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澄清理论不是直接把价值观"灌输"给受众,而是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帮助受众形成适合的价值观体系,并把分析其过程,作为价值观评价认同的过程。主要意涵为:给与受众平等地位和人格尊严;根据"经验"调整认知,突出相对性价值观的重要性;重视价值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个人深思熟虑能力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为:多元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困惑,现象与本质体认的困惑,存在与人的关系方面的困惑。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倡导核心价值观,实现多元价值观的整合;应用多种教育方法,贴近青年教师实际;尊重青年教师的平等地位,重视价值观形成的个体内部机制;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全面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把握目前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发现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理解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与多向性特点,改进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全球发展带来文化的全球发展,文化和教育逐步开放导致我国社会中多元文化共存、复杂思潮泛起,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思变的内部环境。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自觉形成、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是未来教学和科研的主力,他们成长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战线未来的发展。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党组织自1990年以来,在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本文对此作一总结和探讨。一、新形势下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存在问题目前,我院青年教师(35岁以下有77名)多数是80年代培养起来的大学生,他们所接受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良好的系统教育,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进入90年代以后,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青年教师思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围绕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新课程标准不但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毫无疑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与升华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应当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A2):146-147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是事关高校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健全教育渗透机制、社会实践机制、问题解决机制、环境育人机制、科学管理机制等几方面探讨对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以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人生观、价值观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现实性的人格特性,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人的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体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13,(7):33-35
中学社会课程的学习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有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基础,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是关键,学生认识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是归宿。案例是中学社会课程学习的主要载体,学生借助案例,运用比较、判断、推理等方法分析、解决案例中展现的相关问题,取得一种有别于单科的、多视角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未来成长、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动机和意愿,促进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案例的学习最能体现中学社会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特点来进行。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消极现象,必然对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根据这种新特点的要求来进行。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广大青年教师,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广大青年教师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尤为重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教育,崇高职业理想的教育和奉献精神的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的主…  相似文献   

10.
当下,新入职高校青年敬业精神有缺失之势,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伟大教育梦的实现,制约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高校扩招和片面的培训考评体系,市场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责任缺失,以及教师自身问题是造成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因而,构建教师培训考评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标本之举措。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外语教学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现代教育目标应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化的感染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先做人,再学文,学习是为了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确立了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勾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框架,首次明确的设立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与教学的另两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一起呈三足鼎立之势。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也都明确阐述了这一目标,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历史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加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和学生真正地沟通心灵,唤醒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世界,把握未来方面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教会其学会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其它综合活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收获人文科学知识,培养健康心理,搭建与社会、生命的桥梁.教育目标的终极指向应是培养学生健康、主动地实现自我发展的意识、态度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福颖 《考试周刊》2014,(49):132-133
<正>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反映在物理学习上,就是要让学生消除对物理的惧怕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是社会道德行为和价值目标追求的规范准则,也是全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既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中学思政课新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形成机制,联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学思政课课堂及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要途径。同时,构建实践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教学情境,创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并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突破口,形成多渠道、多平台和多学科的互动配合,是深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接受认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小学教育正处在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因势利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具有教化和示范作用,其人生观、价值观直接作用于学生内心世界,并对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人数的增加,青年教师已成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然而,近几年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目前已成为教师问题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独生与非独生新生的社会认知(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情绪及行为均呈正态分布,各因素中中等水平以上者占大多数,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是正常的;独生与非独生新生在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等因素中存在一定差异,在世界观和情绪两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其对策一是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学生克服紧张、沮丧、焦虑乃至神经质性的不良情绪表现,培养稳定冷静的、用理性(社会认知)指导感性(情绪化)的情绪调控机制;二是结合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把自己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在改进高职高专新生社会认知的同时,培育健全的人格并注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生发展导航系统,为学生自觉进步丰富时代内涵。通过学生发展导航系统构建,努力推进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逐步走向“自我”与“独立判断”的阶段,更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从自主走向自觉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学生在适应现代多元化社会中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帮助学生在学业、情感、价值观认同等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是当今学校教育转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