言的前景化主要是通过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句法偏离和书法偏离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前景化”的诗歌语言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前景化理论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依据,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诗歌,发现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学术思想灵活通脱,博采众家,其中禅宗关学观念对他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将佛禅的清灵之气注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从而使其诗歌具备了心无滞碍的色空观念、平淡自然的艺术追求、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三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荒野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野与人类的深刻联系在于: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荒野是人类的根系和故园;从空间的维度上来说,荒野是人类的邻居。但是,当人类在空间的维度上与荒野对峙,却总是遗忘自己在时间维度上的荒野渊源,从情感的维度上把荒野视为遭遇陌生者的地方。人类的文明史因此经历了荒野之魅、荒野祛魅的时期。在人类对现代性的反思之中,理应发现荒野与文化的对立是文明的偏颇。面对荒野,通过敬畏与亲近两种情感的熏陶,人类可以实现自由精神的回归与超越.人类文明史进入了荒野复魅时期,荒野因而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翻译这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发现影响原文审美价值在译文读者那里实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译者、翻译规范和读者;并分别从这三个因素入手,详细分析了每个因素对读者审美活动的具体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审美价值传递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