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古典诗词,应注意以下几点:1.划好音节中国古典诗歌中每句都有一定的"顿数",并有规律可循。一般"五言诗"是每句两顿,每顿两个字或一个字,并且主要是第三个字或第  相似文献   

2.
《望海潮》是出自高二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首词。备课中,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深入探究描绘的情景,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的形象,学习词中的表现手法;另外还有一个隐含的目标是学会探究、质疑。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主要是三个字:读、悟、写。导入课堂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回顾歌咏杭州的诗词,同时展示几首诗词的幻灯片;接着就进入读的阶段,分三次来读,听课文朗读、自由朗读、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在这一过程中分别要求掌握字音、停顿、抑扬顿挫,字词句意义疏通,词的情感基调,采取学生交流、老师引导补充的方法完成。第  相似文献   

3.
【教例简述】本教例根据宁义辉老师《怎样朗读(天上的街市)》(《语文教学与研究》81.6.P42)改编。教法:教师讲如何读好每一句诗,并演示;学生跟读,模仿,体会,再反复朗诵。第一节:突出诗的“神”、“奇”的意境。①用叙说故事的语气,轻慢地朗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在“街灯”上,“明了”则要读得轻快,表现出一种惊喜。②读“好像”时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妙的联想,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因为“明星”与“街灯”相映衬,又都是光明的象征。③三、四句的读法与一、二句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1.将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景物最有气势的相连三句默写出来,并用现代汉语扩写,不少于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四块玉·恬退马致远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①这首元曲写的是作者退隐后的闲适生活,其中“满眼云山画图开”中的“开”字用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修辞方法作简要…  相似文献   

5.
所谓诗(词)眼,是指一首诗(词)或一句诗(词)中统帅整诗(词)中心最精炼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字。诗(词)眼是把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的“聚光点”,是诗词创作艺术构思者的“焦点”,其作用在于揭示全诗词的主旨。如《春夜喜雨》这首五言律诗,全诗扣住了一...  相似文献   

6.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1)这是一首______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姜夔的______。(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绕”字的表达效果。(3)后三句用的是湘妃的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忆仙姿贺铸莲叶初生南浦①,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②,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注]①南浦为送别之地,在古…  相似文献   

7.
词的领字     
领字多用于慢词,单字领句比二三字领句用得普遍。本文中我们就以单字领句为例,讨论领字在词中的用法。一字领二句的在词中最常见,如果这两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句。一字领三句的,这三句中最好有两句是对句。一字至多可领四句,这四句必须是两个对句,或四个排句。不过这种句法在词中不多见,一般只用于“沁园春”和“风流子”二调。  相似文献   

8.
《雨霖铃》是柳永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开首三句,点明了送别的节令、地点、时间、气候,用“凄切”来形容蝉鸣,给黄昏秋雨增添一点异样的情味;“长亭”是古代送别之地,这里借用来暗寓浓重的别情,下面“都门”才是真正的相别之地。这三句着重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别情绪的气氛,先以“情”夺人,笼罩全篇。柳词多此起法。“无绪”二字用字极为凝炼,包蕴却很丰富,暗示了留恋之情深,别离之味苦,以下几句正从此二字生发。“兰舟催发”,一“催”字扣人心弦。船主催发,而行客“留恋”不忍别,“催发”则又不得不别,一有情,一无情,  相似文献   

9.
这个“讲座”,是为喜爱“近体诗”尤其是想学习写近体诗的中师生举办的。近体诗也称今体诗,相对于唐朝以前的“古体诗”而言。近体诗是萌芽于南朝齐、梁间,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的一种格律诗,包括律诗、律绝、排律三种。其主要特点是:①句数、字数有规定。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至少十句,多的在两百句以上;每句五字或七字。②用韵严格。③平仄相间。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典诗词的句子,原来是音乐上的单位,后来诗词同歌唱基本上脱离,诗词的“句”,一般就指格律上的单位。古典诗词是有一定格律的,格律上的必须停顿,就构成了诗词的“句”。例如:五言诗,五个字后必须有一个停顿,也就是说,五言诗必须以五个字为一句。七言诗也是一样,七个字后必须有一个停顿,以七个字为一句。词的句子更是长短不齐,从一个字一句的到十一个字一句的都有,这些也都是按照格律要求构成的“句”,同语法上的句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只要对古典诗词的句子认真作一番语法分析,就不难发现,古典诗词的“句”,有的是语法上的词组,有的是语法上的单句,也  相似文献   

11.
<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一首名作,被选入许多词的选本,评介文章也很不少。这样一首人所熟知的作品,解说却颇为纷纭。关于它的情调和结构,二十年前,夏承焘先生曾发表过一些意见。夏先生认为,“这首词题是‘壮词’”,实际表现的却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未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①“幻灭”,“失望”云云,不言而喻,词的情调是够悲怆、感伤的了;九句对一句,用夏先生的话来说,“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看法,近年夏先生又几次重申,②影响不小,渐为一些辛词的评注者所接受。这首词的情调、结构是不是就象夏先生所  相似文献   

12.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13.
“这西瓜长得多好啊!”“好西瓜,一个怕有二十多斤吧!”“这样大的西瓜真少有哇!”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称赞。……可也奇怪,他们就那么说说,还是一步不停地往前走。——这是《西瓜兄弟》(小语第四册)里的一段话。教师认为,一下子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是困难的,于是作了示范朗读。教师对引号里的三句话这样处理:①全是赞美的语气;②全是较快的速度;③三句话高低有别。读后,教师  相似文献   

14.
《鸿门宴》一文有“沛公军霸上”一句。与此配套使用的教案及其他有关资料都把此句中的“军”作词类活用解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理由如下:首先看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应用,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字“临时”。也就是说在该词的固定意项里找不到此意,而是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具有了此意。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此句中的“东”有三个意项:①东方②主人役姓。哪一项代入句中都解释不通。只有解释为动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旧体诗中,在《诗经》《楚辞》之后,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汉魏六朝时代的五言诗,唐代人称此为古诗,以别于唐代人按严格体式和韵律写的属于"近体诗"范畴的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长律。由于五绝、五律诗每句中的5个字是前两字一顿、后三字一顿的句法结构,正是与七绝、七律诗句的后5字构词顿数相同,以至与许多词的五字句顿式一致,所以五言律句的构制,就成了诗词写作合于韵律的必须具备的实践准备条件。在五言诗的写作上,五言绝句的难度更大,因为每首诗只有20个字,且要独立成章,因此必须立意集中,不枝不蔓;文字精妙,难于增减;借端托寓,蓄意深微;意到辞工,不假雕饰。由于五言绝句的体式精微,施展的天地极小,所以历来虽有名篇,却少有独擅此体的名家。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两个字,会写“繁”“漫”“灭”等8个字,理解“永不漫灭”“思潮”“风雨”的意思。2.朗读背诵三首短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3.体会诗歌的情感,联系自己的感受,练习写诗句。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读诗学词1.复习导入,对比区别。谈话交流:本学期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学习《短诗三首》,这三首短诗,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现代诗是怎样的格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三首短诗。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及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本上两首词,体会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3.引导学生掌握用知人论世和解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词。二、教学重、难点1.从意象、意境入手体会词人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面测题(抽选一组完成)第一组1.自己准备一篇短文或诗词,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中的一个片段或一首诗、一首词。2.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篇短文或这首诗词。  相似文献   

19.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中“睡”字意思为○ ①打瞌睡 ②睡觉 ③睡着 ④思考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①选贤与能,讲信 睦。 ②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③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④责毕收乎,来何疾也?3.“颖”字的形符是○ ①匕 ②禾 ③页 ④贝4.下列辞书中,属于虚词词典的是○ ①《说文解字》 ②《辞通》 ③《诗词曲语辞汇释》  ④《经传释词》5.从形体结构的角度分析,“血”字是○ ①象形 ②…  相似文献   

20.
伟人毛泽东也是一位诗坛巨匠,其诗词篇篇都是振聋发聩之作。主席笔下喜用“万”字:“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首词中就用了三个“万”字(《沁园春·长沙》),“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