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青年毛泽东中西融合的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毛泽东十分重视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他受杨昌济思想的影响,主张批判地融合中西化。中西化作为不同民族的历史只淀,各有工短,青年毛泽东能对之加以具体地分析,批判,并融合其优秀万分。这种融合是建立在对国情(包括历史化传统和现实情形两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及研究”基础之上的。他在主编《湘江评论》时,就引进了近代西方资产阶段化来否定封建化,因而促使他更早地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化观“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近代西方化的交会碰撞为背景,瞿秋白向人们揭示了西方化给中国社会和传统化带来的冲击与震荡,剖析探索了中国传统化的历史命运和出路,在认真反思了西方化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吸收与借鉴西方化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标准,他的这些思想丰富了人们对中西化交流的认识,为当前的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化观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化建设的理论和观点的总汇,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思想化背景:中国传统化的哺育、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化的补养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形成的历史资源.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迪和指导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论争的广阔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并从“源流论”、“承继论”、“分解论”、“出新论”等四个方面对这个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新的探讨,从中着重说明,在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独特贡献。文章最后指出,前几年有人公然无视毛泽东对近代中西文化论战所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正确回答,重新提出“全盘西化”和“儒学复兴”两股错误思潮,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反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论争的广阔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并从“源流论”、“承继论”、“分解论”、“出新论”等四个方面对这个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新的探讨,从中着重说明,在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独特贡献。文章最后指出,前几年有人公然无视毛泽东对近代中西文化论战所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正确回答。重新提出“全盘西化”和“儒学复兴”两股错误思潮,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反动。  相似文献   

7.
杨衢云,厦门海沧人,与孙中山创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被选为第一任会长。他主张共和,反对帝制,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代杰出人物,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又是近世以来的国学大师,在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方面影响颇为深广。他曾撰文反对西方代议政治制度,因为他坚持认为适合他国的政治制度,不一定适合中国,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他结合明朝官职并吸收西方政治制度创造性提出"五权分立"的政治设想;他曾从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分镇""分道"思想出发,主张地方自治主义,以克服民国政治中的黑暗和腐败;他批评当时青年道德低下及"全盘西化"思想,主张实行国学教育,来提升国人道德水平,实行自己的教育。但是,章太炎并不反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章太炎一度主张保存"国粹",但并不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坚守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与学习西方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几个持不同文化观的知识分子群体:“全盘西化派”主张抛弃传统,使中国文化脱胎换骨;“中体西用派”试图弘扬东方学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新青年》派”则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致力于创造“第三新文明”。他们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启了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就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强调文化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阐述了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文化。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及其走向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促进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冯友兰的文化观具有拥护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问题上以及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问题上,与毛泽东有相通或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论陈序经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陈序经把西方文化当作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标本,把全盘西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以简单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去裁量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复杂的文化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偏颇、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毛泽东非常重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并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观。其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是其文化观的杰出之处,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西学接触程度的不同,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西方文化由仰慕到怀疑并进而到基本否定,对中国文化由怀疑到批判并进而讴歌。他的文化活动的重点也因文化观的变化而由倡导输入西方文化转变为倡导输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探索、萌芽、发展和成熟几个时期。毛泽东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重塑过程中 ,注意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主张文化的重塑应同革命理论的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不是单一文化资源的产物,而是多种文化资源交互作用,不断升华的结晶。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近代西方文化是其成长的丰富养料,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使其开花结果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脉,包括家学渊源和自身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先进西方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现代理念;中西文化兼融是其文化观形成的归宿;宗教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重要层面。孙中山的文化观直接体现着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发扬长城文化精神、彰显伦理道德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视阈和思想,都是在多元文化观基础上宏观论述和总结。从当代意义上来追溯和审视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发展和融会创新,其意义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