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也能成为新的教学生长点呢?  相似文献   

3.
聂艳军 《河北教育》2004,(10):24-2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堂真正落实这一理念,笔者认为,教师要三思: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表达了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提出了新标准,指明了课程发展的新趋向。学习、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标准指导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教育的文化性,强调内容的现实性,弘扬学习方式的合作与自主性,提倡教学手段的整合性,以及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几则文论是对《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实践的心得概括。但《数学课程标准》毕竟是新事物,必将产生新发现、新方法、新问题,期待有识者继续实践、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开展撰写“数学小论文”活动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调查的起源从 2 0 0 0年秋季开始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在全国 1 1个省市全面实施 ,与此相适应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编写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也在这 1 1个省市开始全面使用 .新大纲和新教材面向 2 1世纪数  相似文献   

7.
刘宗泽 《四川教育》2002,(11):3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  相似文献   

8.
9.
肖金燕 《陕西教育》2004,(10):21-21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一个地方,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活动,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这种“见多不怪”常使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已开始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并在课堂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有序展开,广大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仍然是传授、给予、裁判。教学过程仍是涛声依旧。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如果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后,老师领着学生们做起了游戏:老师报到哪个方向,学生就赶紧指向哪个方向,看谁反应快。看来这个游戏并不难,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老师说哪,学生指哪,动作整齐划一。可是没过一会儿,细心的老师就发现有一个学生似乎对此不感兴趣,有时还调皮地反其…  相似文献   

13.
申建春 《湖南教育》2002,(10):44-44
听了汪老师上的“求平均数”一课,感受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老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体验了。这是课程改革的良好开端,预示着课程改革必定会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曾经听过很多上“求平均数”的课,一般是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与技巧上着力,学生掌握了一套求平均数的技巧,而对平均数的理解与感受却显得缺乏。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讲究计算的模式,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含义。汪老师上课一开始,就要学生上台测量6个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学生作好记录,然…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在实验教材中,为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首先,教材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很强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探索性,使数学学习可以由以前的"看"数学、"听"数学、"算"数学的被动学习变为实实在在的动手"做"数学、用自己的话"说"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主动学习.其次,数学知识的呈现基本按"情境 (产生认知需求 )--新知 (建立数学模型 )--实践活动和练习 (拓展应用 )"的思路,这正是儿童认知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数学是可以在数学活动中亲身经历、自己发现的数学.第三,教材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化地学习数学.如鼓励算法多样化,分类方法的不统一性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符号感和直觉思维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在实验中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探索出比较适合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毛春雷 《湖南教育》2002,(23):40-41
近年来,“假日经济”红红火火,“假日剧场”有声有色。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也该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着力开发小学生的“假日数学”,以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 一、什么是“假日数学”? 假日数学,简而言之,就是“适合学生在假日中学习的数学”。具体一点,就是充分利用假日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索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享受“快乐数学”,感知“现实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则是以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贯彻课改精神,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落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加强目的性学习活动并不像游戏那样轻松、愉快、有趣,有时,它是一种紧张、艰苦而又枯燥的活动。实践证明,使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以及学习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相似文献   

17.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和实施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指导下,参与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和倾力实践。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生学习,促进自主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用有趣有用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愿学数学,想学数学;善于布疑设难,巧设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索,学会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学会猜想;设计开放性的思考性的题目,让学生学会灵活的思维方法;渗透数学的解题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周密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是实现这一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20.
魏瑞霞 《山东教育》2003,(16):37-41
一、问题的提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纵观全球教育改革,不难发现,把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每一位儿童学习数学课程的一项目标,已越来越得到世界公认。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解决问题已明确地被列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领域,并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的内容之中。也可以说把解决问题目标延伸并渗透到其余教学目标之中,并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基本框架。由此看来,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