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童档案: 新生代图书策划人,策划的都市情感小说<我嫁入豪门的真实生活>及青春小说<天使不曾离开>成为2006年上半年的畅销书.其他图书如<轩辕·绝>、<终极突破>、<从毕业开始流泪>、<别说我神经>、<灵偶>等都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上海人,但对上海的石库门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我创作的电视剧大多是写上海普通人的.如早期的<家事>、<她在人流中>、<奋飞>、<深深的大草甸>、<结婚一年间>等,所以我每次去北京等地参加创作研讨会,人们都认为我是"海派"代表呢.  相似文献   

3.
谭晶乃80后作家,2000年我第一次读到谭晶的<如果没有那只鸟>,往后每当有他的作品问世,我便购而藏之.至今我已拥有他的<课桌上的红玫瑰>、<夕阳无语>、<天蓝色的彼岸>、<旭日东升>等6本散文集.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荧屏,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已频繁走人观众的视野,从几年前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士兵突击>、<中国兄弟连>以及今天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相似文献   

5.
聊《金秋》     
我经常引以为乐的是,读物"朋友"很多,诸如<作家>、<收获>、<随笔>,各种报纸等等.但"贴身"的不很多.<金秋>却是从创刊到当下没有一期离开过我,这倒没有别的原由,只是第一,过去,在一个楼上办公,也时不时地约我写点稿子,很熟.  相似文献   

6.
目前,四川拥有<龙门阵>、<红领巾>、<大自然探索>、<视听技术>、<格调>、<新潮>等17种社办期刊,绝大多数由四川出版集团所属的出版单位主办.下面,我就四川社办期刊的现状和发展谈点个人的认识,以求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7.
卖书     
郭沫若 《出版参考》2004,(29):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8.
我是<湖南档案>的忠实读者.<湖南档案>是我最亲密的良师益友,我对<湖南档案>既有特殊的感情,也有很大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郭良玉 《出版参考》2006,(29):38-39
辍学之后,安心家居.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读了许多书:<水浒传>、<荡寇志>、<镜花缘>、<老残游记>、<天雨花>……  相似文献   

10.
又到了订阅报刊杂志的时节.我再次豪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与写作>.这是我从1986年以来,第20次自费订阅这本被业内人士喻为"正经人为的正经刊物".20年来,我能顺利走过从通讯员,到市电台记者、新闻节目责任编辑的历程,离不开她的引领:八十年代,孙世恺的<新闻写作语言技巧>、胡文龙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系列专栏文章,教会我如何把握各种全裁稿件的写作;九十年代,艾丰的<新闻写作方法谈>、商恺的<乔木颐园话新闻>等栏目,告诉我如何研究新闻业务;至于当今的<名师教案>、<采编提示>等栏目,则给予我新闻前沿理论和前沿信息,使我在新闻实践中有了努力的标抽向. 了<新闻与写作>.这是我从1986年以来,第20次自费订阅这本被业内人十喻为"正经人为的正经刊物".20年来,我能顺利走过从通讯员,到市电台记者、新闻节目责任编辑的历程,离不开她的引领:八十年代,孙世恺的<新闻写作语言技巧>、胡文龙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系列专栏文章,教会我如何把握各种全裁稿件的写作;九十年代,艾丰的<新闻写作方法谈>、商恺的<乔木颐园话新闻>等栏目,告诉我如何研究新闻业务;至于当今的<名师教案>、<采编提示>等栏目,则给予我新闻前沿 论和前沿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